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画作品中的“春节”
本篇文章3582字,读完约9分钟
随着春节的临近,作为“新年文化”的一部分,当以火红的春联、祝福、剪纸、彩色年画和邮票为代表的各种艺术作品开始传播时,画家和画家们纷纷展开他们的纸张,给春节的气氛带来了火焰,反映了人们的心情,装饰了冬春交替的日子。
新年快乐(新年图片)吴休
纸是干的,画是长的。艺术文化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各种节日和习俗交织在一起,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祝福的愿望,满足了群众的审美需求,记录了民间的新年习俗,而且使节日具有了文化性。作家老舍的描写颇有代表性,三句话拉近了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的距离:“除夕真热闹。家家煮年货,酒肉味无处不在。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服,门外贴着红对联,屋里贴着各种年画。”春节的艺术创作也让一些著名艺术家从小就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徐悲鸿10岁时,开始为村里人写春联,如《时间与风格·生日快乐》,为他成为书画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子恺在用艺术谈论自己的命运时曾说:“我姑姑把祭祀盘上的红纸盖都剪了,把“福禄·犀首”、“一品当朝”、“平胜三际”几个字剪了出来,巧妙地嵌在里面。我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喜欢这些东西,说明我和艺术有关系。”
吉祥钱塘(年画)朱松
春节的艺术文化分新旧,这里的新旧不是指时间,而是指内容。画家金朗的作品《贴春联》创作于1948年,是一幅描绘新年场景的早期“年画”。画中刚刚贴了一对红色春联。上联是“杀敌,在前线大有作为”,下联是“后方生产斗争中的英雄”,明显地反映了战争年代的特点。
春光明媚(中国画)丰子恺
为了迎接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文化部发布了由沈雁冰部长签署的《关于开展年画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今年的年画要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传共同纲领,宣传革命战争到底,宣传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在年画中,要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幸福的、奋斗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英雄的、健康的形象。”从此,年画的推广工作遍布全国。当时,油画家、中国画家、版画家和漫画家积极参与,打破了旧年画固有的技法,涵盖的题材广泛,使年画成为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绘画。
贴春联(版画)金郎
在众多的年画中,《新年快乐》是一幅典型的与新年直接相关的作品。这幅画是艺术家吴休50年代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时创作的。画中只有三对火红的春联,多达43个大字。现场喜庆热闹,九个孩子在近距离围成一圈跳舞,赢得了人们特别的喜爱。此画入选全国美展获奖,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在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年画作品中,有齐白石的《过年》(1930年)、顾源的《过年》(1944年)、周的《吉首苗家的春节》(1957年)、的《做灯笼》(1964年)等。
包饺子(油画本地)费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现代画家都创作了以元旦为主题的作品,丰子恺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国外文局下属的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两卷丰子恺的《中国新漫画》,其中一卷叫《Xi春华》,里面有许多元旦作品。丰子恺的新年新画主要有《春光乍泄》《春节鞭炮声响千人,新年共愿百物》《夜景》《元旦风光》《第一炮响》《春节贺新生》《除了夜里出生的小哥哥,过了一夜一岁》《欢乐的恐怖》《除了夜里的红灯,明年的大跃进》、 《春色》和《在1961年2月画的《春节何新生》中,他写道:“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焦耳诞生了。 出生后的一瞬间,我的眼睛像星星,我应该渴望看到和平。”生动地表达了当时的喜悦心情。
2018年吴冠英新年邮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艺术思想的充分解放,为艺术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时间。人们所经历的时代变迁,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在年节的艺术创作中,极大地提高了这一时期年节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蔡亮、张子琪的“元宵春节”、刘永杰的“除夕”、赵金刚的“正月”、赵郭靖、王梅芳的“窗花”、杨明刚的“除夕”、张的“家”、鲁保林的“正月”、林宏基的“除夕”、张廷博的“腊八年祭”、黄炳银的“除夕”、徐鹤源、徐鹤仙的“春潮回家过年”, 还有杨顺泰的2008年2月6日农历大年夜等等,还有不计其数的迎新作品。 这一时期,年节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明显增强,更注重表达春节假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画面语言写实,充满人文气质,更多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节日。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艺术家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取向,关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关注时代精神的表达,关注普通人的感受与思想。他们作品中的春节故事更注重反映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反映新时代建设者的精神面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文化理想。
罗小山在工地的中国画《春晚》,把我们带到了过年留在城里的农民工兄弟。自编自导的节目,简单的乐器道具,幸福的笑脸,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的时代风貌,也是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建设者们发自内心的致敬。
方利民水印木刻版画《回家过年》针对春运高峰人群。与木刻常用的黑白色调相反,作品以红色为主色调,符合新年主题和时代氛围。其中涌动的英雄是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建设大军。类似的作品有丁晓冬的《快乐包包》、孙俪的《奔跑过年》、陈迪的《奔跑过年》等。
2015年4月1日,南京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包括年夜饭在内的9层红楼跃过站厅壁画,吸引了大量人群观看。南京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巨大的民间壁画也充满了“新年的味道”,艺术地呈现了夫子庙春节元宵节的场景和相关的传统民俗。除了1、3号线,南京地铁2号线大兴宫站厅还有一幅直接以春节命名的壁画。这种由苏太溪设计的“年画”,包括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等活动。壁画前悬挂着十张刻有“福”的不同风格的门扇,以“福满门”的寓意表达对来自南来北往的旅客的美好祝愿,给路上忙碌的人们带来艺术享受。
此外,张策的中国画《大山里的第一个月》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该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艺术奖银奖(创作奖),由画家所在的铁岭市写入《2015年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各地来说,一件作品入选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并不容易,能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更是凤毛麟角。为了构思这幅画,张策多次深入丹东和本溪的山区。乍一看,作品中似乎只有一座巍峨的山峰。事实上,在画的底部和山脚下,画家还描绘了一排平房。在这排房子前面的空楼层上,一群人正在欢快地跳舞庆祝节日。画面庄重温馨,带着悬念的构图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走进跳舞的人群,感受自己的欢乐,听自己的故事。有观众评论这部作品:“大山正月的山是今天的山,不是几千年前古人画的山。”是的,因为今天的人们,这座山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
中国画《我把春天带回家》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主题和绘画中的奇葩。它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节回家的场景:装满自行车的篮子高得不能再高,高高的篮子里插着两朵引人注目的桃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作者曾春平生于1986年。这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的作品,最初源于他的研究生作品。曾春平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读研究生时,跟随导师到外地写生。在路上,他看到一辆摩托车载着两个高高的草筐,用胶带捆着,整个架子分的恰到好处,非常漂亮,他突然被这一幕吸引住了。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他说:“在这张图中,我展现了普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但我没有忘记诗歌和快乐。一点点粉芽就是情调的体现。”
书法家写的春联一直是受欢迎的新年礼物。范文扬的中国画《人间春人》描绘的是手写春联的情况。画中,两个书法家在桌前写字,十几个人拿到了写好的春联和祝福,还有人在桌前等着。近年来,每年春节,全国各地的书法家都深入到文联、书协等单位组织下的基层单位,写春联、送祝福给群众,给人民送去强烈的新年意识。《春满人》这幅画,是新时期“书法入千家”活动的真实写照。
"手写的春联有一种年味."如图所示,2018年央视春联征集和撰写活动在各地举行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现场,红色的“祝福”涌动,墨香迸裂。在中国砚台之都广东肇庆,100名书法家和1万名中小学生用篆书、隶书、隶书、隶书、草书泼墨,表达对新时代的赞美和祝福。在浙江绍兴,一位70岁的老人从一位书法家手里接过一副春联,笑着说这是他过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甚至舍不得放在门上。在中宣部的指导下,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对联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协办,由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春联征集与创作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连续五年,国内外都召开了万福送万家、春联写作大会,用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与会者告别旧迎新、祈福幸福的美好祝愿。
“剪开一个新的字贴窗,可以让一个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上千副精彩的对联入院就可以看到春风”,“新时代实现小康梦想,大舞台上唱出中国的春天”,“春风小康之家温暖,红日福字进门”...“新时代新春联”活动中收集的这些新春联,反映了2018年农历新年,表达了新时代人民的心声。
标题:(文化)书画作品中的“春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