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那些以“赏书”为名,被溥仪盗运的故宫古籍
本篇文章4209字,读完约11分钟
溥仪17岁时的照片(数据图)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民国政府允许年仅6岁的溥仪等清廷皇室“暂居宫中”,“迁居颐和园”。溥仪和他身后的摄政王大臣们依然骄奢淫逸,依然投身于复辟;但民国政府由于内外交困,入不敷出,年年拖欠当初许诺的皇家生活费。无论是为了复辟,还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溥仪等盗窃、贩卖故宫珍宝的行为开始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据考,首先,溥仪从故宫珍宝、珠宝古玩、历代字画中,将这些文物以“赏赐”的名义送给了溥杰、溥仪等亲友,并将其盗出宫外。溥仪,1924年被逐出皇宫,不得不搬到张远,天津的“天津青石办事处”。因为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开销巨大,他把大物件或重要文物抵押给外国银行和富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把走私进长春伪满的文物放在“小白楼”。伪满洲国崩溃前夕,禁卫军和禁卫军开始劫掠,这些文物一度被打散,在国际上被称为“东北货”。1949年以后,“东北货”不是缴了就是收了,有的还进了国库。而那些“皇帝恩赐”、朝臣搜刮、宦官偷盗、军队私掠……以及“皇帝委托”带出皇宫的文物,大都散落在全国各地,至今无法检验。
在故宫散落的无法考证的文物中,最难取得证据的是溥仪以悬赏或委托的名义盗走的古籍。不同于那些引起市场各方关注的故宫旧宝、珠宝古玩、字画,这些散落过去的古籍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与上述类别的文物相比,市场追求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古籍很容易被火、水和腐烂损坏,所以更难保存。
从史书记载来看,一方面无法确认当年溥仪“赏赐”了多少古籍;另一方面,这些“鉴赏书”的去向至今也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办法确认它们是否存在于世界上,或者它们的类别是什么。所以近百年来,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书籍鉴赏”的命运,即使关注过,研究过,也大多泛泛而谈,无法得出确切的数据和结论。所以,这些“书赏”的数量、版本、价值乃至去向,至今仍未解决。
被“奖励”的珍稀国宝在民间公开流通
目前最重要的溥仪“图书鉴赏”清单可以考证的,只有所谓的“溥仪溥杰书画鉴赏”。该目录由北平故宫博物院于1926年6月首次在《故宫博物院藏书画失传目录》中公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为了警示民众,缅怀国耻,故宫博物院于1934年9月在故宫博物院重印了《四种佚书书画目录》。
1946年12月,抗日战争胜利整整一年过去了,伪满国早已崩溃。故宫博物院为了尽可能避免故宫散落在伪满洲里的珍宝,重印了《故宫藏书画书目录》,在书前加了专门的序言,再次向全国人民郑重宣布溥仪以“悬赏”的名义盗走故宫古籍和书画的事实。至此,上个世纪20、30、40年代的三大公开刊物终于披露溥仪盗走了故宫文物。
事实上,在溥仪被逐出皇宫的同时,清室善后委员会也宣告成立。这个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清点清宫的物品,防止清宫的珍宝和文物散落。一年后,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象征着清宫的君主法制,最终被民众共享和分享。就这样,在政府严查和国家关注的情况下,故宫的家庭财产开始公开。
1925年7月,保洁室善后委员会视察精神修炼馆时,发现《溥杰溥仪书书画》是在保洁室私有财产被没收的历史背景下出版的。这是溥仪自己的书的私人清单,是日记式的账本。1921年7月13日至9月25日,宋、元版本图书获得奖励;9月28日至12月12日,记载了金、唐、宋、元、明、清各代名画的书法。和这个目录是同时发现的,然后也在收藏里发表了。溥杰收到的书籍、书画物品有三种,成年人借来的书籍、绘画、玩具等粗略的账目,以及借出的流动书籍。洁净室善后委员会在公布盘点时发现的目录时,特意加了一句“警告”,郑重向全世界公布。
从预言来看,溥仪宫盗古籍“包括宋、元、明三代图书约200种,唐、宋、元、明、清各1000余件书画,皆为绝世秘籍,朴香之作,列入天禄书目,宝坻三系所收”,他“精挑细选,多为传抄。那么,这200多种“精英”古籍,在当年和目录出版后,有没有被政府收回或收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这些目录中的“精华”已经作为溥仪的私有财产得到了“奖励”,溥仪本人自然对他的去向无可奉告,而溥杰等受赠者也是合法“赠予”的,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自然无法追究。
这批溥仪的“赏书”,不仅没有被政府追回,还迅速在北平的书主和藏书家中流传。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大江南北的书客络绎不绝,想买这些稀世国宝的人也不少。北平藏书家傅增湘在1926年写给的一封信中,为张访书提供了重要信息。信上写道:“14年7月15日,昭仁寺发现享,宋、宋图书共17种;16日十种;十八日,溥仪从宫中偷出四样东西出售。”至于信中提到的几十本宋书的下落,傅没有说清楚,但言下之意是想说服张买下它们。总之,这批溥仪的“图书鉴赏”公开在民间流传,或者是在等待价格,或者已经多次转手,一点也不避讳,就是在政府当局早就宣布“溥仪享有溥杰的图书和绘画”的那一年(1926年),还是这样。
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揭示了国宝的下落
溥仪本人曾经回忆过《我的前半生》中的这段“赏书”轶事。他写道:
“奖励”单位大多用十个,最常见的是三十个,偶尔用五个。例如,11月9日,“心很硬”,只有溥杰列了一张收到25件的清单。不是没有书,但也不是十几套,四盒八盒,是极其珍贵的珍本。例如,9月28日,收到宋版《资鉴》,18套...
简而言之,我们偷走的这些祖国人民无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一批批地运到了天津,目的是如果我们将来离开北京,就靠卖这些东西过活;并可靠地将其作为在帝国主义国家学习的费用。
至于那些人的珍贵遗产,最后的命运就是我在天津的时候拿出几十份来卖了。至于其余的,当我在伪满洲里的时候,有一天监视和控制我的中将·吉冈靖子突然告诉我:“吴Xi从天津带了大量的绘画和文物到新井(长春)的‘宫宅’。否则,有人会这样想:‘满洲皇帝为什么把他的东西留在满洲以外的天津?’这可能会让人怀疑你还想回天津!“我听了他用这种语言的尖刻的陈述,不得不请他试着把这些东西从天津运到长春。后来日寇快要崩溃的时候,我带了一部分去通化的大梨子沟。我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下落。
据溥仪回忆,这些故宫珍本在天津卖了,然后运到长春。后来,剩下的一部分被他带到了通化。然而后来,他不知道最后剩下的几本珍本的确切下落。颠沛流离的傀儡皇帝,手里已经卖出了一千多万的故宫珍宝。这些古籍从他的记忆中消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1946年12月印刷的《故宫博物院藏书画失传目录》序言,据统计,宋元明图书200余种,唐宋元明清书画1000余种,均被溥仪以各种借口取走。抗战胜利后,除东北航院经济委员会收藏了92种图书,装在13个箱子里,从长春运到沈阳暂存外,其余文物散落在民间。为了买回这些散落的民间文物,当局专门印制了一本名为《溥杰溥仪书书画目录》的小册子,并广为散发。现声明,凡持有此遗失书画之书者,愿寄故宫博物院或函告之,并从事检查、交涉及回收工作。
如果序言中的说法准确的话,当时散见于民间的溥仪的“赏书”至少有一百种。至于故宫买回来多少,不可能知道。事实上,《故宫博物院藏书画失传目录》出版不到三年,国民党当局就逃到台湾买回溥仪的《图书鉴赏》,恐怕是没有下文了。如何将收复的部分渡海运往台湾,是当时最迫切需要决定的事情。
“图书鉴赏”终于搬到台湾,书目现在是“冰山一角”
众所周知,除了东北航院经济委员会清理了暂时存放在沈阳的故宫古籍92种13箱之外,溥仪还在抗战胜利后在沈阳的一家银行秘密存放了4箱古籍,都应该是以“赏书”的名义运出皇宫的。后来四箱古籍被沈阳博物馆接收,并与故宫博物院交换了一批宋元明时期的织物。但是这些古籍并不是都留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来也有一部分搬到了台湾故宫博物院。
原来,1948年底,共有3502箱文物运往台湾,这是抗战胜利后运往台湾的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故宫1680盒,中央博物馆筹备处486盒,中央图书馆462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856盒,北平图书馆18盒。其中,从故宫运来的文物尤为重要,不仅有宋元时期的精美瓷器制品和暂存于南京的所有青铜器,还有文远馆的《四库全书》、《扎藻堂的四库全书》等一整套重要古籍。在这些移至台湾的精品文物中,沈阳博物馆收到的溥仪的部分“图书鉴赏”序列也被选中。当时,国学大师、著名文物鉴赏家罗振宇的儿子罗付逸先生拍摄了照片。他把这些“鉴赏书”的头版全部准确地拿走,统一编号,以便归档和备考。
溥仪的《读书鉴赏》到底选了多少种,搬到台湾还没出版。幸运的是,笔者有幸获得了一组北京大学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余魏超先生的老照片,为探究溥仪的“读书鉴赏”有多少被移至台湾提供了一条较为直观的线索。
照片57张,附一张卡。卡片上有余的题词:“严文如1978年赠。抗战胜利后,溥仪在沈阳银行有四箱书。被沈阳博物馆接收,然后与故宫交换了一批宋元明面料。这时候,罗给的主页拍了一张照片。这是罗志的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面都写着数字,现有的最高数字是91,可能是少了。经核实,这些照片实际拍摄的古籍数量为52本。需要注意的是,照片拍摄的古籍数量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古籍的类型也相应确定。因为有些照片是在同一本书的首页,同一本书的不同卷,不同卷上拍的。比如《伊利》拿了《第一卷》《第八卷》《第十五卷》的第一页。从照片中的书籍图像来看,这是属于同一本书的不同书籍的第一页。换句话说,即使伊利书中的照片多达三张,也只能算是一种。经过这样的辨析和统计,虽然照片多达57张,但古籍却只有47种(52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溥杰溥仪书画记》记载的古籍,溥仪当年所享的书,都是成套颁赠的,残次品少,种类零散。这些照片中的古籍显然已经散落了很久,大部分都是残缺不全的;一些多卷多本的古籍已经无法收藏所有的卷册和全集。即便如此,从这些照片中的图像来看,大部分都是宋元时期罕见的古籍,保存完好如新,令人叹为观止。毫无疑问,这些珍贵古籍的皇家旧藏地位,也可以通过椭圆形的“乾隆御观宝典”和方形的“天禄参考”的皇家印章得到证实。
遗憾的是,因为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张照片是最初拍摄的,所以仍然无法确认当年被选中搬到台湾的溥仪的“图书鉴赏”有多少种来自这些曾经偷偷藏在沈阳银行的古籍,也无法确定最终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图书鉴赏”有多少个出处来自于此。似乎要彻底解开这个谜团,还要有更多的相关文献“浮出水面”,历史真相才会揭开冰山一角。
标题:(文化)那些以“赏书”为名,被溥仪盗运的故宫古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长春地名的由来
下一篇:(文化)清代东北的皇家御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