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东北共产党外围组织“春潮社”史料考
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众所周知,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春潮社”。一个是1918年由俞平伯、傅斯年、罗嘉伦等北大青年学生筹建的文学社,另一个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桂林和上海出版新文学和文学翻译丛书的文学团体。而对于东北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新文学社团“春巢社”的研究和讨论,几乎未见,甚至对东北现存文学史和历史著作也鲜有提及
这个协会之所以在文学史上被忽略,是因为在涉及协会本身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历史盲点和争论。根据1926年4月《沈阳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在党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第一师范(沈阳)热爱文学的进步学生组织了一批外围组织,‘大潮社’。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组织。周(周长春饰)是春潮社社长...7月,春巢社扩大为社会组织。起草章程,在大西门里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大潮学会”...出版文学刊物《漫生》,宣传革命文学
从社团刊物来看,沈阳春潮社出版的《漫生》只出版了一期,并未能保存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或史料。哈尔滨大潮学会会刊《文艺周刊》是《哈尔滨晨光》的增刊,是哈尔滨进步组织救援觉醒小组核心成员韩迪生、于方舟、张术平于1923年2月21日在哈尔滨创办的大型综合性民营日报。一九二三年三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地下党组织委派陈、、等人到哈尔滨协助党的工作。他们的参与对晨光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晨光报》因其进步言论很快引起了日本驻哈尔滨领事的注意,并向哈尔滨东省特区行政长官提出抗议,称该报编辑是“阻碍日中邦交”的“暴力分子”。此后报纸副刊更名为《光的波动》(1926年3月更名为《河滨》),编辑部还增加了穆景洲、杨振声等有国民党背景的人。1925年底,《晨光报》发展到每天开放两页半,共10页。其中第九、十版有一半是周刊刊印的文章,赵锡盟主编的《文艺周刊》就是其中之一。《文艺副刊》手稿的作者“除了哈尔滨的新文艺爱好者,还有辽宁进步文艺协会春潮社和祁鸣社的成员...1926年1月,期刊出版数量增至5000余种,居哈尔滨民营报纸之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祁鸣学会”是国民党的一个外围组织,其创始人梅佛光是东北国民党的主要代表人物。
从时间上看,周东郊组织的沈阳大潮学会比赵锡盟组织的哈尔滨大潮学会要晚。周1924年就读于奉天第一师范。同年,辽宁籍作家赵锡盟就读于奉天文理学院。根据周的个人报告,他在此期间没有参加哈尔滨的文学活动,但他也被列为哈尔滨“大潮学会”的参与者之一。由此可以推断,东北新文学社团春巢社的创建,很可能始于赵锡盟、周等文学青年在沈阳求学时期的策划,并得益于《晨光报》对赵锡盟赴哈尔滨的任用,使青年社团的大量文学作品得以在当时哈尔滨最具影响力的民营报纸《文学副刊》上发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周东郊沈阳成立的“春巢社”很可能是哈尔滨“春巢社”的延期。虽然社会杂志《漫生》停刊,社会实际上已经解体,但在东北各地文学副刊的帮助下,社会成员的文学活动仍在继续。有日本学者也指出“这个群体的成员遍布东北”,可见“春潮社”
《陈光文艺副刊》不仅刊登了沈阳国民党的外围组织祁鸣社的作品,还为东北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春潮社的成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春潮社具有相当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包容性。1926年12月,吉林省滨江县警察局认为《晨光报》副刊《河畔》发表的《女权运动与人权运动》一文节选和《暴力之声》一诗“有许多隐语,谨慎发挥其语义,似有鼓吹红化之旨”。它还仔细搜索了该报的书籍,认为接受救国救民协会的补贴“并非不合理”。次年年初,前《晨报》文艺副刊编辑赵锡盟应国际协会会长张复生的邀请,担任该报文艺副刊部编辑,创办了综合副刊《国际公园》。此外,四种新的文学期刊《绿地》、《玫瑰》、《残星》和《贝勒》以附页的形式在国际协会增刊上发表。这四种隶属于国际协会的文学期刊都是同名的社会期刊。其中,《残星》《贝勒》的文化影响力较大,为后续青年作家发表新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等人文社会科学文章开辟了重要的文学舞台。《绿野》、《玫瑰》的出现,为20世纪30年代东北粉丝群体和作家的出现做了前期必要的思想准备,也初步搭建了东北文坛与上海文坛之间的文学桥梁。
资料来源:文学报纸[/s2/]
标题:(文化)东北共产党外围组织“春潮社”史料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