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冯唐:成事,可以让人活得更踏实
本篇文章4853字,读完约12分钟
成功的商业人士
文坛的野孩子
“冯唐老,李广难封”,西汉冯唐有乘龙之才,却无招数,而以冯唐为笔名的张海鹏,则是另一种学霸的人生:发自内心的叛逆,却是一个中考第一的好学生。27岁获得协和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国外托福考试满分,29岁获得美国老牌名校MBA,在顶尖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工作近10年。去某医药国企做战略管理...这份“人生赢家”简历只是他人生的一面。张海鹏,一个时尚、有钱、体面、热爱在世俗社会中奔跑的职业经理人,当然没有冯唐那么有争议,冯唐在文字世界里任性傲慢。
评论家李敬泽说:“冯唐完全是一个有着‘非法’天赋的野孩子。”这个在业余时间创作的野孩子,17岁就写下了《欢乐》。35岁之前,他创作了著名的代表作《北京三部曲》——18岁给我一个女孩,《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他被认为是王朔和王小波的继承者,是7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后来,《女神一号》等畅销书让他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五位作家。2012年,文学金线理论的提出,引发了关于文学好坏标准的大讨论。古诗词中的金句“春风不如你”成了文清的标准...
争议不会影响冯唐的创作。他说:“文学是为了创造一个看起来不像现实的二次元空空间,但事实上,它是现实的一部分,是在显微镜下探索和挖掘的。挖出的是人性。”同时,作为一个诗人,他非常自信。“一个好的工匠,经过10年、20年、30年的手艺,比如茶壶、桌子,会对自己的作品、同行的作品、前辈的作品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锅里,我的锅呢?”对于负面评价,他很淡定,甚至觉得有些很有意思。他还在朋友圈转发了自己的文章。"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各种姿势的赞美,各种角度的批评都是正常的."
强烈的自律性和内心的确定性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以前冯唐的作品很少和他的工作管理经验挂钩。现在,这位跨界中年人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新书《成功》,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20多年的管理经验。这本由麦肯锡全球前董事长多米尼克·巴顿推荐的管理书籍,从企业管理和个人管理的角度仔细阅读了曾郑文的《好钱》,展示了冯唐成功的方法论。他建议有志于做大事的年轻人应该激烈地、集中地、反复地阅读它,因为这本书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做严肃事情时遇到的精神障碍的指南。
从管理学角度解读曾国藩
注意他工作的细节、步骤和方法
记者:这本新书是曾郑文龚严嘉超的一部读物。曾国藩对你最大的启示和影响是什么?你认为现代人读曾国藩有什么现实意义?
冯唐:我非常敬佩曾国藩,他是上一代儒家精英的楷模,“立天地,为活人而生,承永生,为万代开太平”。现代西方社会各种思潮滚滚而来,他所代表的传统儒家精英似乎已经被淘汰。曾国藩的很多话对我都有影响,比如“以大为本,从小处着手”,看似平淡,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认真探索,千变万化。比如猪踩着风就能飞。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学习要“前流”。物理学家杨振宁告诉年轻学生,这是一个如何看待“潜力”的问题,即“着眼于大局”。现代人读曾国藩没有儒家背景,有时很难进入他的语境。但曾国藩毕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是最亲近我们、最脚踏实地的精英,我们还是要一遍遍读他。阅读曾国藩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做自己。
记者:《曾国藩日记》受到很多人的高度评价,甚至对曾国藩的“盗窃罪”有很多解读。如何看待这些解读?你觉得你的解读有什么特别之处?
冯唐:我觉得看曾国藩的《盗窃罪》挺好笑的。曾国藩的谥号是“郑文”。清朝300年间,满汉大臣不计其数,只有8人死后被评价为“郑文”。其中,曾国藩最为名副其实,被称为“一代完人”,一生清正廉洁,没有阴谋,没有噱头。在晚清官场,他是清流,培养领导了一批能人,挽救了当时的社会崩溃趋势。将曾国藩与“盗窃罪”相提并论,不仅是诬告古人,更是庸俗、无聊、油腻。在我的解读中,不多谈曾国藩的“功德”。我从管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他,用麦肯锡的方法论去解读他,更关注“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做事的细节、步骤、方法。我没有把曾国藩解读为“大人物”,我把曾国藩解读为“成功人士”。
记者:别担心,别怕,别怕。你对待生活态度的勇气来自哪里?什么时候学的?真的没有让你感到害怕和担心的人、事和事吗?
冯唐:人怕什么?害怕失去包括失去现在和未来。天灾人祸,老弱病残都是损失。死亡是最大的损失。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医疗技术会更先进,癌症等疾病会被攻克,寿命会延长。20世纪以前,男女结婚生子都是在十五六岁,整个社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现在三十多岁结婚几乎是城市青年的共识,结婚前可以尽情玩乐,快乐时光翻倍。过去,70年代的生活很少,但现在每个社区都有70岁和80岁的漂亮祖父母。现代人没什么好怕的。与其担心各种损失,他们更应该担心如何快乐的生活。现代人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人生,但完成人生的过程需要学习和锻炼。这是我的人生观,也是受了曾国藩“以大为本,从小处着手”的训练。
作家是他那个时代的读者
在心里嘀咕人
记者:有报道说你的影视收入巨大。如果你的工作在时间和回报上不值得,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
冯唐:对我来说,影视收入不是很大。我这方面的收入是版权费。我不参与影视行业的其他环节,收入其实也不多。还有一点,我热爱工作。我是个工作狂。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们有能力有精力,不如多做做。不浪费自己是我的原则。做什么事都很难做好。努力是“成功”的一部分,所以曾国藩说“耐寒、勤劳、闲”。
记者:医疗投资和文学创作有什么区别?
冯唐:我是医学生。在协和学了8年。学医的人有责任感。比如鲁迅也是医学生。这种责任感可以说是烙在了心里,哪怕已经离开了病房和手术台。我从未放弃思考中国的医疗问题。如果可以不遗余力,我想做更多的事情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做得更多,你就能做得更多。如果你能成为一家好医院,你就能给病人提供更多的安慰。我写作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可以武断,可以任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学是新的、创造性的。读者是知道的,是快乐的,我更快乐。
记者:有评论说你不仅走在作家的道路上,也走在文化偶像的道路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文化偶像?
冯唐:批评家可能把作家和文化偶像分开了。好像一个作家要长得差,不应该有人看,不应该有人管,要苦,要穷。但如果看历史的话,80%或者90%的好作家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偶像。鲁迅和胡适都是。钱钟书和张爱玲后来成了文化偶像。再换个思路。如果一个作家在他那个时代不能拥有大量的读者,那么在后来的时代拥有大量读者的概率是多少?卡夫卡是个例外,因为他生前不想发表作品,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在他去世20年后,他的作品被出版和翻译,他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文化偶像。如果活到那个时候,他也就60岁了。作家是属于时代的,是最贴近时代的,是向和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读者低语的人。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是文化偶像。所谓“为未来写作”是骗子。我是作家。我为自己写作,也为和我同甘共苦的这个时代的读者写作。我爱我的读者。谢谢各位读者。
勤奋当然重要
但是天赋也很重要
记者:为什么生活中给人的感觉是很谦虚,很关心别人,但言语中却很放肆?你觉得分裂了吗?你把现实生活和文坛区分的很清楚吗?
冯唐:“文如其人”可能是社会上对文艺工作者最大的误解。可以说,现在任何一个让人看起来像文艺家的人,大概都是骗子。有句古话叫“立前必慎,写时必放荡。”。文学要飞翔,要创作,一点都不委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束缚的,都是“有限的自由”。我的自由不应侵犯他人的空.我们应该培养与他人的共生关系。我的自由和你的自由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和舒适感。做一个诗人,有一颗狂放的心,并不意味着表现在行为上。我是个诗人,也是个好人。
记者:听说你工作很忙。怎么能抽时间写呢?时间安排有什么秘诀吗?
冯唐:我每天的日程都很紧,比如开会、回复邮件、看报告、听报告、见各种人等等。基本上20年每周工作80小时。时间总是有的。我在业余时间写作,在去飞机的路上,在晚上和周末没有游客的时候,以及每年的假期。长篇的东西,比如小说,每年春节放假。关起门来谁也看不见。他们吃外卖,喝酒,努力写作。当他们厌倦了写作,他们就出去跑步。跑完步,他们放松下来,继续写。这本书《成功》是我去年和今年春节假期的结果。安排时间的秘诀很简单。第一,不要睡懒觉;第二,不要拖延。
记者:很多作家会说勤奋比天赋重要,但你好像觉得天赋比勤奋好?
冯唐:勤奋当然重要。你做任何事都必须勤奋。我一周工作80小时,我觉得自己很勤奋。但是天赋永远是第一位的。姚明篮球打得很好。第一,他个子高。二是球感和运动基因高;第三,他从小接受正规训练;第四,第五,第六,可能排在勤奋。我们普通人再怎么努力,第一项都被刷掉了。打篮球,弹钢琴,画画,写字都一样。天赋永远第一。没有天赋怎么办?不要和自己较劲,不要总想当姚明。每天运动,保持体力。40岁了,还可以在社区友谊比赛中抛两个篮子,让老婆孩子替你打电话,为你骄傲,开心。有些作家,出于善良,不愿意打破文艺青年的梦想,所以说勤奋更重要。也有一些作家没有天赋,说天赋不重要。我觉得说实话很重要,说实话很残酷但是真实。
记者:“不三”之后会有“不四”吗?你想过写童话吗?接下来有哪些创意方案?
冯唐:没有四个,童话还没考虑。我先完成手头的计划,先完成小说《我爸知道所有的鱼》。
冯唐有话要说
管理是日常生活
成功是一生的修养
我以前写过一个专栏叫《肖同鉴》,通过解读《资治通鉴》来谈中国历史和中国式管理。一共写了十几篇,但是因为工作忙,就搁置了。我会接这个项目,继续写。中国的历史太丰富了,积累的经验教训也很有趣。我们常说“治大国就是煮一点鲜”,但实际上呢?显然不是。这反映了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管理太简单,管理一个大企业,一个大国太容易了。反馈到我们悠久的历史,已经有很多蛀虫了。
管理是日常生活,修养是生活的修养。写《成功》是我的夙愿。每年都抽时间读曾国藩。工作二十多年,读曾国藩二十多年。我不时用曾国藩的一句话来印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知道一件事,就乐得忘食”。近年来,我越来越想把我的心写出来,与我的团队、我的投资伙伴和我的朋友们分享,所以我去年和今年花了两个春节时间写了这本《成功》,它是根据曾的梁启超主编的龚超的作品,以成功为主题,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阅读。
成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盖楼创业,赚了很多钱,开着豪车,带着衣服回家,回家给村民寄钱,等等。成功学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成为大师,比别人赚更多的钱,有更大的房子,得到村民的称赞。现在的社会,充斥着成功与不成功的焦虑,以及三四十岁不能享受财务自由的焦虑。不成功,要么死,要么不死,似乎没有存在的价值。就算财务自由,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成功的几率因素太大了。一命两运,三风水,猪站在风中也能飞。成功就不一样了。成功不一定能赚很多钱,但它能让人身心詹尼弗过上充实充实的生活。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好。这件事可以很小,就是开个淘宝店养活自己;也可以很大,就是经营大型集团公司上市。生活是有生命的,不同的天赋,不同的运气,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情要做,但是做事的逻辑和方法是相同的。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在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管理事情。先说简单。舒适、快乐、充分、有意义和有价值地管理自己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会有挫败感、焦虑感、迷茫感和“臣妾做不到”。《成功》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谓的成功学习,不过是画一个大蛋糕;我说的修养学习是指事情可以一件一件的去做。
许多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人。世俗意义上,我是一个成功的人,有些名气,有些钱,一个院子,几个房间。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我是一个成功的人。我是一个诗人,写一些小说和诗歌,做企业管理和投资的工作,顺便赚点钱。我的“成功”,或者说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的禀赋、天赋、能力、爱好、志向都不一样,运气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个体。强扭瓜不甜,硬霉难受,找自己的“点”最重要。
标题:(文化)冯唐:成事,可以让人活得更踏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