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开放动能」
本篇文章3080字,读完约8分钟
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适应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新的发展模式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周期,而是应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高质量、更平衡、更积极、更安全的开放方式,平稳国内和国际经济周期,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安全性。因此,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以超大规模市场为连接和畅通国内外流通的关键枢纽,以促进服务贸易和稳步扩大进口为重点,推进制度开放,实施不同合作伙伴的差异化开放路径,通过更高层次的开放为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动能。
一个
新的发展模式是开放的国内外双循环。在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适应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是必然的要求。
这是适应中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居民消费正在发生深刻转型升级,个性化、优质化、服务化趋势明显。但是,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消费变化的需要,技术、人才等因素的供给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这是国内流通不畅的关键原因之一。供应改善是一个缓慢的变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和聚集全球优质商品和要素资源已成为弥补供需缺口、促进国内供需平衡和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必然路径。与此同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这已经成为空.区域社会再生产循环不畅的主要原因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来看,加大内陆边境开放力度,通过开放促进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合作、促进区域间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
这是适应中国发展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百年未见的巨变,加速了它的进化,进入了动荡变革时期。同时,国际经济互联互通和交流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深化的总趋势不会改变。而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方兴未艾,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叠加,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贸易在疫情期间逆潮流而动,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国际贸易的模式和形式;发展中国家通过开放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的愿望更加迫切,以提高它们应对公共卫生和其他危机的能力;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向知识产权保护等“后边界”领域深化,以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和服务经济合作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需要保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实力,加大开放力度,在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中赢得主动权、优势和未来。
这是适应中国发展条件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超大规模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新优势正在形成和巩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当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升级时,我们必须走更加开放的道路,增强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国际资源的配置,从而为空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中国发展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利用好新的优势,打出新的“王牌”,更深层次的引进,更高层次的走出去,增强全球商品、要素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吸引力和引领力,提升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强大的动能。
二
总的来说,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该具有更高质量、更均衡、更积极、更安全的特点。
质量更高。在国际市场萎缩和我国比较优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过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开放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应该转优进优出,深度挖掘潜力,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率,使开放更加深入、务实、精细,实现内涵式增长。例如,出口应更多地依靠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而不是价格来提高竞争力,利用外资应更多地依靠改善商业环境和保护知识产权。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是突破国际流通“痛点”和“阻滞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更平衡。不平衡会导致不和谐,不和谐会导致流通不畅。建立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加平衡的开放,包括进出口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平衡、沿海和内陆边境地区平衡、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衡。当然,这里的平衡不是绝对相等的,但要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统筹协调,避免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
更加积极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外部环境,如风和水。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向世界开放市场,吸引商品、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拓展朋友圈,团结所有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积极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调整的新趋势,深化改革,完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体系,抵御外部环境收紧带来的不利影响,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这样更安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更安全的。在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加的背景下,越开放越注重安全,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对自身竞争力、开放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形成以事后监管为重点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规则和程序设计,实现高水平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的平衡。
三
当前和未来,我们要深刻把握新的发展模式下对外开放的几个关键点。
加强服务贸易。这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趋势下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深入挖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优势和潜力互补,平稳国际经济周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平稳国内经济周期的需要。继续放宽服务业外商投资准入,建立和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对R&D、设计等总部经济要素的吸引力度,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开放。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种平台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多边和区域层面的服务规则协调。
稳步扩大进口。超大规模市场是连接和畅通国内外流通的关键枢纽,也是掌握国际经济关系主动权的“王牌”。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可以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成本,加快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大对跨境电商保税进口等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技术合作朋友圈;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领域,可以促进从进口到零售的全链降本行动的实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畅通供需对接和流通。当然扩大进口要充分考虑支付能力,进出口基本平衡。
推动机构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标志,即商品和要素的开放流向规则和其他制度的开放。我们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为主要平台,打造国际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大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自由化便利化的力度,推进跨境监管改革创新,促进高端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建设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规则引领区、压力测试区和国际标杆区。积极稳妥地复制和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经验,推动各地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世界级商业环境。
为不同的合作伙伴实施不同的开放路径。深入挖掘与各伙伴的利益交汇点,扩大互利共赢的经贸交流,平稳国际经济周期。发达经济体主要靠进口。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合作,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力合作为重点,推广中国具有优势、发展中国家需要走出去的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形成分工合理、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国经济研究所杨昌永刘旭昌)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标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开放动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体育课必留作业 这个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