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永远年轻的毕加索
本篇文章2684字,读完约7分钟
“毕加索永远年轻”,常被用来形容这位众所周知、千变万化的艺术手法追求者。这位西班牙艺术家在91年的生命中,以惊人的坦率和天真的创造力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成为了一代当之无愧的艺术奇才。就连他自己也说:“我变了,动作太快了。你看到的是此刻的我,我改变了这个,去了别的地方。我从来不呆在一个地方,这就是我没有风格的原因。”北京ucca Ullens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巴勃罗·毕加索作品《毕加索——天才的诞生》展览,近日来吸引了大量参观者,主办方也善意地提醒观众,为了更好地体验自己的“毕加索时代”,请不要在错误的高峰参观。
1983年,中国国家美术馆举办毕加索原画展,33幅毕加索原画在中国出道。2011年,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展出了62幅毕加索的原作,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100幅毕加索作品。ucca的展览以巴黎国家毕加索博物馆的收藏为基础,精选了103件作品,包括34幅绘画、14件雕塑和55件纸上作品。展览重点展示毕加索艺术生涯前30年艺术创作所有代表阶段的作品。为了清楚地展示毕加索年轻时艺术实验的深远影响,展览还展出了他从1927年到1972年的一些后期作品。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但年轻时,他跑到了欧洲艺术之都巴黎,他的许多著名经典作品就是在那里诞生的。
今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总统在爱丽舍宫会见马克龙时表示,中法两国不仅要畅通政府间合作的“主渠道”,而且要丰富人文交流的“涓涓细流”,充分发挥中法高层次人文交流机制的整体协调作用,加强文化、旅游、语言、青年和地方合作,共同举办2021中法文化旅游年。作为2019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组成部分,“毕加索——一个天才的诞生”展览已经成为新一轮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一个有趣的艺术项目。
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藏品主任艾米利娅·菲利普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她以开放的视角和多种毕加索的艺术语言在中国设计了这次展览,让观众感受到毕加索风格变化背后的历史和生活。这位现代艺术史上极其大胆、独创、多产的天才的艺术创作轨迹逐渐清晰。在谈到毕加索艺术生涯前30年的作品为什么会被呈现时,艾美利亚·菲利普斯表示希望这样能让公众更容易理解毕加索整体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艺术家年表排列在入口处的粉红色展览墙上,让等待的观众更好地了解毕加索的生活,带领观众进入1800平方米的展厅。阿德里安·卡迪工作室专门为本次展览设计了一组半开放式的空包厢,使得展览的六个章节的主题随意出现。“盒子”的访问线都是单向进出的,这些开口和空缺口为观众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视角和惊喜。每个单元的入口都在外墙上印有毕加索的大幅肖像照,而出口则相对较小,在内墙上贴有艺术家工作和生活的相关图像,突出了每个“盒子”对应的艺术家的创作舞台。“盒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似乎邀请观众踏上探索毕加索艺术生涯的旅程。
年轻的毕加索经历了学徒工时期的学术现实主义、战后回归古典风格、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交替出现的情感主题、原始主义的开拓性探索等诸多变化。这些从1893年到1921年在展厅创作的作品分为六个不同的章节,是毕加索从早期到中期艺术成长经历的缩影。
毕加索曾经说过:“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像个孩子一样画画,从来没有,甚至在我很小的时候。”在“毕加索早期”一章中,我们重点介绍毕加索从小的创作及其早期影响。13岁时,毕加索的《古代石膏雕像素描作品》已经显示出他惊人的天赋和娴熟的绘画技巧。画中的赫拉克勒斯具有雕塑般的线条形状,用炭笔画出的阴影增加了画面的柔和度,也显示了毕加索对当时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1859年,不到14岁的毕加索写了《戴帽子的人》。毕加索一生都保存着这幅早期油画,在他的艺术研究中见证了西班牙艺术,但他很快就超越了古典主义的最初影响。
拉维南广场毕加索的巨幅肖像照,把我们带入了展览的第二个“盒子”——“蓝粉毕加索”。自1901年夏天以来,艺术家们放弃了模仿前人的后印象派绘画风格,而是创造了真正意义上最早的个人风格——蓝色时期。它的特点是广泛使用蓝色,选择情感主题,在形式上寻求表现力。根据毕加索自己的叙述,这一时期的创作始于1901年他最好的朋友自杀。"我错过了死去的卡萨吉马斯,所以我开始画蓝色."。著名的《自画像》中,年仅20岁的毕加索,面容枯槁,脸颊凹陷。除了嘴唇上的一丝血迹,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冰冷的蓝色基调中。
同样的忧郁弥漫在接下来的粉色时期的作品中。1905年,杂耍者成为毕加索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除了延续之前装腔作势风格的身体变形和扭曲,他通过小丑阿勒金的形象逐渐确立了自己原有的艺术身份。在同时期的雕塑《狂人》中,小丑生动的形象和顽皮的笑容展现了表演和装饰的世界。1906年,随着粉色逐渐变为赭色,加上毕加索的戈索尔村之旅,他的风格也随之改变。他对形式和空的粗略简化表明一场建模革命即将到来。
1906年秋天,毕加索继续探索简化形式和空,并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艺术变革的道路。“驱魔人毕加索:阿维尼翁女孩的革命”一章展示了他为阿维尼翁女孩创作的许多作品。据说《阿维尼翁之女》的创作是经过700多个创意才形成的,草稿用了16厚本。这些练习不再模仿现实,而是将基本形状组合连接起来,在赭石色调的氛围中,用紧实的线条来限制配色。《阿维尼翁的女孩》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毕加索创作这部作品时才25岁。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生活在巴黎的年轻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租了一间小画室——“洗衣船”画室,将来会被称为现代艺术的摇篮。
从展览的第四章“立体派毕加索”可以看出,艺术家对“标记”等象征元素的运用催生了立体派作品。《扮演曼陀林的人》是分析立体主义的杰作,尽管有点晦涩难懂。一系列带有灰色粽子的小平面构成画面,乐器音孔、音乐谱等符号被毕加索称为“标记”,帮助我们破译构图的含义。密集重叠的三角形和新月形通过一系列类似躯干和头部的三角形来传达玩家的图像。
在《多变的毕加索》一章中,是艺术家对古典主义的致敬、引用和创新。除了《情人》、《作品》等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探索之外,毕加索在1919年接受邀请,为俄罗斯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舞台布景、服装和窗帘,这一点尤其引人注目。毕加索在妻子奥尔加的陪伴下,创作了这些具有经典现代感和西班牙风情的跨界作品。
展览结束时,我来到了西班牙小广场的空厅。毕加索后来的经典绘画和雕塑,如《阅读》、《头上带骨灰盒的女人》和《吻》,体现了贯穿其创作生涯的主题和基本原则。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但我成了毕加索。”印在展览出口的这句话,可能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一生最好的注脚。
标题:(文化)永远年轻的毕加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下一篇:(文化)追忆人物画大师刘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