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春邮政旧事
本篇文章6341字,读完约16分钟
一两个邮局
邮政是现代社会的产物。17世纪,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将政府专用通信组织与私人邮政组织相结合,创办了国家专用通信业务,发展成为现代邮政服务。1840年,英国对邮政进行改革,发行和使用邮票,最终确定了现代邮政。
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俄、日、德等国先后在中国港口开设邮政,并与各自国家进行交流,形成了独特的“客邮”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采用了传统的邮政服务,并开始试行邮政服务,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式开放,由清海关负责。当时全国只有五个港口邮局,东北一个,位于牛庄(今营口)。
两年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秋,清政府开始向内陆城镇推广邮政业务,牛庄大庆邮局派人到生意本来就很红火的长春市三岛街和盛信局设立代办处收发邮件。该机构取得成就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长春大庆邮政局在该市成立,长春邮政正式开通。局成立后,有信件,包裹,外汇。当时邮局没有快递,人们直接在邮局寄包裹换钱;信件业务中发出的信件可以直接放入邮箱或交给邮政代办处,信件将由收件人本人在邮局或邮政代办处领取。
光绪三十年(1904),东北爆发日俄战争。两国战争期间(1904-1905年),包括长春大庆邮政局在内的一些东北邮局因战争而关闭,两年后才重新开放。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一日(1907年1月14日)长春局重新开放,也是吉、长春两市开港,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开门的日子。当时《盛京时报》报道:“长春、吉林等地的邮局以前都已开业...从12月的第一天起,所有的邮件都被处理用于沟通。”
长春局重开后不久,清政府将东北的邮政由牛庄大庆邮局改为奉天(今沈阳)大庆邮局。长春大庆邮政局更名为奉天局,更名为“长春邮政局”,又称“宽城分局”。
重新开业的邮局经营场所出租,位于市内西三街以南,面对道路南北的青峰胡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长春市街全图》上标注了邮局的位置。
二宽城邮政支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将奉天大庆邮政局改为东三省邮政总局。为了推广邮政业务,方便邮件的封转发,计划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奉天、牛庄、安东(今丹东)、吉林、哈尔滨、宽城子等几个邮政支局进行管理,1909年正式实施。
起初,邮政配送的范围没有边界,都是以分支机构为中心向四周延伸。长春邮政分局管理宽城子邮政支局,初期范围是长春之家周边。除长春之家外,只有怀德县、辽源地区、公主岭、新城之家(现松原市宁江区)6个办事处、11个机构。后来发展越来越大。在宣彤的第二年(1910年),有12个总分支机构和29个机构;宣彤三年(1911年),设有15个总分局和32个办事处;民国元年(1912年),有16个支部,60个机构。宣彤第三年,邮政部门从西起四平,北至洮南,包括奉化县(今梨树县)、公主岭、新城府、辽源县、四平街(今四平市)、八面市、石头城子、周奕彤、怀德县、磐石县、洮南县、农安县、郭家店等地。民国初年,吉林邮政合并,覆盖吉林省一半。
因为清邮是在英国人赫德的控制下由清海关管理的,和清海关一样,很多高级邮政人员都是由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人员担任。宽城子邮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外国人(即所长)为首,住在长春邮局。外国人的代理人先后有英国的、葡萄牙的李佛、法国的、奥地利的魏登贝等。在宣彤的三年里,有44名官方邮递员,包括12名侍从和32名邮递员。宣彤在宽城子邮政业的三年里,共收寄包裹5.096万件,总重量13.02万公斤;平阴48000两,兑管平银6000两;收到信件2464800封,发出信件1528200封,转交信件1587600封。其中长春市本地投递信件1600封。
在宽城子邮政管理期间,长春邮政分公司在头道沟和二道沟设有两个分支机构,有24个进出长春的文件柜。与此同时,邮递员在城市里开始送货。《盛京时报》在长春宣彤元年5月15日报道,“中国邮政局收发的所有信件都是由该局投递的,这意味着法美好,大家都喜欢”。
当时因为社会治安不好,邮递员有时不得不带枪自卫。《大庆邮政局章程汇编》上说:“吉林到宽城子有一个新的马沟,全长240英里,大概16点。不过这一带路上有贼,地方官送洋枪子弹。”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庆邮政成为中华邮政。同年3月,长春邮政支局拆除了大庆邮政局的牌匾,大庆邮政局是该局的负责人,并将中国邮政局的牌匾改为悬挂。1913年3月,长春地区改为长春县,长春邮政分局更名为“长春邮政分局”。1914年,中华邮政公司废除了邮政系统,以使全国的邮政区与行政区一致。东部三省的邮政总局改为奉天邮政局,直属东北各邮政局管辖,各邮政局按业务繁忙程度分级。长春邮政支局位于姚区,业务繁忙,因原邮政管理部门而被定为一级邮局。
当邮政部门被废除后,长春邮政分局的正式名称也随之改变——“总务处”改名为“局长”,第一任局长是顾慕容,不久改为吴天赐。与此同时,每个县都设立了几十个分局,该局的组织和人员略有减少。其业务已先后开办新年邮件、盲人邮件、保险包裹、寄售包裹、国际包裹、邮政储蓄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第一邮政局在商埠新建了一座大楼,员工100多人。除了这个局,它还有3个分支机构(头道沟、三岛街和二道沟)和7个机构。民国邮政基本完备,每年发往外地的邮件约320万件,发往本地的邮件每年约6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局的兴衰
信息局,又称人民信息局,是中国的一个民间传播组织,诞生于明朝永乐年间(1043-1424)。它办理信件、货币和小包裹的投递业务,并与邮局等全国性通信组织长期共存。自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建立以来,民间传播不仅像《刘一传书》一样委托人照顾,而且产生了信访局。光绪年间,该市有著名的信访局,如和盛信访局、鹤兴信访局、天台信访局、奉天义和团信访局、哈尔滨义和团信访局和昌昌布奎(今齐齐哈尔)信访局。这些信访局和镖局一样,都有专门的篇章互相沟通,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民间通信和物流网络,为社会和经济服务。
和盛鑫局位于市内西三路街。道光末年,约1850年,由郭经营。它位于长春,在其他城市有一个联合号码。经营得相当不错,赢得了长春商人的欢迎。甚至在官办邮局开业后,人们也经常拿官办邮局和人民信息局比较,批评官办邮局的缺点。
清政府清邮正式成立后,一直由人民信息局使用和限制,要求只作为邮局的辅助和补充。日俄战争后,东北的邮局陆续复业。为了垄断通信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东三省邮政总局发出通知,重申邮政由国家垄断,人民信息局只能注册为邮局的辅助机构,否则将被取缔。
在长春,自清邮局成立以来,其他人的信访局相继关闭。只有和盛信访局已经开放,还没有注册。长春邮局开始通过没收信件袋来限制它。宣彤二年(1910年)秋,和盛局的邮包经常被邮局扣押,经营陷入困境。为此,和盛信息局执事郭庆龄在与邮局多次交涉无果后,前往长春之家向邮局投诉。最早说:“自郭在吉昌开信访局以来,南方的,北方的江北,东方的吉林,遍地都是,已经六十多年了。自北向南通达,往东三省郡县送公务,买卖贩信,奉公守法。”。然后他说:“那一年(1898年),牛庄大庆邮局毕总理投票选我局办邮政,我局收留帮忙。今天不准我们开局,野蛮抢信包。”请地方法官主持正义。
虽然这份表格写得认真合理,但长春市政府不敢回答,更不敢提问。因为当时的邮政是国家直属机关,与外国人有关,邮局限制民信局是行政执法。所以,长春知府收到表格纸后,推此事,批准:“此事与邮政有关,无论对错,都超出了本衙门的权限,要报邮政总局批准。”和盛信局只能承认去邮政总局不吉利。
祸不单行。宣彤三年春,东北爆发鼠疫,和盛新闻局因数人死亡而关闭。以和盛信息局为代表的长春民信局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份经政府批准的文件,本应归还和盛局,但由于和盛局的崩溃而未能归还,留在长春政府的文件中,仍保存在长春档案馆。
四“三邮并存”
牛庄大庆邮政局派人到长春兴办邮政后,随着俄罗斯和日本势力进入长春,两国邮政局相继在长春设立,形成了20多年来“三邮并存”的局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国在长春北部修建董卿铁路时,俄国的邮局就设在宽城子站。它很小,在义和团运动中和车站一起被烧毁。俄国出兵镇压东北义和团运动时以及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以来,俄国军队在宽城子铁路附属区设立了两个军事邮局,后来改为民用,供俄国人和附属区的其他铁路职工使用。这两个邮局已经改为民用,属于董卿铁路局邮电单位。
日本在长春设岗,比俄罗斯晚一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人从俄国人手中接过南蛮铁路,在长春城西的孟家屯有一个日本辽东驻军的通讯处,先用于军事,后用于民用。通信局开放民用后,改由位于大连的日本邮电局管辖,成为该局宽城分局。第二年(1907年),日本“满铁”开始在头道沟、城北修建新站及其附属地,宽城子分局迁入附属地,改名为“长春邮政局”。1908年,以车站为中心的包括邮局在内的第一批建筑在头道沟铁路附属土地上迅速建成后,长春邮政局于12月1日迁入新建的二层办公楼(现宽城子邮电局电信业务室),并于1909年3月30日正式开业。
日本设长邮后,势力大增,先后在长春市和吉林市设立邮局,并派人员到哈尔滨收发邮件,成为日本面向北满的邮政窗口。日本邮政在长春的服务包括信件、包裹、汇款、储蓄等。,不仅被当时长的日本人使用,还吸引了很多中国人。
三国邮政在长春共存,三方邮政关系相继建立,使长春成为当时东北邮政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任何一种邮政服务,这就是三种邮政服务并存带来的便利。但和口岸的外国邮局一样,俄罗斯和日本的长邮局仍然是“客邮”,侵蚀了中国的主权和邮政权。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后,中国人民要求废除国内各国“客邮”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在1921年国际太平洋远东委员会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要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会议通过了一项议案:所有国家都应废除中国以1923年1月1日为期限的邮局。
俄罗斯在中国废除外国邮局不是问题。因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1920年,俄罗斯官员在中国的所有待遇被停止,俄罗斯在中国的邮局相继关闭,包括长春二道沟的两家俄罗斯邮局。为了满足当地邮政的需要,长春第一邮政局于1921年初将其在二道沟的分社升格为分社。
根据华盛顿法案,日本在中国其他地区的邮局已经取消,但包括长春在内的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区的邮局并没有取消。原因是这些邮局属于铁路的附属设施。
日本在长春的邮政发展很快。1922年,长春共有邮电职工313人,包括5个局(其中2个局单独办理电信业务)、6个信报台、16个邮票柜台和18个邮筒。人员数量、局的规模、办理的业务都远远超过民国邮政,有的邮政设施一直设在长春和商埠。华盛顿会议后,在中国政府的一再要求下,1922年底,日本只将位于长春和商埠的邮局和邮筒撤入挂靠区,而挂靠区的邮局则照常营业,直到伪满洲国成立后的1937年底,随伪满洲国的挂靠区一并移交给伪满洲国。
吴帖《大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但各地邮局仍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按中华邮政的指示办事。日本关东军对此非常愤怒。占领奉天、长春、吉林等城市后,无一例外地派宪兵到民国地方邮局检查邮件,残酷扣留从海关内部发出或从东北各地互相发送的报纸。1931年10月24日,长春市一级邮政局长哈石被日本宪兵带走,囚禁折磨36小时,同时吉林-黑龙江邮局送来的文件也被带走。当时东北其他城市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伪交通部邮政部于4月1日发布所谓的《邮政独立宣言》,声称接收东北中华邮政,并派接收员到中华民国辽宁、冀黑两个邮政管理局担任检查人员,开始向两个邮政管理局发放伪交通部的文件,打算接收。但由于万国邮联对邮政服务的国际保护,加上这两个邮区的邮政局长都是外国人,当时不敢强行接收。最后在东北接收其他ROC机关后,宣布8月1日强制接收。
日本傀儡的野蛮行径早已引起策划最后斗争的民国邮政工作人员的愤怒。日伪成立后,目睹日寇暴行的东北邮政工作者,深知东北邮政难以保护,不愿为日寇服务。他们发出通知,呼吁中国邮政工会援引国际邮政公约的规定,封锁中国东北的邮政服务,关闭中国东北的邮局。因此,在东北无望收复的情况下,中华民国交通部决定取消邮政服务。当时,辽宁管理局的邮政局长巴蒂(意大利人)协调哈尔滨的吉黑邮政管理局,秘密地将文件和房地产抵押给海关,并计划整个东北邮政撤退。
7月初,伪交通部采取行动,从8月1日起,将在日本印制的代表国家主权的所谓伪满洲国邮票、明信片和兑换印刷纸送交两个邮政管理局出售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交通部于7月22日发布了第3696号密令,关闭了东北各地的邮局,暂停了海关内各省的所有邮政服务,并命令东北地区的所有邮政工作人员撤回海关。当时,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致电国际邮政局解释东北邮政局关闭的原因:“日本政府派遣其傀儡政府,并派遣邮政人员——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人——以武力夺取当地邮局和东部三省的财产,并强迫邮局使用其傀儡国家的新邮票,破坏了中国邮政的统一,导致邮局无法履行职责。鉴于这种特殊情况,中国邮政总局不得不要求您的部门将其转达给国际邮政联盟。根据《伦敦国际邮政公约》第27条的规定,在新措施决定之前,东部三省的所有邮政服务暂时停止。”
因为东北做好了撤邮准备,所以动作很快。7月24日,奉天所有邮局依然照常营业,但到了25日上午,还没有人上班。邮局取消通知张贴在管理局和分支机构的门口。通知日期是7月24日,签字人是巴史第。
通知不仅说明了东北邮政倒闭的原因,还具体说明了市民在邮局的积蓄:“从现在开始,该区所有局的所有业务都要暂停,所有债务都不负责,只有该区邮政恢复正常后才会清理。查一下辽宁和吉林-黑龙江两个邮区的局收存的存款,也就几十万,未付汇票等款项的金额就更有限了。邮政财产,两区全部动产和不动产,价值二十万,足够抵消。特此宣布,众所周知。”
吉林-黑龙江邮政管理局的关闭比7月26日的辽宁邮政管理局晚了一天。区内长春和吉林的一级邮局当天关闭,部分员工被疏散到海关,分头分配工作。长春邮政局26日上午停止工作,投递完存放的邮件,体现了民国时期邮政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由于日本伪军的阻挠,东北的邮政人员撤退到海关,直到那年年底。两个邮区有3200多人,大部分已经撤入海关,只有100多名初级职员留在满洲国。其中120人退关,13人留用。辽宁省邮政局局长、冀黑邮政局局长史密斯和接替哈的长春市一级邮政局局长李留在当地处理善后事宜。东北邮政撤退后,东北2685个民国邮局和232.5万元以上的邮政业完全落入日伪手中。此外,全年邮政业务损失440万元。
民国时期的邮政撤单是以非常保密和有序的方式进行的,体现了当时邮政工作人员的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邮政撤单后,日伪当局惊慌失措。7月27日10时,在日本警方的保护下,伪交通部电信司司长(日本人)葵池裕本、总务司侦查司司长(伪交通部丁健秀女婿)金振民等7人来到长春一号邮政局,强行接受长春邮政,金振民担任临时所长。此时,长春邮政有四个办事处,分别是长春一级邮政局、三岛街支局、头道沟支局和二道沟支局。长春邮政局是长春最后一个公所,代表中华民国政府。
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长春邮政局担任局历史工作者,接触了一些邮政服务取消者的信息。作为一名邮政工作人员,我没有见过前后两代人,但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我的心中仍然涌起无限的钦佩和感动。
(作者孙延平,吉林省民间协会副主席)
标题:(文化)长春邮政旧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叶赫双城的兴衰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