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七种人生,女性生存状况的七个维度
本篇文章2398字,读完约6分钟
谈到女权主义,我们很容易陷入三个误区:
首先,我们根据我们生活的环境来假定妇女在全世界的地位。例如,许多生活在中国一线城市的人,相对平等,总是“对窗外的事情充耳不闻”,认为讨论女权主义是无病呻吟,因为“我们已经平等了”。但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女权如此糟糕,令人不寒而栗,甚至震惊。
第二,把自己的区域和某个特定的区域狭隘的比较,得出一个肤浅的结论。比如看了几部反映印度或者中东女性地位的电影,得出了“我们的女性不需要戴头巾,晚上可以一个人出去,所以地位高,生活幸福”之类的结论。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总是从向下的比较中获得快乐,因为我们处于女性平权运动的某个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和解决。
第三,我们只看表面现象,并没有察觉到很多隐藏的“不平等”,有意无意地促成了这些“不平等”。比如,乍一看,中国女性的就业率高于其他国家,但对“兼顾事业和家庭”的讨论和要求,实际上却让女性陷入了“假平等”的陷阱。比如对“年轻漂亮”的追捧,意味着社会审美单一,意味着女性只有短暂的“黄金时间”,自身价值并不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对于男性来说,年龄不是“泰山压顶”的压力,男性可以更自如地应对“衰老”的过程。
这三个误区提醒我们,我们社会中的女权状况,我们认可的女权理论,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正确。
如今,世界各地妇女的生活条件差异很大。100多年前,在女权先驱、哲学家波伏娃生活的法国巴黎,“好女人”是不允许晚上出门的。100多年后,印度社会仍然普遍认为女性晚上不应该单独出门。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女性割礼甚至很流行。时间似乎在前进,但世界上有多少地区连100多年前的巴黎都不如?
如何从整体上更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女权?毕竟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经历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往往要通过阅读、电影、纪录片、旅行等多种形式去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家庭主妇、舞蹈家和牧师:七国妇女的纪实故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维度。当日本、埃及、印度女性还在平衡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天平,在照顾全家的同时努力寻找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时候,法国女性已经在潜意识里不想被“阴柔之美”所消耗。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这本书没有选择成就非凡的著名女性。取而代之的是,它从七个不同女权地位的国家中各挑选一名普通女性来展示她们的故事和想法。这也是一个纪实摄影作品集。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组照片向读者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形象和人物相辅相成,形成七个丰满的个体。
虽然乍一看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其实不同地区的概念可以相差很大,差异之大,彼此都难以置信。
比如日本社会普遍将女性的婚姻等同于幸福,认为女性婚后应该辞职,在家教育孩子。当一个社会将某种生活方式定义为“普遍”和“正常”时,就相当于剥夺了女性的选择权,因为如果她们选择婚后继续工作,那么批评甚至骚扰就会随之而来。抛开枯燥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穿越地域,看看太平洋彼岸的生活方式,然后反思——这个束缚无数日本女性的枷锁真的“正常”吗?
在纽约这个人们的身份标签可以被移除的城市,“女性”不再是一个被赋予刻板印象的群体。男女差别就不强调了。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追求“美国梦”的权利。
但是到了印度,我们会发现即使是一个相对开明、尊重的家庭,仍然要求女儿天黑前回家,和男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本书所述:“在印度,大多数女性遵循传统的家庭安排,安于现状。从女儿、妻子、母亲到祖母,完成人生中所有角色的转换是合乎逻辑的。卑微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忙碌了一辈子,却忽略了自己。”要知道“女儿”、“妻子”、“母亲”、“祖母”的身份都是建立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上的,这也暴露了这些女性权利非常糟糕的领域的现状——女性只是作为依附于他人的“第二性”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依附于他人的独立“人”而存在。
在埃及,近年来国内局势的混乱使妇女对如何在个人、职业、家庭、社会和宗教中找到合适的职位感到困惑。即使是婚后还在努力的女性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就在婚前做,因为婚后你连换电视频道的权利都没有。”
这些地区的女性生活状况令人叹息,但到了法国,我们发现“性别平等”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当成了一个话题。这里的女生会下意识的和“女性美”这个话题保持距离,防止“被消费”。他们倾向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而不是通过别人设定的判断系统来衡量自己。
当我们被一些固有的观念所困而犹豫不决时,不妨踏遍这本书,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理解这个世界,然后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选择。
纵观一百多年来女性主义发展的短暂历史,我们会发现,起初人们认为女性只能呆在家里,不能上学接受教育;再后来,女生也可以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拿到学位证;后来,女性也可以做很多工作,在社会上做出成功的事业。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我们的视野一步步被打开。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性别不能成为枷锁,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弗洛姆在《逃离自由》中说:“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他想要的只是别人期望他想要的。要让每个人都接受这个道理,就必须认识到,弄清楚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容易,而是人们必须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
对于一个刻板印象和社会期望很强的社会中的女性来说,她们应该对外界强加的期望更加警觉。如果社会期望女性“聪明、温柔、可爱、懂事、贤惠”,很有可能这样的女性只是按照社会的期望“塑造”自己。为了摆脱这个特定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期待,我们应该开阔视野,打乱固有的认知,理解自己的狭隘,用逻辑和理性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环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用所谓的“人人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此”来麻痹自己。
毕竟,这就是希腊德尔菲神庙著名的格言“认识你自己”的含义。通过阅读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更高的维度进行反思,为我们的生活做出更好的选择。
标题:(文化)七种人生,女性生存状况的七个维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