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明东村的“诗和远方”
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吉林日报付多强张维国马春雪
盛夏,龙井市志新镇明东村。
细雨朦朦胧胧,树更绿了,花更艳了,浓浓的韩式建筑风格的村舍就隐藏在其中。和一秘韩保宁聊着,一边走,一边聊着扶贫和改变,现在的农村氛围变得滋润,清爽,詹妮弗。
通过五彩缤纷的风车长廊,参观爱国诗人尹东柱故居,吟诵刻在石碑上的英雄诗篇,重温血与火的红色记忆。当时的革命诗人,以诗歌为武器,远远地逃跑了,走上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道路。
“明洞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我们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红色旅游。”说话间,我走进宋梦奎的故居,在院子里笑了起来。一群穿着韩国传统服饰的“阿迈”和“阿巴依”正在做糕点,用袖子腌制辣白菜。
除了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农家乐、采摘绿色果蔬也是明东村致富的法宝。“这两年,我们创办了明洞端午节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明洞村的口碑更是响亮。”韩保宁告诉记者:“现在,这个村子每年可以接待大约10万名游客。”
走进写有“中国朝鲜族教育第一村”字样的木门前,韩国教育活动家金的塑像映入眼帘。这是明洞学校的旧址,现已改造成明洞村博物馆,记录了山村的美丽演变。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山村在五六年前还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庄,到处是土路、茅屋、破墙和成堆的垃圾...
“以前村里没有工业。村民保守,能力有限。摘下贫穷的帽子太难了。”回忆往事,明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远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东村的脱胎换骨来自于脱贫。
“村里有牧场,村外有山,资源丰富。一些村民也有养牛和制作米酒的经验。大家琢磨的时候,一个是靠山吃山,一个是从强项出发,先做。”刘远东表示,2016年至2018年,该村共协调资金700多万元,实施了养牛、米酒、洪峰食品、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比2015年增长5倍。
令韩保宁高兴的是,明东村已经退出2017年的贫困村序列,2019年45户70人的家庭全部脱贫。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造桥、扩建道路、修建围栏、安装路灯、修缮破旧建筑、种植绿化带……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步伐也在加快。
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去的贫困户摘下了穷帽子,村民的幸福油然而生。
在宽敞明亮的砖房里,79岁的南雪笑着说:“房子好,有医保,衣食无忧,生活越来越渴望!”
南麂年轻时因伤失去左手,夫妻俩体弱多病,日子不好过。前几年村里不仅给他们盖了新房,还搬出了他们住了很多年的泥棚,还帮他们找了新同学——做村卫生员,每个月收入800元。通过自力更生,低保和分红,老两口一年挣了一万多元,2017年告别了贫困。
“我去年赚了45万。”宣昌浩的话充满了喜悦。他在外工作多年。2016年,在了解了该村的扶贫计划和政策后,他决定回国创业。养牛承包土地几年,宣昌浩成了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一场小雨过后,空的空气格外清新。在明媚的阳光下,站在明洞村旅游接待中心广场上环顾四周,远处群山环绕,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目前有上千个韩国民俗。过去贫穷的山村现在成了旅游胜地,生机勃勃。
“环境优美,行业蒸蒸日上,生活不错。我想找到所有在村外工作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赚钱,和家人团聚。”韩保宁打算给所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写一封“家书”,告诉大家村里对他们的关心,以及近年来村里发生的可喜变化。他说,在通往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村民不应该少。
“脱贫只是长征的第一步,一定要让人民有稳定的幸福。”谈及未来,韩保宁自信地告诉记者,村里已经启动精品民宿项目,3年内建成21套特色住宅,预计10年内村集体收入增加210万元。
注释:
脱贫的主战场在农村。在决定性胜利的一年,农村的扶贫情况如何?村民过得怎么样?
最近,我走进龙井市志新镇明东村去了解情况。
在这个朝鲜族小村庄采访,给我的印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颜色,一种是底蕴深厚的“红色”,一种是充满活力的“绿色”。尹东柱故居、宋孟逵故居、明洞派文化底蕴深厚,让人重温历史,在追忆往事中汲取力量;农家乐、采摘温室、时尚咖啡厅,是一个充满绿色的新农村场景,让人充满活力地憧憬未来。“红色”和“绿色”像时间空.一样互相变化人们不禁感叹扶贫给这个曾经贫穷的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今天的明洞村到处都是红灯和绿灯。
标题:{健康新闻}明东村的“诗和远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健康新闻}生态河湖 美丽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