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当非遗遇上夜市,“让非遗触手可及”
本篇文章1241字,读完约3分钟
宝山红烧鱿鱼、罗店灯笼、罗店鱼圈、罗京十字采花、月浦竹编、高静布堆画、大厂流行罐画、友谊民间剪纸、松南蛋雕、古村结义...6月13日“文化自然遗产日”,宝山宝阳宝龙广场露天内街变成了“非遗产市场”,香喷喷的红烧从入口散了出来,在参观结束时,一家人又获得了一个好消息:由宝山非遗产9个项目串起的湖泰路非遗产自驾游路线首次上映,市场上的几个非遗产出生地都在家中。“我家在沪太路这边。明天去体验一下吧!”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期间,“非物质购物节”的参与使市民的文化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这个竹篮绝对结实。我相信它的‘寿命’会比我长。”月浦竹编摊位前挤满了年轻人,月浦竹编第四代传人朱在细细的竹片间飞来飞去。2009年从摩托车厂退休后,朱拿出他14岁时制作的竹制刀具,重新打磨,重新开始了他的竹编生活。与过去以实用为主的竹编不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依赖竹编。为了传承这一技艺,朱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他的竹编制品成为微型精美的工艺品。
一些年轻人询问摊位上竹制摆件的价格,朱耐心地解释说:“这是非卖品。除了竹编部分,其他配件如玉石都是拼装的。”“可以把竹编拿回去,手工做,装上自己喜欢的配件。”他建议。一面是高品质布艺堆画的继承者周敏儿,当场做了一个“锣鼓”形的竹饰品。“以‘锣鼓’为画框,里面放布画。”周敏儿早就想到好用了。“我很慢,这需要一些时间。”朱对说道。“别急,别急。”周敏儿又去了下一个摊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见证并促成了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的碰撞。
从下午4: 30开始,两场直播一直持续到开灯。主办方通过直播、微信推送等方式向公众发放非遗留产品消费券。来自市区的曹女士一拿到优惠券,就以八折的价格砸碎了非遗产食品。“机会难得。我曾经接触过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感觉自己就在身边。”住在附近的顾小姐笑着说:“我以前也吃这些鱼丸和小吃。听了后面的非遗留故事,感觉这些食物都不一样。”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将在宝龙广场户外商业区持续两天。保山不仅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本草纲目》、《佛都轩竹艺》等保山品牌的文化创意产品,、谭木匠等老品牌也聚集在这里,解决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朋友圈”。
市面上免费赠送保山非遗系列图书《红烧鲶鱼》。是继《传承宝山味》《宝山智谋》《宝山民间文学》《罗甸龙舟文化》之后的第五部宝山非遗专著。它以采访和口头陈述的形式记录了过去的生活,宝山的珍宝之一和长江美味的“红烧鲶鱼”在记忆中。
购物节期间,由颤音、文化云、微信等推出的为期7天的俞《宝藏》镶嵌作品及十余个“云上非遗班”如串花、香囊制作教学等,将为市民提供非遗餐。
“高质量的生活离不开文化和消费的共鸣。创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已经成为容纳‘共鸣’的平台。”宝山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无论是非遗产自驾游路线,还是非遗产市场,都希望将非遗产“宝藏”串起一条涵盖“吃、行、游、购、娱”、“非遗产生活”的美丽“项链”,生活艺术触手可及。"
标题:(文化)当非遗遇上夜市,“让非遗触手可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