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以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经济新优势」
本篇文章4032字,读完约10分钟
编者按促进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做出的战略选择。围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报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就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选择的背景条件、政策考量和实施方向进行阐述。
今年以来,Xi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在最近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Xi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构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展新格局”。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以新的发展模式重塑新的经济优势,促进新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新的发展模式的构建
新的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全球贸易等方式快速发展,短短几十年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制造国。然而,这也使我国国内市场不发达,导致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经济的内在风险和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全球工业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流动一度双向中断,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与此同时,西方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一些发达国家发现他们的工业空被这种流行病严重掏空,并开始重建他们的制造业,试图将他们的工业转移到海外中国。
因此,很难维持过去的全球经济运行模式,也很难维持中国经济原有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
就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突出特征是要素成本全面大幅上升,低要素成本形成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减弱,要素禀赋发生深刻变化,而新动能和新优势仍在培育过程中,多方面不确定性较强。加上一些西方国家的限制和干涉,我们在国际流通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困难,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重塑我们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
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客观上一直在向以国内周期为主体转变,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动能明显减弱,7年来内需贡献率超过100%。突破国内流通,促进国内外流通协调发展,构建双流通新格局是大势所趋。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应该主动调整,为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做好准备。
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首先,建立一个供需趋于平衡的国家经济周期。首先是总余额。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低波动性、周期性稀释和稳定增长。这不仅可以有效克服经济短缺和抑制严重通货膨胀,而且可以有效缓解产能过剩,防止经济衰退和就业问题。其次,结构平衡。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特别是在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发展不足的不平衡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情况下,结构性平衡就更加重要了。在总量和结构平衡的基础上,形成供求良性互动:一方面,供给受需求驱动,真正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供给创造需求,以优质高效的供给真正开发市场需求。
二是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的国民经济周期。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形成以国内为主体的大循环的关键,也是摆脱西方国家“瓶颈”、提高国际竞争主动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关键核心技术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统一布局、组织协调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巩固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是构建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战略方向的国民经济周期。以供给方为战略方向和以需求方为战略方向的根本区别在于,供给方改革直接影响生产者,而从需求方出发直接影响消费者。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者,包括微型企业的竞争力、产业组织状况和产业结构升级、宏观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提升了产业链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循环。此外,中国国民经济存在总量和结构性供需失衡。首先是供给问题。所谓失衡,主要是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所谓不足主要是供给水平,尤其是质量问题。
四是构建以扩大内需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周期。要着力扩大内需,创造市场条件,形成战略基础。我们有扩大和释放内需的基础。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生态环境投资、教育卫生等人力资本投资都有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消费需求方面,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多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它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品零售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的潜力仍然很大。关键是改善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格局,提高政府、企业、居民和不同部门之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性,保证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人民消费预期;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导致的房价过高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降低子女教育养老等过度成本。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流通、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顺畅流通和相互促进。
五是构建开放的国内外双循环。新的发展模式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目前,中国gdp约占世界GDP的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早在2013年,当Xi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一种新的国内外双循环格局就已经形成。以中国为枢纽,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流通以进口最终产品、出口中间产品和初级产品为特征,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流通以进口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最终产品为特征。面对疫情冲击后的一系列新变化,必须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推进开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不同于以往的国际产业转移。过去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发达国家主导的高端全球价值链。转移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扩大发展差距的过程;“一带一路”的建设是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倡议推动的,即共同建设和分享,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进而构建一个新型互利的国际流通体系,实现中国与国际经济的优势互补。
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是有机统一的
从本质上说,现代经济制度体现了新的发展观,是新时期改革、发展和开放的有机统一,是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层次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本质特征正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的根本要求。
一般来说,现代经济制度的内涵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构建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新发展模式最坚实的基础在于完整的产业体系,最需要解决的是产业体系和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技术匮乏。因此,依托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资源能否顺利配置和流动,取决于市场化程度。如果没有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部门、地区、城乡相互分离,就不可能形成国内循环;如果没有基于市场机制的开放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就不可能形成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循环。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采取更多措施,打破深层次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深化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商业环境。
三是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现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脱离有效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会严重抑制和扭曲消费,还会严重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而无法形成国内循环。
四是构建优势突出、协调互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如果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缺乏协调和互动,城乡二元经济差异显著,区域增长极其缺乏优势,从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很难形成国民经济周期,更不可能有形成国内大周期的发展能力。
第五,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体系。没有绿色发展体系,经济发展就不可持续,国民经济的顺利循环本身就需要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不可能形成国民经济循环。
第六,构建多元平衡、安全有效的综合开放体系。不开放,就不可能形成双循环;没有竞争优势,就不可能形成国内流通为主的格局。Xi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形成新优势。”我们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同时要认识到,越开放越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提升竞争力、开放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第七,要建立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经济体系,实现有效的市场机制、动态的微观主体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脱离这一制度基础。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宏观调控能力难以保证,经济运行无法顺畅。
总之,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这七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一片一片地建设和推进。现代经济制度是落实新的发展观,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实路径。基于国民经济平稳循环的新发展模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战略,二者有机统一。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所所长刘伟)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标题:「刘伟:以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经济新优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