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8字,读完约8分钟

"除了日常的知识积累,影响绩效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心态."随着考试季的到来,上海建平中学心理学会学生运营的微信官方账号“psychlone”近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探讨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文章在分析了“输者心态”、“玩家心态”和“赢者心态”之后,认为最“先进”的是最后一条:关注自己在考试中获得的东西,利用获得的经验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乐观上进的学生往往出现在考试排名的上游。

经过长时间的网络课堂生活,以及不久前的返校,学习成绩的变化已经成为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心理战”负责人黄英告诉《中青日报》和《中青》记者。com了解到,很多学生开学后的成绩“翻天覆地”:一些“后进生”在网上上课期间很努力,开学后进步很大;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过于自负,无法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回到学校后,考试“像是又在学习”。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除了学习压力,黄英还总结了中学生可能遇到的亲子关系压力、社会压力、情感压力和身体压力。“尤其是网上上课的时候,我整天陪着父母,很多同学觉得父母对自己要求太高,看到孩子到处都是,心里很不爽。”。

找到支持系统

拥有27年工作经验的上海金彩高中高级心理教师申会发现,如今的孩子在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压力时,更愿意向父母、老师和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而父母有时不支持孩子的决定。

申会讲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疫情期间,一个不擅长社交的男生,因为可以避免和同学互动,感觉“很好”。但事实上,他和同学接触后,就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想法,他很压抑。他主动要求父母去看心理医生,但父母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必须去医院解决的问题。疫情结束,父母终于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开了一些“可食用与否”的药。父母担心这种药会有副作用,所以拒绝服用。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父母觉得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孩子的努力解决的问题,不能吃药;孩子觉得连医生都觉得可以帮我用药。为什么父母强烈反对?”后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和孩子达成了一致。

“父母不应该回避孩子的问题,而应该给孩子真正的支持。”根据申会的分析,心理压力大的孩子往往觉得父母无法理解他们的痛苦,而他们的父母空口中说的“支持你”很无力。“父母要关注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成长过程,发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只是告诉孩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采取具体措施共同面对问题。”。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心理学老师蔡也强调了“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在初高中阶段,同龄人对自我认知的影响要大于父母和老师。“虽然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但学校和班级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成长,家庭学习不可避免地缺乏。”。

“我很久没有开学了,我想念我的学校朋友。”不止一个中学生这样告诉记者。黄英说:“虽然你可以在网络课堂上用手机聊天,但这和学校里的真实事件还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感觉更亲密。我们可以聊一些琐碎有趣的事情。甚至连飞进教室的蜜蜂都能成为话题。”

如何解决同龄人之间的距离问题?蔡发现有些班级发明了自己的小把戏:“打卡”是在网上上课正式开始前20分钟开始的,每天都有两个学生轮流当“主播”。“主播”有时候会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歌,然后和大家一起唱;有时我会在家里介绍一件贵重物品,并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四月是学校的心理月。学校邀请了一位纽约大学电影专业的校友远程指导初二、初一、初二的学生写、导、演心理剧。后来16节课完成了这个有趣的“接力”作业。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不要提“别人家的孩子”

“我儿子快三岁了。我希望他不要再玩游戏了,但是他问我:放松的时候不玩游戏能干什么?”吴玉兰,初中教师,20年教学经验,10年班主任经验。然而,面对儿子,她发现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和他交流。

和很多家庭一样,父母和孩子几个月的亲密共处,也滋生了很多矛盾。曾经教学生喜欢“速战速决”的吴玉兰,现在认为“老师讲完就结束”的方式是错误的。从讨论玩游戏的时间,她和儿子聊的越来越深入。“现在有些孩子其实内心是孤独的。有些孩子沉迷游戏,不做作业,可能是因为父母施加的压力,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吵架,孩子得不到关注,缺乏关爱。这是我儿子告诉我的。”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在学校,吴玉兰也遇到了缺乏爱心的同学。有一个初三的男生,过去在学校很活跃,经常来老师办公室问这个问题;家里疫情期间,他们“失控”:不写作业不上传,接到老师电话总是支支吾吾。老师后来了解到,男生一般都是在家里由奶奶照顾,父母离婚后,母亲不在家,父亲粗心大意,电子设备一直在身边,无法控制自己对玩游戏的沉迷。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吴玉兰认为,解决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家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善于观察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异常,尽早介入。“孩子长大了就骄傲了。亲子冲突不像学习问题,一般不会告诉同龄人。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需要沟通,需要敞开心扉。”果然,在吴玉兰的安慰和鼓励下,男孩吐露了她内心的纠结。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同样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不要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闭上心不理你。”

这个重要的建议来自于吴玉兰的亲身经历。“父母工作压力也很大。当他们回家面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时,难免会心烦、生气,永远不会满足。他们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儿子小时候喜欢听我讲学生,现在不想听了。他觉得我在拿他和别的孩子比。”

吴玉兰认为,父母不像老师,和孩子说话容易过于直接,可能会伤害孩子。“毕竟听话懂事的孩子很少。父母要学会放低姿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学会只说孩子的现状,而不是总提别人的孩子。”

吴玉兰从儿子身上学到的另一件事,就是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十几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很多事情,但是成年人经历了更多的挫折和教训。事实上,大人不能完全压倒孩子,孩子只是需要你的建议。儿子告诉我,他知道我在尽力,但他不认为我说的一定是对的。这个我同意。”

成长是一生的事

“现在的孩子不再为物质的事情操心,更多的是想着精神上的事情。为什么要学习生活?孩子在没有相对明确的答案之前,缺乏学习的动力。”蔡当了18年的心理学老师,这是她从与这一代学生的交流中获得的一种感受。

“做一件事不是有意义就是有意思。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并没有那么有趣,这需要一种目的感和意义感。”在蔡看来,许多父母已经习惯了工作、挣钱、养家,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顺利上学、工作,但他们无法理解孩子对物质的不那么关心。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只是下班后刷手机,让孩子觉得生活似乎没有了目的和意义。

(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蔡认为,如果父母只想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当他们花费大量精力无法达到目标时,就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时候压力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感和意义感。如果有目标,压力自然会变成动力”。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蔡总结道。孩子是看着父母和老师来决定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会发展出一种处理生活中情绪的方式。她曾经遇到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后来问了,孩子也没觉得是离家出走。“因为孩子看到妈妈吵架后闹翻,过了很久才回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她生气了,应该这样处理。”

如何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吴玉兰也有经验。在她看来,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小要求,而不是一下子要求太多。“有一点适当的压力,孩子就能快乐地成长;完全不给压力,长大了容易承受能力差。”

在学校,吴玉兰总是鼓励学生先做人再学习。“学习能力有差异没关系。只要一个人积极,正面,看起来阳光,周围的人就会慢慢接受你。”毕业多年的同学回来看她,都说做个好人比好好学习重要。“我教过的学生,有硕士,本科生,职校。他们做好了本职工作,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她笑着说。

记者魏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城市热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那些事儿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