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可期 致敬吉林“非遗后浪”
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中,站在浪潮中的“后浪”,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接力者,是民族精神传承和发展的传承人。他们力求完美的别出心裁充满了敬意,他们代代相传的执着让人心存感激,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充满了期待。无形的未来,归根结底是每一个“后浪”的未来。
向独创性致敬,追求完美,创造美好的遗产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百年工艺,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重价值,无形之美是时间和灵魂的酝酿,是无数心灵手巧的积淀。
生于90年代的刘建军,作为小湾庄腌制鲜腌菜、满清煎饼摊技艺的第八代传人,堪称完美的“后浪”。3岁时,刘建军随父母来到敦化,从一家6平米的蛋糕店起家,后来经营小吃店和熟食店。2002年,父亲找到了老一辈传下来的食品配方,注册了“小万庄”商标,开启了传统食品非继承发展之路。对于这种别出心裁,他还积极学习金融与市场营销相关专业,只是为了发扬祖传技能。
大安老窖酿酒技术始于辽金时期。大安酿酒总厂对白酒文化的坚持,对辽金古代酿酒技术的保护和传承,得益于68岁的酒厂总经理孔令海的坚持。据继承人孔令海介绍,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最初的经营实体是房地产、建筑和安装。因为个人喜欢酒文化和契丹文化,所以进入白酒行业。多年来,整个酒庄始终坚持匠人“无人见,天知”的规则,敬畏自然,一丝不苟,不计较酿造好酒的成本,做到香、甜、苦、辣、麻五味平衡,久味醇厚,口感醇厚。
致敬并坚持下去,一代代积累无形文化
有效地保存、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是当代传承人的初衷。一代又一代,后浪坚持让更多人了解、重视、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汉头豆腐串是长春最具特色的穆斯林传统小吃品牌,承载了百年历史,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情感。老汉头豆腐串制作技艺第一代传人韩来生,1908年从山东省农安县小贺龙镇落户,以诚信经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1950年,“老汉头”清真食品被挂在了长长的马路上。经过四代传承,现已发展成为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出口全国20多个省市。201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黄金旅游小吃”;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小吃”。
老怀德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始于汤唯家族,已有百年历史。“满族先民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萨满文化是老怀德剪纸的基础。”传承人严说,百年来唯一没变的就是剪纸题材,各个历史时期怀德人的民俗风情都在这个剪纸故事里。
向创新致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方式相结合
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穿越之后,真的是把传统变成了现代,把经典变成了流行,把民族变成了世界。
古代与现代的融合给传统文化一个现代的表达。白面塑传人白春雨,在继承山东菏泽古朴粗犷豪放深邃的面塑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特点,创作了《东北民俗系列》、《长白山人参系列》、《大众人像系列》。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他在揉、揉、揉、举、点、切、刻、画等技法上独树一帜。一瞬间,传统的面团造型有了新时代的新形象。
查干湖鱼皮画始于辽金,存在于民间,流传千年,脉络久远。它根植于千百年来传承于查干湖的渔猎文化,成为凸显查干湖最具地域文化的突出标志和独特品牌。徐垚是查干湖鱼皮画技法的继承者,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鱼皮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定润文化研究体验基地,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研究体验活动,实现区域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吉林的“路过之后的浪”,扎根于白山黑水。他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他们以专业的态度和技能奋进、发展、奉献自己。
吉科app记者华欣欣图片由省非遗中心提供
标题:(文化)传承可期 致敬吉林“非遗后浪”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萨满面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