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宋代美妆博主的业务水平有多牛?
本篇文章3561字,读完约9分钟
电视剧《清平乐》自开播以来,备受瞩目。其中,谈论最多的是宫中女子的“珍珠妆”。所谓“珍珠妆”,就是用珍珠装饰眉毛、太阳穴甚至酒窝。乍一看确实有些震撼人心,不明所以看剧的人惊呼“嘴角的白斑肯定不是米粒吗?”。
其实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是“上帝对历史的还原”。故宫南浔馆的《宋后半张画册》中记载了大约12位宋代皇后,其中8位都画有这种妆容,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属于古代花蕾之一,但用珍珠装饰是宋代独有的。宋代女性对妆容的探索不仅体现在各种花苞上,而且底妆、眉毛、羞红、口红都非常讲究,她们的创意和高科技让今天的美妆博主喊一个字——牛!
[style]
所谓素颜裸妆,都是宋朝女孩子留下的
温庭筠《菩萨蛮》云:“懒画片,晚补晚洗。”如果一个宋朝的姑娘真的“打扮晚了”,估计她化妆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上午了,因为她们化妆的步骤真的很繁琐,涂粉,涂胭脂,涂额头黄,贴花,扫眉毛,勾红,化妆,亲吻嘴唇...可见女性出门很慢,自古就有。“女人取悦自己”,所以男人应该体谅女人的这点小毛病。
俗话说:“男人不喜欢你不化妆,喜欢你不化妆好看。”宋朝的女孩子可能早就听说过这句话,所以妆容很干净,追求的是一种如无变化的状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裸妆”。这和唐代流行的妆容大不相同。从唐代流传下来的仕女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妆容普遍丰富多彩,脸上至少涂了三五层粉。白是白,但是脸色苍白怎么办?没关系,腮红,不要怕重,刷硬,所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唐代画中的女人穿两个“高原红”,免得别人不知道她们画了妆。化了这么重的妆,卸妆后的场景是“回医院再洗一次脸,把红泥丢进金花盆”(王建的《赋辞》),意思是洗完脸的水像泥一样浑浊。
到了宋代,唐朝那种浓郁的红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清新淡雅。这种妆容在当时被称为“淡妆”或“素颜”,其特点是“朱色薄敷,脸微红”。宋代特有的粉妆被称为“谭晕妆”。很难说是天然的烩饭还是桃花面,也很难说是真的精致的化妆技巧。
在宋代,一种“三白妆”也很流行。所谓“三白”,重点是美白额头、下巴、鼻梁。这个方法让额头看起来更宽更亮,下巴更饱满,鼻梁更高,和现在的“突出”是一个道理。其实“三白妆”在宋代以前就有了,唐寅的《王叔宫妓图》中有两个画着“三白妆”的女人,描绘的是五代前蜀主王彦的后宫故事。红妆在唐代是主流,但只是到了宋代,这种精致优雅的“三白妆”才逐渐流行起来。
其实“淡妆”“素颜”“三白妆”的流行与宋代整个社会的审美密切相关。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代的审美倾向是内敛的,主要体现在淡雅的妆容风格上。
[基础化妆]
粉底也可以当面膜用,一个冬天不洗
在既没有八度滤镜,也没有秀秀美图的宋代,要想达到上面所说的“薄涂朱色,面红”的效果,还得靠基础。古代化妆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米粉,是将大米研磨分离后制成的。因为是用在脸上,所以对米质和水质要求很高。另一种常见的化妆粉是铅粉,它其实含有铅、锡、铝、锌等多种元素。宋代桂林生产的铅粉是名牌产品,被称为“桂粉”。因为铅粉含有大量重金属,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发蓝发黄。幸运的是,一些聪明的宋朝人发明了一种“玉女桃花粉”,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女性同胞。南宋陈编纂的《广记》认为,它是以益母草、蛤粉、胭脂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散剂,具有“去风刺、滑肌、祛疤、养颜”的功效。看这个广告怎么说。现在是我们所谓的润肤粉底液!
“一白遮百丑”,无论是从左往右使劲刷的唐朝姑娘,还是轻轻抹粉的宋朝姑娘,都是为了美,但你知道宋朝也有一种黄脸佛妆吗?这种服装曾经流行于北方的颜地地区,也就是当时的辽代。根据北宋末年糜竺的《平州会说话》,一个男人去北方,看见马车里有一个女人,整张脸都是深黄色,“红眉黑吻,像异物一样”。这样夸张的妆容现在只能出现在各大秀的t台上。难怪南方官员震惊,以为自己得了疔疮(宋鹏·李如《鄱阳集》)。为什么北方流行在面条上涂黄色?一个与拜佛有关,一个是当地气候造成的。“佛妆”所画的黄色物体,主要成分是宽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宽州的果实是黄色的,取名“黄瓜”,可以“讨好人的脸”。北方的冬天,风吹在脸上,天气干燥,女孩们身上涂着黄色的物体,直到春天开花才洗,让脸保持“白如玉”。是不是听起来和现在的“面具”很像?涂一层粉不仅可以化妆,还可以保护面部皮肤。宋代姑娘们的美貌和智慧真的很高!
宋朝的女孩子不仅基础多种多样,化妆技术也很好。这时候,有一股青烟。在细心的诗《浩然斋雅谭》里,“粉里鸥群,抱泪不教你垂”,这里的“粉里鸥群”就是现在的粉扑。也有学者称之为香面,真正的粉扑是在福建南宋黄生墓出土的。“粉扑背织成鳞片状花瓣,经向两圈,粉扑身用丝绵制成”,相当精致。有趣的是,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厚重的化妆粉,有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状。粉块表面印有梅花、兰花、莲花等凹凸图案。现在宋朝的姑娘们已经拥有各大彩妆品牌推出的浮雕粉饼了。
[眉毛]
可以画一百种款式,手有残疾的人可以送一件大写的“衣服”
俗话说,眉毛在宋人的化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女性的眉妆以浓而厚为特征,在宋初一度流行。很多人发现《清平乐》中曹皇后的服饰和头饰与的《坐斧》中的一模一样,但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画中的眉妆也很有特色:皇后和侍女的眉毛都很粗,但很明显眉峰和眉尾有淡淡的痕迹,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这是宋代的《晕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里也有记载,因为新鲜感受到当时女孩子的追捧,很受欢迎。但到了宋代,“瘦”才是美,眉形以弯、细、长为主,连寺中的尼姑也是随风营造出浅浅的文殊眉毛。
宋代的眉型很多。据说有个妓女叫英杰,痴迷画眉,每天能画一个眉形。有人说她是“恋眉”。西蜀有专门为画眉写的《十眉》,但她会做《百眉》。久而久之,她可以创造一部眉史。这样的技术让很多挥舞画眉的明星羡慕不已,可惜这些风格已经失传了。
一开始画眉工具很简陋,一般都是用烧过的柳枝。后来又出现了“戴”,如石戴、童戴、罗子戴、青雀头戴等。宋代女性常使用画眉墨,墨代表黑,符合宋代女性对典雅、自然美的追求。由于宋代市民经济发达,对墨的要求很高,后来演变成用香墨画眉毛。如宋词所写“香墨屈,轻匀吞脂”(南葛子香墨屈)。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都城临安的414条商业线中,有一条“画眉箅”,说明当时的女孩在装饰眉毛时使用了多孔滤网等辅助工具,类似于现在的眉刷。可见当时的美容工具非常先进。
[花蕾]
将鱼鳔与唾液混合。这是一个美味的化妆视频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青平乐》里的珍珠妆都会觉得有些奇怪,尤其是慧柔公主嘴角边的两颗珍珠,给人一种米粒粘脸的错觉。事实上,这里的珍珠属于一种花蕾。在古代,女人很早就开始用花蕾装饰自己的脸。通常用彩纸、云母片等材料做成薄片,切成花鸟虫的形状,贴在眉毛上。
在古代,还有一种在脸颊上涂珐琅的化妆技术,叫做脸或微笑。最早的面钹是两颊酒窝装饰的红点,出现在商周时期,用作记录皇宫嫔妃事件的标记。古代女性脸上还有一种花纹叫斜红,通常位于两颊两侧和两鬓之间,多为月牙形。远远望去,似乎脸上又多了两条红色的疤痕,所以取名“斜红”。
在宋代,妇女们习惯用各种各样的花遮住脸,“梅花”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装饰。眉毛上点缀着冰冷的李子,意味着它清澈纯净。欧阳修《情调眉目》中说:“早晨以轻霜卷帘,手试梅妆”。此外,还有优雅华丽的绿花,为了让自己的脸更漂亮,宋代的女孩也发明了一些“另类”的花。比如鱼腮在宋代相当流行,甚至有个好听的名字“鱼梅子”。再比如蜻蜓翅膀的使用。有些人用文字来装饰自己的脸。鱼鳞和茶花饼可以打脸。不得不说,宋朝的美女们“能在城里玩”,一些时尚高调的女孩子甚至把花苞抹得满脸都是,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破妆”。
按理说,就算脸上长满了花蕾也不会花多少钱,只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而已。但是宋皇后说:我不要,我就炫富!于是,所有的点、路、花都换成了珍珠:一颗大的在额头上,两颗在酒窝上,一串在太阳穴上。不说了,加上两串珍珠的装饰,现在真的是脸瘦了点。这种珍珠妆只在宋代流行。因为珍珠是稀世之物,普通女生很难效仿。所以,把珍珠戴在脸上只在后妃中流行。元明时期,女性只在重要场合才戴花扫帚。清代,花扫帚从女性化妆中消失了。
有人问,珍珠之类的饰品是怎么粘在脸上的?当年应该没有假睫毛胶,但是他们用的是一种叫ha胶的物质。据记载,可能是用鱼鳔制成的,是一种易熔胶体。在涂珐琅质之前,女性只需要对着胶水呼吸,蘸少量唾液溶解即可。卸妆时,用热水轻轻涂抹即可卸妆,使用非常方便。听起来环保安全,但不知道会不会有腥味。
而正是因为胶的特性,容易粘熔,所以遇到水或时间长了,花蕾会自动脱落,所以宋词中有一些生动的描写,如《临池羞梅花》、《谁来落黄昏珠芽》等。夕阳西下,美人绿。多可爱的画面啊!
标题:(文化)宋代美妆博主的业务水平有多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