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会理石榴:大凉山长出的“红宝石”
本篇文章2965字,读完约7分钟
农民日报方宁
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位于四川省攀西腹地,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攀西聚宝盆”。近年来,这里有一颗“红宝石”熠熠生辉——会理石榴:
40万亩,70万吨,居全国石榴八大产区之首;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综合产值50亿元,一、二、三产业融合,照亮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之路。
8月,会理石榴陆续上市。10日,全县召开2020年会理石榴营销推介会,邀请200余名营销人员、供应链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参加考察。这不仅是疫情影响下促进产品营销的应急措施,也是新形势下促进优质产业发展的长期解决方案。如何让深山中发掘出来的“红宝石”更加明亮,将是我们不懈研究的课题。
种植规模打造“历史名品”拳头产品
会理属于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境内海拔1300 -1700米处有许多梯田和缓坡,适合石榴生长。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会理石榴果实大、色泽鲜、皮薄、粒大、核软的品质。早在唐代,会理石榴就是贡品。但由于交通拥堵和历史原因,会理石榴很难长期形成商品量。
关河镇菜子源村是会理石榴的发源地,有500多棵百年以上的石榴树。据村党支部书记赵天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村里有石榴500亩,年产量20万斤,每户80元。当时没想到石榴能成为主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惠利将石榴列为当地特产拳头产品,并大力发展。石榴生产领导小组、石榴生产办公室、石榴协会等机构相继成立,并出台了《关于加快会理石榴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会理石榴生产管理办法》等文件。
1985年,慧远县经济工作站派技术人员到油菜籽园村动员和指导石榴种植。当时还是村文书的赵天宁,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了一个“实验”。“种了三次,挖了三次,说肚子不饱,种什么石榴。”三五年后,他种的30亩石榴陆续生效,平均每亩七八千元。油菜籽园村开始搬迁。
要大规模发展石榴,首先要解决水土问题。1991年至2000年,会理县投资近1.2亿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改造荒山荒地。在技术支持和项目跟进下,汇力石榴迈出了规模化发展的步伐。到2000年,全县石榴面积已达10多万亩,产量达2230万公斤。
1992年冬至1994年冬,在“狼与人争水喝”的路畅镇铜矿村荒山上,建了池塘,建了水窖,播下了脱贫的希望。现在站在铜矿村万木石榴产业园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挂着白色果袋的石榴,像是满天的云雪。同矿村党支部书记左告诉记者,2008年,村里石榴产值超过21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家庭接通了自来水,80%的农民建起了小楼房,约30%的人开着车。
30年来,会理石榴从油菜籽园的500多亩,发展到7个镇(街道)的40万亩,惠及11.2万果农,成为这个人口40多万的偏远县的“名片”。
打“名正言顺”的品牌,勇闯大市场
种石榴需要“劈山开路”,卖石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会理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会理人有“做生意”的心思,有闯劲。
不要等,不要靠,找市场。1996年,同矿村的杨把他的石榴运到广东汕头,这是当地第一个石榴。杨被摊主骗走了3万多元。花了几年时间,交了很多学费,杨开始琢磨:“你能不能改变主意,请外商过来,我们就把产地搞好。”2002年开始做石榴经纪人。2009年成立铜矿村石榴合作社,与家乐福进行“农业超对接”...杨、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生意,短期流量,长期品牌。1999年,会理县申请注册“会理石榴”商标。当时四川省有5个认证商标,全国只有53个。石榴产区中,“会理石榴”是唯一一个。从此,汇丽石榴在品牌化道路上越走越快,一个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国内大型农博会金奖银奖、消费者喜爱产品奖层出不穷。2009年举办石榴节,扩大品牌影响力。
成名之后要“爱惜羽毛”,做好质量。2007年,会理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实施会理石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2013年,该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会理现代农业石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区域布局、种植面积保护、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等18个方面,为全面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品牌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果断把握标准。2005年,该县制定了会理石榴生产标准,从农业部门、行业协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合作社,从配方施肥、绿色防控、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到质量可追溯,近年来,会理储备和应用了一整套技术和管理体系。2010年,15万亩会理石榴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汇力全面实施绿色食品原料(石榴)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
耐心保护品牌。减少“收割”。从2005年起,根据不同地区石榴的成熟度,分别确定开仓、采摘、上市的指导时间;规范石榴包装,先后实施包装盒定点生产和生产备案制度,组织联合执法队伍检查,确保“大凉山会理石榴”名副其实。
多年来,惠利石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培育了20多个单品品牌,“区域公众品牌+企业品牌”的集群效应突出。
贴近供给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会理石榴虽已“命名”,但尚未“成功”。目前,我国水果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流通形式日新月异。会理石榴作为扶贫致富的核心产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紧跟行业趋势。
市场细分,全渠道营销。汇力石榴将在巩固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的基础上,以品牌推广为重点,线上线下齐心协力。铜矿村合作社百分之五十五的石榴被纳入沃尔玛“原产地直产”项目,以“岗香湾”品牌上架400多家沃尔玛门店。张观镇蟹村红水晶石榴专业合作社2019年为深圳百国园供货1000多吨,占其石榴品类采购总量的一半。重庆红九水果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世界顶级水果基地共建的水果供应链品牌服务商,2019年开始在会理建设分拣仓库。通过将国家级电子商务建设成为农村综合示范县,会理吸引了3个家电业务平台、126家家电业务和360多家微信业务活跃石榴产销。2019年,网上销售石榴3000万斤,成交金额6亿元。
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虽然我们的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果农习惯于在地上卖货,只能挣辛苦钱。”左想让“一村一品”更有价值。2014年多方整合资源,成立万青农产品有限公司,打造供应链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1.5万平方米的石榴自由交易市场、3.2万平方米的分拣包装场地和37个6400吨冷库;引进果蔬批发30多家,家电经销商10家;与成都农商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会理石榴拍卖中心,按照会理县制定的等级标准实现“标准产品”的电子交易,为买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果农收入。
产业整合,多业态推广。一个石榴应该换个方式卖。2019年,会理石榴创造的50亿元产值中,二三产业占比16亿元。要实现数百亿产业的目标,必须深入挖掘二三产业的潜力。加强深加工,先后引进五粮液集团和曹保果果业,共同打造石榴产业加工链。其中,曹保果果业日加工石榴生果800吨,年生产石榴浓缩汁3000吨,石榴酒等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提高冷藏保鲜能力,利用项目资金煽动社会资本。目前,石榴单批冷藏保鲜能力已达到7万多吨。以石榴园综合体建设为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旅游大道和石榴科技文化观景走廊,建设20座石榴主题民居。
标题:{健康新闻}会理石榴:大凉山长出的“红宝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