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04:32:01 阅读:

本篇文章2820字,读完约7分钟

熊,湖北英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他出版了40多部历史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历史笔记和诗歌。其中,政治抒情诗获1979-1980年中国第一届杰出中青年新诗奖;2002年四卷本历史小说《张》问世后,被誉为新时期中国小说的里程碑。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危机时刻总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种光从屈原身上就能看出来,他已经投河自尽了...一个又一个地方的中国人,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了很久,永存了。”在疫情期间,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大谈武汉的“停摆重启”和抗疫精神,特别提到2000多年前生于楚国的屈原。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无独有偶,去年疫情前,他写的话剧《司马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上演。在这部戏剧中,有一段屈原和司马迁穿越时空的对话。屈原对司马迁说:“司马迁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你不仅要仰望星空空,还要俯视大地熊对说:

是的,熊先生始终走在创作的巅峰之路,屈原及其作品始终是他仰望的精神之塔,是他取之不尽的文学灵感。6月22日至23日,端午前夕,记者对熊进行了专访。

文化是一朵真正的战场黄花,人们的心因春天而明亮

三峡晚报:我注意到,疫情期间《光明日报》发表的《暂停与重启》用文艺的笔墨描绘了疫情中的英雄城市武汉。当你听到武汉即将启封的消息时,你立刻想到了杜甫的《人生第一快诗》。为什么会这么自然的想到杜甫?面对这种巨大的疫情,为什么杜甫的遇险诗特别震撼?疫情中的文学是什么?

熊:因为疫情期间我不在武汉,所以说春节假期要和家人一起去冲绳。我提前到了上海,准备从浦东机场坐飞机,但是武汉发了封城令,我们武汉护照被告知不能登机。这样,我既不能去日本,也不能回武汉,只能留在上海。整个疫情期间,我一直关注武汉,想念家乡。4月8日第一次听到武汉开城的消息,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当时我脑海里的第一首诗是杜甫一家的别离。他漂泊异乡,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我渴望回到武汉,和杜甫回家的感觉一模一样。所以我在为武汉开城而作的《暂停与重启》一文的开头引用了这首诗。在荆楚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中,文艺的力量无处不在。一些歌曲、诗歌和照片被广泛传播。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业余文艺工作者之手,但却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湖北、武汉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力量。文化是真正的战地黄花,闪耀着春天的光芒。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38年前参加了秭归第一届端午节诗词社,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三峡晚报:说到文学和诗歌的力量,肯定是屈原。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以“留有太多的兴趣来掩盖眼泪,哀悼人民生活的艰辛”的现实主义态度发出了文学的呐喊。也是因为屈原,这个疫情中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才如此特殊。在你的脑海里,屈原和他的作品已经渗透了两千多年,仍然经常被阅读和更新。他们的魅力在哪里?

熊:1982年端午节,我参加了《诗歌》杂志和湖北省文联组织的诗人三峡聚会活动。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参加屈原故乡秭归的端午节诗词社。事件持续了十天,参加的诗人都是当时文坛知名的大诗人。如巩留、蔡启蛟、邹迪凡、严阵、徐迟、罗文、曾卓、房兵等。诗人来到秭归的时候,屈原庙还没有搬迁,站在秭归的长江边上。我们一起参观了屈原庙,并在屈原雕像前合影。岁月匆匆流逝,38年过去了,但当时诗歌会的一幕幕仍让我记忆犹新。诗人在诗歌会上读了许多献给屈原的诗。记得看过我的新书《汨罗江的牺牲》。现在参加第一届秭归端午诗社的这些诗人,大部分都死了,上面说的八位诗人都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对秭归屈原的敬仰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再来一次诗歌会也挺有意义的。大约七年前,湖北文化代表团在时任省委书记李红中的领导下访问了台湾。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来到台中的彰化县,屈的一个后裔从福建移民到这里,在那里生活了许多代。现在有200多人,还在为自己的祖先屈原骄傲。他们每年都从分散的地方聚集到彰化祭拜屈原,可谓“慎独未来,厚德载物”。端午节那天,我们在彰化曲家村举行了端午节诗歌会。会前,宜昌市市长李乐成和秭归县领导向曲家村赠送了屈原雕像,并举行安放仪式。在这次诗歌会上,书记和我代表大陆诗人,、、关代表台湾诗人在屈原铜像前朗诵他们的新诗。那次活动也非常成功。海峡两岸的诗人一起怀念我们诗国的太阳。余光中先生还介绍了他是如何写《蓝墨水上游是汨罗江》这首诗的,余先生还说蓝墨水上游是秭归。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大金王朝的书影

与张相比,大金王朝的社会层面更为广阔

三峡晚报:继茅盾文学奖“张”之后,去年你又发表了历史小说《大金王朝》。是什么原因让你走了几万公里,花了14年的时间创作了这部杰作?大金王朝与张有何异同?两部都是历史小说,一部是关于明朝的,一部是关于宋金辽的。青平乐也是疫情期间演绎的宋朝。你心目中的宋朝是什么?

熊:《大金王朝》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历史小说。张写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大金王朝”耗时较长,前后14年。“张”是一个改革人物,揭露了改革中的种种困难。张居正自己说:“世界上有不平凡的人,然后你才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改革都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领导改革并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不平凡的人。我的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这也是小说《张》一直畅销的原因。与张相比,大金王朝的社会范围更广,写作难度更大。我总结了一下: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是一千八百多年前魏、蜀、吴之间的斗争,只发生在中原汉人中间的小三国。我写的大金王朝,是辽、金、宋的爱恨情仇。与魏、蜀、吴相比,辽、金、宋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国家。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我谈了我的看法,说在中华大地上,匈奴、定陵、柔然、鲜卑、契丹等民族已经消失了。但是消失不代表消亡。他们有一个更大的名字:中国。在四卷本历史小说《大金王朝》中,我尊重历史,遵循“大事不空,小事不限量”的原则,充分展现三国政治博弈、军事冲突、文化融合、街头交流的故事和人物。我试图通过具体的故事和人物来告诉读者中华民族奋斗和融合的过程。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疫情期间创作达到高潮,第三部历史小说开始收集资料

三峡晚报:疫情以来你的生活和写作状态是怎样的?你最近有什么创意计划?下一部小说会是历史小说吗?

熊:整个疫情期间,我一直在写作,写作是我对抗疫情最好的方式。因为在全民隔离中,我在家被禁足,没有人打扰我,也没有杂事分散我的精力。这个时期反而成了我创作的高潮。我完成了七幕剧《张》的初稿,这是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邀请而创作的。两会期间,我们还在北京召开了小型研讨会,确定了修改的方向和内容。另外,我的第三部历史小说也是在这期间开始搜集资料的。除了写作,我还研究了几部历史著作,如日本历史学家冈田秀夫的《世界历史的诞生》、美国历史学家杰克·魏泽·福特的《蒙古皇帝的文明意义》、《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的形成》、刘学勇先生的《中亚与中国关系史》、顾颉刚先生的《宋孟三百年》等。无论何时何地,阅读和写作永远是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标题:(文化)熊召政: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