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白山的石文化
本篇文章2207字,读完约6分钟
石头是天地之间的自然之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石头虽然是五行之外的一种元素,但在古代中国人眼中,它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物质论》说:“土的本质是石头。石是气的核心,也就是说,石是由土和气两种元素生成的。”《抱朴子》说“水沫是浮石”,意思是石头是水元素生成的。石头与古代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女娲炼制七彩石补天的传说;有一个土山石化石的传说:有排列着巨石的历史文物…
石文化在中国分布广泛,长白山的石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景观石
石头不仅放大了长白山的景观,也赋予了这座名山丰富的文化色彩,如方石、洗石、脚石、天石等。它是一组围绕天池的著名石头,有着丰富的传说。
掩蔽石在潺潺的岩坡上。长白山风高气温低,登山观天池者常以此石避寒,故名“迎风石”。在过去的一年里,刘剑锋(清末奉天县候补知府,奉命踏勘长白山,写有《长白山江岗简介》)三次来到石碑前,坐下歇息,并在石碑上题写“天池雕索在此”。《白山纪咏》有云:“刻字于石面者,亦避风者。”
歇尔石在石湖滩下,面对天池,高七尺多。传说七月七日,有一位女神在石头上给自己的宝宝洗澡。后来有人在石头旁边捡了一件童装。“教主恒如昔,然无痕,淡黄色,柔如绵,疏如葛。水不染,火不燃,有异香,终日不散。明知道什么不是人,攻打西藏,几个月后就失去了,永远得不到。”。这块石头根据传说被命名为希尔石。
作为天池独特的景观,位于天池出水口西侧。它是一块长约50米的弧形石头,形状像“天空”,因此得名石天。补天石表面光滑平整,城汊河附近有几块巨石。据说这些巨石是古代女娲遗弃的石头,为长白山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
卓祖石在钱的喷泉下。以前花皮河猎人刘翔经常被和尚发现在卓祖石上,故名卓祖石。
星石位于避风的石南,呈大圆状。据说晚上有不同的灯,因此得名星石。
特殊石材
瑰丽多彩的石头也为长白山开辟了广阔的经济空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松石和浮石。
松花石,吉林省特产。用这种石头制作的松花砚是清代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据《吉林通志》记载:“松花玉,又名松花石,与河边的石山混合,玉色为景源,光滑细腻,可填砚尝之。”这意味着松花江产的松花砚在质量上可与广东砚、歙砚等传统名砚媲美。
松花砚温润如玉,青涩无暇,质地坚实细腻,色嫩清纯,滑而疏墨,涩而滞笔,能使松烟浮起,生辉。乾隆皇帝曾经统治过这块砚台,他说:“如果你走出天堂,你将赢得于颖。它纯洁而精致。”这里的“天寒”是指松花江。甘龙在《帝王诗》中也说:“与河中出产的松花玉混合,色泽清绿,细腻温润,可作砚用。墨水和段曦(广东端电)一样,产品在坑里(安徽楚炎)。对。”
松花砚早在明代就有少量生产,清代因进贡吉林将军皇室而成为“御用砚”。长白山是清朝祖先的发祥地,长期被封禁。所以“龙兴地”的松花砚就成了清朝的御宝,砚池鲜为人知。然而,禁令并没有埋葬它。近年来,松花砚以其独特的风格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松花砚具有质地坚实、温润如玉、墨汁丰富、储墨干爽等诸多优点。松花砚与其他著名砚相比,有四大独特之处:一是声音清脆,扣如铜钱。一些著名的砚台像木头一样弯曲。第二,色彩丰富,有点线。著名砚台一般不超过两种颜色,松花砚有绿色、紫色等不同深浅。第三,石材产品很多,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松花石自然生成的纹理和意象,可分为“松花静水”、“松江荡水”、“红柏树纹”、“紫袍绿带”、“金镶玉”、“桂圆”、“静绿”等十余种。第四,盒子是石头(玉石)做的,很独特。著名的砚台有段、社、陶等。都是用木箱盖砚,但松花砚是清朝皇帝偏爱的,大多用叶蜡石、软玉等雕花盒。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有的松花砚就是这种风格。
浮石又称“磨石”、“江石墨子”,多孔质轻。根据长白风的说法,浮石是大约12000年前长白山火山爆发时形成的。浮石应用广泛。《本草纲目》把浮石列为中药,说是“形似泡沫,似钟乳石,毛孔似虫巢,白虚体,入水即浮。味咸寒,润降火。”。在山区,浮石研磨机和斧头用于快速除锈,效果良好。浮石可用作混凝土构件和轻骨料,也可用作化学工业中的过滤剂、干燥剂、催化剂和耐火碳,还可用作洗衣服的磨料。
神秘的石头
长白山的石头美丽而神秘,其中有些石头承载着历史或自然信息,或被留在地方史书记载中,或一直留到今天,成为学者研究历史的突破口,如渤海王国江东的24块石头,通州的七星石,古伊拉克等。
敦化历史文化悠久。到现在,城市里还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也有很多谜团。其中,江东著名的24块石头就是“谜中之谜”。传说二十四石源于渤海王国,敦化市有江东、官地、海清、尧典。石头分三排,南北排列。行距和间距基本相同,每石一立方米左右。24块石头为什么立起来,史料上没有记载。从古至今,众说纷纭。综上,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止魂论;其次,渤海皇室纪念性建筑理论;三是祭天观星坛废墟论。二十四石的存在,为研究渤海国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
伊通县有七座火山,形状像北斗七星,伊通河从中穿过,因此有“七星落地”的美誉。据《伊通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伊拉克通州修建城隍庙时,挖出一颗七星巨石。巨石上有霞多丽的线条和斑点,与伊通的景观十分相似,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线条沿着它蜿蜒,酷似湍急的伊通河。整个画面就像是“七星落地”的画面。州官急欲立香案,祭神,以问相联。
(作者石是中国满族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民间学会会长、吉林省政府文史博物馆成员)
标题:(文化)长白山的石文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