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醉里挑灯,如何看出一本书好不好?
本篇文章1475字,读完约4分钟
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关于红楼梦的书,名字叫《醉灯看红楼梦》。作者刘晓雷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这本书是她的第一本书。
也许你会问,读红楼梦那么多书,这本书有什么不同?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判断一大类的书是否值得一读?
读红楼的书,先不说早期的像蔡元培的《石头记》,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后来的俞平伯、周等。,甚至我们这几年所了解到的,从刘到白先勇、、,读红楼的人和书都是真的满载着车。
那么,面对这本书,如何判断它是否值得一读呢?我觉得有三点。
首先第一点,看里面除了《红楼梦》引用了哪些作家。粗略地看一下这本书就会发现,刘晓雷更喜欢引用王小波、穆欣以及卡夫卡、马尔克斯等西方作家的话。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的视野和阅读面比较广。首先你可以给这个级别一个及格分。
第二个层面,看作者是否有一致的文学史观。一般来说,读一本文学书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书,很多人会怀念阅读,比如把《红楼梦》看做一部宫斗剧,或者看做别的——这是对鲁迅先生“道者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满排,长舌妇见宫秘”这句话的解读等等。所以你要看一本书的阅读线。刘晓雷选择的阅读路线是“文学属于文学,历史属于历史”的线索。在几篇文章中,她认真批驳了刘对《红楼梦》的解读。当然,她对蔡元培之前的索隐并不满意。刘晓雷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一部影射历史的作品,因为如果那样的话,那就太浪费了。
也就是说,刘晓雷把《红楼梦》的文学性放在第一位——这是一种经典的解读方式。然而,在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时,王朝文曾有一本书《论凤姐》,专门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但该书主要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论述人物。在刘晓雷的书中,阅读方法实际上是贴近人物的。沈从文说是“用文字写”,刘晓雷也可以说是“用文字读”。比如她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就很有意思。为什么她喜欢探春,却不喜欢薛宝钗,是因为她觉得薛宝钗的性格有虚伪的一面,缺乏自由意志,整个人都有一种虚幻的味道在里面。
从这些解读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人和事的判断,包括名著,尤其是对曹雪芹写的很多特别细微的细节的解读。我不认为非常熟悉《红楼梦》的人——就像张爱玲说的,看到不同的一句话,心里会立刻怦怦直跳——如果不是那样,就看不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也应该是通过考验的。
第三,如果一本书参考文献多,价值一致,是不是好书?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一致的价值是什么,还是要问一下。所以,要判断一本书是否是好书,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它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有什么独特性。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红楼梦》放在了一个谱系里,这个谱系可能是古今中外人类文学创作的谱系,更重要的是,刘晓雷说她也喜欢《金瓶梅》,但她并没有放弃《红楼梦》——如果她能把这两部小说结合起来写一本书,我觉得她可以有个书名。这个很有意思。《红楼梦》虽然受了很多《金瓶梅》的影响,但我们一般认为它是雅俗共赏的极致。其实这两本书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把家庭和市场融入生活去写。从根本上说,这两部名著是写人生的小说,而不是故事。
当刘晓雷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讨论时,他们会发现许多共同点,比如“为什么贾宝玉是男神,而西门庆不是?”等一些问题,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答案了——为什么西门庆长得像个好人,却不能成为贾宝玉那样的“男神”,因为贾宝玉有着西门庆所没有的品质。
至于是什么,你可以去学校,你就明白了。
不一会儿,我推荐了一本书《醉室灯火看红楼》,我也分享一个辨别是不是好书的方法。
(《醉屋望红楼》,刘晓雷/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6月版)
标题:(文化)醉里挑灯,如何看出一本书好不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