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苟文彬:讲述亲身见证的“春天的故事”
本篇文章2458字,读完约6分钟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一座像神话一样的城市崛起……”在青年作家苟、李顺泰、董家驹、李申花、等众多民营企业家最近发表的长篇小说《人民的伟大祖国》中,讲述了他们执着追求“专业化、新颖化”的亲身见证
纪录片小说《伟人与伟大的国家》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17-2018年广东省佛山市文联重点文献项目支持项目,2017年获得广东省作协“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支持。
记者:小说的故事和内容是否与你在佛山多年的工作生活有关?
苟文彬:从1999年起,我再也没有离开过佛山。从四川达州出发61个小时后,火车终于在广州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停止了前进。我在哥哥修路的工地呆了7天。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脑子里都充满了火车车轮撞轨的“哐当”声;无论是站着还是躺着,总感觉地板上的天花板或者床的顶部在旋转。后来我终于醒了,走出棚子,看到了眼前这个陌生的佛山。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进步和热情的城市。一个信念同时种在我心里:我要在这里扎根。
我在佛山21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成为了一个“斜杠青年”。我做过鞋厂宣传干事/成型车间员工/电子厂流水线工人/助理工匠/仓库主管/报社记者/报社广告业务员/报社记者/企业内部杂志编辑/公关部门经理/总裁助理/策划总监/董事长助理/董事会秘书……随着工作和职业的变化,收获很大。佛山给了我生存发展的基础。
我记得老舍说过: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生活。我觉得是写我经历过的熟悉的生活。就我而言,我是一名产业工人。在过去的21年里,我见证并参与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衰落和繁荣,见证了许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力前行的故事。正是这种经历和认识,让我逐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制造城市佛山,成为一个新的佛山人。我想做的,能做的,就是留下一些话。
记者:“一个伟大的国家崛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前途无量”,从故事性和可读性来说,不容易把握。书中描述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佛山的几家大型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描述改革开放40年来粤南地区的艰难困苦、创新发展来展现其经济发展,从而引起读者的精神共鸣?
苟文彬:“佛山制造”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业务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政治、经济、商业、学术界,佛山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都是各行各业深入研究的对象,有很多话题可谈。
很多人认为佛山民营企业家的成功靠的是“机遇”和“魄力”。其实我觉得核心是“诚实”和“宽容”。所谓“诚信赢天下”就放在这些创业者身上,就是“证明”;所谓“包容”,是佛山流行的一种“用人之法”,即“70年代用当地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世界各地的人”,也是企业家与时俱进的包容心态。
创业初期,这些创业者所经历的艰辛,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比如第二章“织藤姐妹在乐昌工作,小厂在华尔街出名”,我写了13个南海“织藤姐妹”的故事,1970年去乐昌拆桥换木,为厂房建设筹集原材料。在我看来,这是南海经济发展史上最惨烈的兼职,也是珠江三角洲少数本地居民为偏远山区打工的典型案例,更何况是一群做着繁重体力活的女人!也许,正是因为南海敢打敢冒、敢做敢当的“十三妹”,才形成了“村村通、家家抽烟”的壮观景象。谁也没有想到,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南海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农民工。当年,那些女人成了这些农民工的老板或主人。在我的叙事创作中,我很少通过撤销来发表一些个人的主观评论,但在这里,我认为读者有必要在阅读完这个故事后,理解我描绘这群女兵的意图。
还有就是企业家的“专业”精神。无论是长泰集团创始人李顺泰、嘉居集团董事长董家驹、华兴玻璃集团董事长李申华、赵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等。,他们创办的企业都是熟悉的领域,他们把自己的业务管理到了行业一流的水平。这个所谓的“做好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就是这些民营企业家在“专业化、新鲜感”的道路上的执着追求。这些创业者的故事都是活生生的经典案例,不仅对于读者,对于新创业者也是如此。
记者:你是如何应对新时期创业者的写照的?
苟:在解读民营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主要写的是佛山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伟大实践。本文从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激情和保住工作的困难出发,展示了民营经济发展中生动浓郁的企业家故事。
通过虚构人物黄晓鹤的亲身经历和“见证”,挖掘嘉居集团、成大、长泰等企业的内幕,揭示企业的艰难历程,体现了李顺泰等企业家平和、务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良品质,以及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创业精神。
书中有一个角色叫关驰,是我最喜欢的角色。通过表情、声音、动作、行为等。,我表现出了“富而不忘对方”的精神。在他的影响下,我培养出了一批像李顺泰、李这样有能力的企业家;致富后,他还成立了福利工厂,解决相对劳动能力差的村民的工作和经济来源。至于修桥修路,节假日去村里看望老人等等。,他一直坚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记者:这部小说和你之前的创作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变化和区别?
苟:2017年写这部纪实小说之前,我重读了冯梦龙的《醒世姻缘传》,结合的《红楼梦》,又读了一遍《红楼梦》。这对我后来的创作有帮助,有些片段借鉴了这两本书的一些技巧。例如,在之前的文章《新生儿行三界,娃娃鱼去广东》中,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一章读起来像神话的故事。的确,凭着刘邦和汉高祖吕后在我家乡与项羽交战时留下的传说和遗物,结合《醒世留言》第二十六章《薛养鱼为神仙服务》的写法,我不仅把闭眼的黄河变成了娃娃鱼,还把它和广东人李舜泰的网鱼连在一起,拉开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序幕。《红楼梦》之所以能吸引读者不忍释卷,不仅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更是曹雪芹篇章布局的娴熟。比如在很多故事里,当我们看到高潮或者矛盾激烈爆发的时候,曹雪芹就变着性子讲别的故事。就这样,他把一个又一个悬念“束之高阁”,让读者欲罢不能。借鉴经典书籍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标题:(文化)苟文彬:讲述亲身见证的“春天的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