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孩子在“不圆满”的故事中储备成长的力量
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无忧无虑,快乐而欢笑——童年的关键词永远是美好而难忘的。而在“不完美”的童年,孩子会如何成长?曾经写过家喻户晓的《大儿子小爸爸》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试图写“失去”,让孩子在“甜蜜”之外体验到多种“滋味”。
“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父亲’这样近乎完美的童年时代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些不可抗拒的命运会让一些孩子瞬间跌入人生的低谷。”郑春华关注女儿校园生活中失去亲人的问题,于是有了新书《米豆大计划》。
米豆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他上幼儿园班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年轻的米斗不知道死亡的真谛。直到一年级暑假前夕,米豆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回忆起爸爸带他去抓蟋蟀的情景,最后意识到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故事中的米豆纯洁而阳光,他悲伤而悲伤,但他没有陷入悲伤。而是积极地制定并实施了一个又一个“大计划”,去做他和父亲做过的事情,他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孩子读“伤心”“失落”是不是太早太残忍?
“‘不完全’是客观存在的,避免了就不存在了。”在郑春华看来,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可能一直顺利成长,最终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是巨大的损失。
“传统观念中给孩子看的书,应该充满愉悦的爱,但儿童文学的主题不应该僵化。有时候你超越了一些‘世俗’的东西,可以带着孩子去发现生活的很多意义。”郑春花说。
但是给孩子呈现“悲伤”不能只是“列举痛苦”。郑春华说,工作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和父母流泪结束,而是提供一个体验的过程。“孩子一开始面对挫折和悲伤可能会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表达。”郑春华想用自己的工作给孩子一个交代。“一本书不一定能找到完美的解释,也不一定能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但能让孩子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因为是儿童读物,所以郑春华在表达上也力求充满活力和纯真。“我想让孩子们看到快乐和悲伤。”在郑春华看来,读书时经历的悲伤和悲伤的化解可以成为一种“力量的储备”,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思考——万一以后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情,可以懂得化解自己的情绪。
郑春华觉得现在的儿童文学太单一,有些作品干脆停留在表面,以“搞笑”吸引眼球。“而且现实生活丰富,儿童文学应该带孩子去了解。消防员,快递员,24小时便利店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的人生故事是什么?它们是社会运行的支撑,应该被理解。”郑春花也把目光转向了这些普通人和他们的普通职业,试图通过下面的作品,从孩子的角度讲述他们的故事。
“希望孩子读完之后能对这些普通职业有一种尊重感,这就够了。”郑春花说。
对于儿童文学,郑春华多次谈到“责任”。“给孩子看,为孩子做事的人,一定要有责任感。”郑春华说,儿童文学不能迎合,要引领,能引领的作品至关重要。
标题:(文化)让孩子在“不圆满”的故事中储备成长的力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