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韩松:中国科幻薪火相传
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叶永烈是科幻和纪实文学作家。在我看来,他的科幻成就至少有三个:第一,他在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了对未来的向往。《小灵通漫游未来》突出了这一方面。这本书写于1961年,是关于21世纪的中国,它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有生产粮食的工厂,有教学生的机器人,有会飞的汽车等等。其中很多现在已经实现了。二是普及科学知识,通俗地倡导想象力。叶永烈的作品仍然有很高的销量,他的故事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他将科幻与推理结合起来,创作了《金梁探案系列》。他发扬了科幻文学的特点——让大众爱看,要有闪光的想法,惊人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曲折,而不是玩语言游戏。叶永烈把科幻推向了更广的人群。第三,我们深切关注社会和历史。他的作品《爱之病》和《腐蚀》描述了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最早的关于公共卫生的科幻作品之一。
叶永烈的作品将未来与历史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他和同时代的郑、、童等科幻作家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幻传统。他们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在红旗下学习成长,他们把对祖国的强烈愿望注入科幻小说。他们的科幻小说也有共同点。第一,创作科普小说,让科学成为幻想的主线。郑是天文学专家,叶永烈是化学专家,童是人类学专家。叶永烈说:“科普盛世,科学盛世;科学在蓬勃发展,中国也在蓬勃发展。”二是开发儿童科幻。科幻一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部分。要给青少年科普,培养下一代的探索精神。叶永烈说:“孩子从小就应该喜欢和热爱科学,让孩子从小就充满幻想”。第三,现实观察。特别是创作后期,都强调科幻小说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文精神。他们认为科幻是文学,是人类的科学。
从这些可以看出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梁启超最早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翻译成中文,主张“小说革命”、“小说救国”。他的《新中国的未来》在1962年写了中国,设想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所有国家都将参加会议。鲁迅也把凡尔纳的作品从日文翻译过来。鲁迅去日本读书时,看到日本人翻译的西方科幻小说,感觉西方人的梦想是到海底两万里的月球上去,把西方科幻小说介绍给中国。应该说,郑、、童、叶永烈这几代人秉承了以科幻小说为工具实现国家富强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迎来了一个机会,把一个舶来品真正转化为中国特色的科幻小说,让它蓬勃发展,生根发芽。
从梁启超、鲁迅到郑、童、叶永烈,再到今天的刘、、何、蒋波、陈秋凡,中国科幻小说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科幻,是前人倡导的科普、儿童科学、社会科学,在今天全面发展。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科幻界重新提出振兴科普小说;在儿童科幻方面,设立了新的儿童科幻星云奖,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率先推出初中科幻高级教程,又集中出版了一批儿童科幻;科幻现实主义在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量新作品涌现,延续了中国科幻关注国家、社会、科技和未来的传统。
标题:(文化)韩松:中国科幻薪火相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