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03:08:02 阅读:

本篇文章5020字,读完约13分钟

满族文化是吉林省的本土文化,吉林满族传统刺绣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走进满族人家,世代相传的传统刺绣会让你眼花缭乱。刺绣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刺绣是满族家庭的日常装饰和用品,甚至成为女孩的嫁妆。刺绣的质量已经成为评价新婚妻子的重要标准,决定了她在丈夫家庭中的未来地位。所以满族姑娘把刺绣当做“第一女红”而更加重视,她们的聪明和智慧都体现在刺绣上。在满族刺绣中,枕头套和烟袋是民间刺绣中最精彩的部分,其题材包括渔猎生活、宗教信仰、守白习俗、花鸟鱼虫、书法等。,充分展示了满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刺绣中崇拜柳树的习俗

《郭大进志》中有女真“五时射柳祭天”的记载,在《北平风俗志》中也有女真“小儿插柳,祭叩陵”和“清明时‘福多尔’各地插坟祭天”的说法。“佛罗多”的意思是“佛罗多母亲”。“佛托”在满语中是“柳枝”的意思,“母亲”在满语中叫“祖母”。“佛托妈妈”的直译是“六枝奶奶(神)”。满族萨满神话在《佛图母亲》中说,她是掌管世界生死和因果报应之轮六大司的阿不开和合(天母)的弟子。她穿着柳叶,身体的每个关节好像都有一只眼睛。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满族的崇柳习俗与创世女神神话密切相关,而崇柳又与女性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佛托母亲”是满族民间和清廷的重要神灵。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满清祭神祭天仪式上,她被称为“佛雷多·欧莫西之母”。满语“弗里多”译为汉语为“打结的柳枝”,满语“表情”译为汉语为“孙子”,都译为“打结的柳枝的后代”。在他的祭祀歌曲中,他唱道:“佛陀建立了母亲福多尔·埃莫西的神,一年后他生了一个男孩。今天,祝福他的人,聚集了九家彩线,树柳枝牵绳,举神之箭,祈求祝福,荣耀真诚。我是某年生的男孩,某年生的男孩。我有福,我是第一,我复杂,我深信不疑。”《神曲》中的唱法“今日云云聚九族彩线,种柳枝引绳”,正是“佛立佛(用柳枝系绳)”的解说,其福报后世、繁衍后代的神性十分明显。因此,“佛托妈妈”被视为满族的“生命之母”,在满族姓氏中被尊为“母神”。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吉林民间满族刺绣充分体现了崇柳习俗。九台市关市满族民俗博物馆收藏了几件绣有柳树和喜鹊的枕头套,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一对枕头套(图①),宽15厘米,高14.5厘米,用针织线迹和码针绣在白色土布(家纺布)上,非常漂亮。针织线迹很少。用这种针脚刺绣时,需要先画出图案,然后放大垂直线,再拉水平线。横线和竖线相交,织出各种需要的图案,所以叫“针织纱”。机织纱线仅在四边与底布相连,中间是悬挂的空.这种针法用于刺绣中的花和叶子。柳树用针法缝绣,翠绿色的垂柳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寓意儿孙兴旺。树旁五颜六色的蝴蝶爱着盛开的花朵,唱着“菜恋花”的歌,隐喻着相爱的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树上飞舞的蝴蝶和喜鹊也绣有织针,层次感很强,使整个画面活灵活现。还有绣有柳树的缎绣枕头套(图二)。缎绣是在各种缎子上刺绣,根据不同的缎子颜色选择图案和颜色。缎子上的刺绣可以用各种各样的针脚来完成,如循环、抓取、随机和长针脚,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缎绣是枕顶大型刺绣,写实能力强,吸收了绘画的造型手法,表现力丰富,描绘花、鸟、虫、人物、动物、山水、书法。缎绣是在缎子上绣的,绸缎是丝绸的,光滑、光亮、昂贵,所以刺绣时针要小,线要细,花、叶等图案的颜色要根据基布的颜色搭配,既要有色彩对比,又要有色彩协调。刺绣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选择颜色,进行创作。这种刺绣颜色鲜艳。柳树在红绸上绣着正绿,树有根有茎有枝有叶。喜鹊以灰色、黄色、绿色为主色调刺绣,如此和谐,黑色的运用恰到好处。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刺绣中的喜鹊崇拜习俗

吉林传统满族不仅把柳树当成神树,还把喜鹊当成神鸟。在满族的神话,喜鹊是天神的婢女。据《满洲录》记载,在布库里永顺几代之后,“其子孙残暴,属下造反。6月,他们击破了爱德华利,杀死了他们近亲的后代。有一个叫范槎的小孩子,他逃走了,走到了荒野。士兵追来后,会有一只神鹊栖息在他的头上,怀疑是枯木,于是他返回,于是范槎断定他会藏尸而终。满洲子孙,皆视喜鹊为神,故不害。”。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这是清代文献中关于满族崇拜喜鹊和神话的最权威的记载。满族先民中有神话,他有“喜鹊登天”和“喜鹊救水中生物”。神话在满清大洪水中写的《白云格格》中,喜鹊召唤天神三女儿白云格格,施放绿枝拯救和繁衍大地上的一切生物。在满族萨满神话的《天宫大战》中,沈鹊是阿布·卡荷赫的侍女,阿布·卡荷赫为了吃东海中能制造能量的石头而与恶魔搏斗。于是,沈鹊每天都要去东海采石,回家累了就在制作树上休息。在满族传说中,柳树是一种与天空相连的神树,喜鹊正好落在神树上。在上述刺绣中,柳树和喜鹊的构成也反映了满族“拜喜鹊为神”的古老习俗。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刺绣中的鹿崇拜习俗

满族人历史上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一个原始宗教,有很多神,相信很多与渔猎有关的动物都有神。鹿,常被视为温柔善良的动物,也是一些满族氏族的守护神。满族萨满信仰中有鹿神。神话《鹿神抓罗妈》中的鹿神是宁古塔吴氏族的神之一,有专门的祭祀仪式“抓罗妈”。祭祀时要系腰铃,打手鼓,戴神帽,挂撑力(神镜)。神帽上长着两只鹿角,绑着八九条彩色的彩带。相传“罗妈”是保护人鹿的大女神。她爱鹿,保护鹿,和鹿成为朋友。鹿给她找了一些草药,她把这些草药带到部落里给每个人治病。后来,残暴的简自豪入侵并摧毁了人民和鹿群。《捉罗妈》是为了除魔。在老鹿的带领下,她去长白山寻找鹿神,打败了,保护了善良的人民和鹿群,成为吴祖先崇拜的神。满族传统中有很多关于鹿崇拜的描述。萨布苏将军的第39个故事讲的是鹿救了官兵:萨布苏勋爵的部队被间谍毒死了,在他们遇到危机的时候,鹿带来了草药,治好了官兵。部队攻打下雅克,击败罗刹。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满族的崇鹿习俗对民间影响很大。这种崇尚祭祀的习俗也成为了满族刺绣的民族文化背景,给少女刺绣带来了灵感。九台关氏满族民俗博物馆的枕头套上有一套刺绣,是一种罕见的平枕头套(见上图),高度只有普通枕头套的一半,应该是儿童使用的。枕头顶部的刺绣宽16厘米,高8厘米,也采用缎面刺绣的方法。整篇作文都很巧妙。两只可爱的梅花鹿走在仙境般的桃花源里,一黄一黑,一雌一雄。最引人注目的是,黑鹿,白蹄白嘴,白梅花,白眼白鹿角,黑白相间,雄壮精神,回头看桃,没什么意思。鲜桃象征长寿,是吉祥的象征。梅花鹿是一种温顺的梅花鹿,身上绣有土黄色的线条,饰有梅花、鹿蹄、鹿嘴和鹿角,颜色很深,看起来很安静,很舒朗。刺绣的背景是红缎,使得刺绣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来自通化师范学院的王春新老师收集了一块裁剪绣花的枕头套,宽15 cm,高15cm。它绣着一只鹿,嘴里叼着一根草,绿叶中有红花。很可爱。切割刺绣是指从背面开始,将两块枕头套衬里面对面粘在一起,然后用彩色线来回缝制,留下no/きだよ/space.缝好后用尖刀从中间切开,也就是绣成一对左右对称的枕头套。这种刺绣方法达到了毛茸茸的效果,最适合毛皮动物,要求构图简洁,线条粗线条。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刺绣中的乌鸦崇拜习俗

满族人尊乌鸦为神,民间传说很多,主题是乌鸦救了努尔哈赤一命。相传努尔哈赤少年时,人称小寒子。他在明朝辽东的连长李手下当过马童。李得知小韩子有七个红疮在他的脚下,他认为这是皇帝的迹象,并想伤害他。李的嫔妃偷偷告诉了小寒子,小寒子骑着大青马连夜带走了大黄狗,李派兵将他杀了。大青马精疲力尽,大黄狗被烧死,小寒子晕倒在草滩上。这时,一群乌鸦飞落在小韩子身上,追兵一看,断定“吴被截住的地方不会有人了”,于是撤退了,努尔哈赤得救了。乌鸦有救人之力,所以是满族崇拜的神灵。满清祭天时,“猪肠肺切于铁桶,以食吴”,称“神享”。清朝初期,每年的二月和八月,都要在沈阳和北京紫禁城的空地上播种玉米和喂乌鸦,并派专人看管“圣乌鸦”。这些乌鸦“每天早上出城觅食,黄昏归来,组成方阵,不下千万”。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九台区的关云德先生收藏了一件有百年历史的珍贵刺绣。据报道,刺绣已有100年的历史。收藏的满族抱枕大多绣有花卉、动植物,也有不少绣有喜鹊,但乌鸦,尤其是绣在白色基布上并伴有盛开的杜鹃花的乌鸦,极为罕见。这种枕顶绣属于小点绣,小点绣是满族的传统刺绣,也叫纹身绣。根据经纬线有规律地纹在有花线的白色地面上,适用于描绘花鸟、山水、人物、人物等人物。小点可分为活纱和全纱。这种刺绣全是纱线,就是图案被各种颜色的线覆盖,纱线不外露。关先生收集的刺绣中间有一个花树图案,颜色鲜艳,花朵红色,树叶绿色。四只黑灰土黄色羽毛的乌鸦,上下左右绣着。他们有的静静地欣赏着花朵,有的振翅飞翔,栩栩如生。刺绣大胆采用渐变色彩描绘花与乌鸦的手法,使画面色彩鲜艳明亮,具有炫目的视觉艺术效果。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刺绣的白度

在很多枕头绣的构图中,往往会保留一大片白色的土地,充分体现了满族守白的习俗。众所周知,汉族人喜欢红色。他们用红色代表婚礼和庆典,用白色代表葬礼。与汉族崇尚色彩相反,满族人把白色放在首位。传统满族家庭的“祖宗牌”上挂着一个白色的吊牌,死者死时挂着一面红色的横幅。这种习俗与满族生活的地域和气候有关。满族是渔猎民族,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的冰雪环境中,生产、生活、战争都与雪有关。比如冬天打猎,穿白的目标小,不容易被野生动物发现等。,这使得满族人与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爱白的习俗依然传承,这在很多满族传统刺绣产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具有民族特色的钱包刺绣

除了枕头绣,满族口袋绣也富有民族特色。满族人有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送钱包的习俗,以祝好运和和平。荷包,满语叫“法度”,源于满族先民狩猎时尚食品的皮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先民逐渐走出大山,接触到农耕文化,皮囊演变成布袋,成为精致小巧的装饰品。满族钱包因物品不同而风格各异,其中烟包、香包较为常见。包烟的人叫烟袋,有的给恋人,有的给婚后的丈夫。一个刻有各种装饰图案的木葫芦,俗称“烟袋疙瘩”,系在上面,防止烟袋丢失。它是一个内装香料、密封的“香囊”,而活人则可以装珠宝、吉祥物等小玩意,称为“香囊”或“魔法袋”。绣有各种颜色线条的称为“绣花钱包”。绣花钱包是一种用绸缎面料做成的包包,外面有刺绣,是满族青年的爱物。一男一女谈恋爱,女方经常会给男方一个绣花钱包。这个钱包一定是一个充满深情的女孩亲手缝制和刺绣的,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深情和厚望,祝爱人平安,祝儿孙幸福。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馆收藏有珍贵的满族荷包绣(见左图),尺寸为14 cm× 6.5 cm。由于时间长,刺绣的花边已经破损,缎子的颜色也褪色了,但刺绣的图案却保存完好。钱包一面是满族绣在淡藕缎上,寓意平安;另一边是一幅绣在淡绿色缎子上的生动画面:一只鸟笼挂在一棵茂盛的松树上,树下一个孩子穿着箭袖长袍,留着“三瓦”发型,手里拿着一只小鸟。这款荷包绣非常富有满族民俗风情。满族文字的出现在现有的满族刺绣中是比较少见的。钱包上的满文不仅象征和平,而且刺绣精美,说明满族民间有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就知道满文,而且年代应该比较久远。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设计中的满族儿童发型也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三瓦”是典型的满族儿童的发式,即后脑勺两侧和脑壳前各留一根瓦形头发,其余全部剃掉。满族孩子的发型不分男女,一般随年龄变化。它们开始长出长发,先是在头发之后,然后在头发之前。满族姑娘小时候都是骑射,所以发型和男孩子一样。他们把头发周围都剃光了,只留下头骨后面的头发,然后编成辫子挂在脑后。少年之后,男孩女孩都会被编成辫子,挂在脑后。不同的是,男生剃一半留一半,女生把头发全部扎成辫子。《红楼梦》第七十一章写的是,为了庆祝贾母八十大寿,“凤姐家的几个媳妇,有两个插翅的,站在贾母背后伺候...台下十二个没头的小姑娘,都打扮成小仆人,垂手侍候”。所谓“小码裙”和“没头发的小女孩”,是指穿男装的女生,把周围的头发剃掉,只留在脑后。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在东北满族人居住的地区仍然可以看到。

(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这种刺绣也生动地反映了满族古老的猎鸟习俗。图中的孩子正在把一只用线拴着的鸟拉进网中,反映了拉网捕鸟的场景。拉网“滚笼”猎鸟是满族人在历史上常用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这种刺绣上。

满族妇女用她们熟练的双手把彩色的丝线变成美妙的图案,传递的艺术效果是如此美妙。他们以针为笔,以线代色,以巧针绣奇图,构思大胆,想象力奇特,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了代代相传的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鲁平,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题:(文化)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