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医用一次性耗材不能重复使用,否则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感染,甚至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不顾患者健康,铤而走险,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重复使用一次性手术耗材的案件作出二审判决。两名医生因犯有销售不合格医疗设备罪,分别被判处两年零十个月和一年零八个月监禁。
一次性高价值医用耗材再利用,非法经营者可以获得巨大的非法利益。比如这种情况,一次性冷冻消融针价格在9000元以上,重复使用就是9000元以上。涉案的两位医生用了不到50名医生,却给212人做了手术,总共收了603名医生,费用近600万元。一个小小的消融针,非法获利那么多,简直可以用针尖大的洞来形容,可以漏一个大风。
除了利润,便利性也是耗材跌破“一次性”底线的重要原因。2017年,浙江某医院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多次使用一次性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这起重大医疗事故曾引起人们对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的广泛关注。
耗材从“一次”变成“多次”,监管难度很大。手术都是关起门来进行的,更不要说外部监管人员,即使是与手术无关的医务人员,也不能随意靠近手术台。在这种背景下,医生可以完成“更换”,用旧耗材更换新耗材。非法获利巨大,监管存在盲点。两者的结合足以让一些人去冒险。
实际上,没有有效的监管方法,但仍然需要建立规章制度,形成固定的模式。比如手术室虽然“禁止入内”,但每个手术都配有仪器护士。仪器护士的重要职责是在手术前后逐一检查放在手术台上的每一件仪器和耗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术材料离开患者的身体,并检查器械和耗材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器械护士有监管一次性医用耗材的责任,可以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手术台上,监管者在旁边,外科医生很难篡改。
更有效的办法是让每一种医用耗材都有单独的电子监管码,以便跟踪耗材的流向,并根据形成的大数据建立耗材信息的可追溯体系,然后纳入医保部门的监管范围。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仅一次性耗材的重复使用容易暴露,而且也没有空.手术
一次性耗材的重复使用,不仅让患者花钱购买“二手物品”,还让医保基金重复支付,对患者和医保基金都是双重危害。完善医院管理,引入有针对性的规范,大幅降低高值耗材价格,大幅降低重复使用利润,将一次性耗材纳入医保监管重点名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隐患名堂,都有利于降低监管难度,消除监管盲区,进一步维护医疗和医保安全。
工作时间记录簿
来源:北京青年报
标题:「一次性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