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凝聚“抗战民气”的《文艺》副刊
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1938年,《大公报》文艺编辑杨振声、沈从文、萧干在昆明重聚,编辑中学语文课本。8月初,《大公报》通知萧干去香港主持文艺版。在战争形势下,作者散了又散,手稿很难编辑。杨振声和沈从文鼓励小甘:有了西南联大,手稿就不用担心了。杨振声,西南联大秘书主任,文学院教授。第二年沈从文也进了西南联大。沈从文也为萧干的救急出了一篇长文《湘西》。
8月13日《文艺》在香港出版,萧干以“特邀沈先生为我们写一篇湘西各方面介绍”的备注推出《湘西》。《湘西》出版三个多月了。这一时期,杨振声、沈从文发动西南联大师生写稿子,既解决了文艺的稿源问题,又使师生作品得以利用,从而构成了西南联大与香港《大公报》的文学合作,形成了《大公报文艺》的抗战特色。
萧干被派往欧洲后,《文艺》的继任编辑杨纲继续与西南联大合作,继续抗日方向。1941年11月,香港《大公报》退出桂林出版,合作与方向不变。
以写湘西著称的沈从文,回到沅陵了解人民的态度,加深对乡土人民的认识,进而写湘西。后来他在《湘西铭》里说:“家乡的山川那么美,一般人那么勤奋努力,又充满热情和艺术,地下积累那么丰富,真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的湘西美丽富饶,人民勤劳热情,勇敢坚强,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湘西不能欺负,不能打败。沈从文用细致扎实的描写告诉读者,抗战的力量在于人民。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大公报》将林璞的长篇报告文学《湘西之旅》推上了“学生圈”和“文艺”两个版本,交替连载了三个多月。林普参加西南联大的“湘黔滇旅游团”,并做了记录,介绍了自己的旅行经历,这也反映了湘西人民的精神,表明了他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念。作者笔下的湘西人自信、乐观、勇敢。作品围绕“抗日战争与人民精神”而写,揭示了人民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是激励读者的“抗日战争文学”。和湘西一样,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也有人误把林璞当成沈从文的笔名。
湘西受到西南联大作家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师生西迁;另一方面,湘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
西南联大师生视野开阔,文艺类发表的作品反映了沦陷区和国控区的广泛生活。受条件限制,很少反映一线战场的作品。
在沦陷区创作的作品中,小说脱颖而出。辛岱的《九月之风》描写了九一八事变期间“北大营”中的中国军队,八年表达了对被日军占领的家乡的怀念,《兄弟》揭示了孩子们在秋天的悲惨生活。刘瑾的《妈妈》描述了你要去哪里,谁的妈妈在大火中把女儿送走了。文祖的端午节描述了一个年轻人逃离日本占领区的心理和行为。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追求和赢得胜利的勇气,给人以光明和胜利的希望。这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在国家控制地区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散文有向毅的《在南岳》,描写长沙琳达的一生;辛岱的《野老》写的是重庆山坳里的一个文化人。王佐良公路表扬庆祝后方的交通建设。诗歌,如杜的《人民夜校》,写的是大众思想的反转;穆旦的《长夜》描写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屈辱和支持。这些作品蕴含着抗日的力量。后方被炸,作家及时揭露和谴责:陈石散文《大学花园》描写了日本飞机轰炸云南大学的悲惨形象,揭露了侵略者对人类文化的破坏;向毅的小说《徐婆》通过两个儿子的死亡和徐婆精神失常的描述,揭示了轰炸对普通家庭的毁灭性打击。作品以悲剧的力量激发读者的反抗精神。
而反抗自然写在西南联大的作品里。文祖的《老瘸子》描述了一个跛脚老妇人在可怕的气氛中质问日本士兵,因为她的儿子悲惨地死去。的老写道,武汉失守后,日军强迫商会老人组织开市,不料年轻人却策划了一场毁灭性的抗日战争。两部小说给人鼓励和希望。林普的《尔雅子》集,充满了抗日的文字。其中二鞠子和任最好。小说《尔雅子》讲的是一个当地队伍伏击敌人的故事。指挥官用这种方法作战,十一个人歼灭了二三十个日本兵,让人觉得畅快。这篇文章没有在《文艺报》上发表,但《文艺报》介绍了同名作品集:“林璞先生的《二芽子》是从他的血液生活中收获的。他的文章一点也不忧郁。相反,他们大胆而有活力。...非常真实感人。”(杜)
报告文学《人》把人们的目光投向了世界。在新加坡工作的印度人达拉(Dara)毅然将国籍改为“中国”,并得以报名成为“华侨机械师”,驾驶汽车在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日战争物资。这些作品颂扬爱国主义和国际援助。
1938年,卞支林视察延安和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写下《慰问信》。1940年加入西南联大,发表诗歌。他为西南联大写解放区开辟了新天地。杜·写诗《赠卞·——读慰问信集》以表兴奋;穆旦评论《慰问信集》和艾青的长诗《他第二次死了》,提出了著名的“新抒情”理论。孙玉堂的《论抗战诗》及时批判了早期的抗战诗。以上诗均发表在《文艺》上。
西南联大和香港《大公报》就是在抗日篝火中诞生的。这两个组织用文学帮助抗战,为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留下了明显的成就。1938年8月至1941年8月,《文艺》发表西南联大24位作者的99个问题和108部作品,共发表208次。这个数字超出了任何其他组织的能力范围。西南联大与香港《大公报》的密切互动与合作堪称典范。
(作者:李光荣,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标题:(文化)凝聚“抗战民气”的《文艺》副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