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在社会变革前夕,文学思潮激荡,女性文学开始从闺阁走向社会。女性诗人和诗人比任何其他朝代都多。能被看做明星的女作家大多集中在江南。这是一个显著的文化现象。吴藻是江南才女文化的杰出代表。
吴藻(约1799-1862),杭州人,萍乡人。她是活跃于嘉道年间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胡的《中国词史略》盛赞她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民国时期,谢秋萍整理、评论吴藻的“白话词”,说“清代男诗人有纳兰性德,女诗人有吴藻,真是两朵奇葩”。
进入新世纪后,清代女性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女性诗集开始整理,但仍显得稀疏。关于吴藻作品的校勘出版,目前仅有几个精选的注本。大家对这个才女还是很陌生的。他们只知道纳兰词,不知道吴藻词。蒋的《吴藻词传》和《吴藻全集注》先后出版,不仅为吴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欣赏吴藻的作品、了解吴藻在中国女性文学和清代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读本。
《吴藻词传》以生命诠释吴藻的诗歌,以诗歌诠释吴藻的人生,探索和研究吴藻的生平事迹、唱和创作活动和作品,揭示一代女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书中吴藻研究中的一些谜团和节点,比如,她的身世在哪里?你是什么背景?他的杂剧《乔颖》是由谁,什么时候传到国外的?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投身于为道服务的?她的歌词生涯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有新的发现和决心。特别是,她对她的朋友进行了非常彻底的调查。
吴藻的父亲是徽商,婆家也是商人。按照传统,她家和婆家都没有书生。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吴藻的少女气息文化底蕴深厚。二姐吴地香,多才多艺,擅长弹琴作曲,与吴早一起参加妇联唱歌活动。武三弟,也是一个儒雅的书生。《乔影》是吴藻早年所作,通过吴与著名文人的交谊而印行,吸引了30余位文化名人题字,并邀请苏州艺人来沪演出,从而风靡全国南北。
《吴藻词传》与《吴藻全集》是一个整体。完整的作品,只有文字自然流传下来,才是当之无愧的。
《吴藻全集》收录了《杂剧乔影》、《词集花莲词》、《湘南学北词》、《诗集花莲书屋诗》、《诗集湘南学北录集》、《花莲词钞》等,充分展现了吴藻的词、诗、乐、杂剧作品。
除了吴藻生平研究的新成果外,吴藻作品的文献整理也有许多新发现。
最意想不到的发现是,人们在浙江图书馆发现了一份被埋没的清人手稿,即高公公的《花莲词钞》。与花莲词相比,《花莲词钞》中有32个词在花莲词中未见。但《花莲词》卷末17字未抄。《花莲词钞》中32个未刊字的发现,使《全集》的标题更名副其实,同时也进一步解开了吴藻研究中的一些谜团。
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浙江图书馆发现了咸丰六年(1856年)刊刻的《金圣武湘南学北录集》,其中有一卷《湘南学北录诗》和《湘南学北录词》。这本吴藻晚年诗集共有75首诗,其中17首未删节,直接来源于吴藻的手稿,极其珍贵。《杭州地方志》中虽有描述,但一直不为人知,有学者误以为此集已失传。有的字典甚至把这本《湘南学北录》集和湘南学北词混为一谈。
随着“博物馆里唯一的一本书”再次浮出水面,当吴藻的作词生涯结束时,有了一个正确的答案。1948年出版的卢庭《乔颖作者吴藻的故事》,推测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才结束,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看到最后一部诗集《吴藻》。事实上,直到咸丰六年,也就是1856年,她还在铜仁湖上参加雅集。她的创作终止时间被推迟了16年。
晚年被收入《吴藻全集》的吴藻,为当代女诗人、女诗人集作序,也是非常珍贵的。其中:咸丰元年(1851年)是王恒《红豆宣诗》的序言;咸丰三年(1853年),为阮恩銮的《关晖诗词草》题词。后来又为卢伟的《千英楼诗稿》题词。吴藻幸存的作品已全部收藏完毕。
刚开始不敢面对这两部专著,慢慢看完,终于对吴藻这个文学天才,对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境界,对她所依附的江南才女文化现象有了全新的体验。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文化)可与纳兰词媲美的吴藻词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