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过年的仪式
本篇文章3316字,读完约8分钟
“二十三个果脯棒,二十四个扫家……”这首民歌生动地表达了古老的习俗和味道。今天的好日子就像过年一样,却没有“腊八后过年”的感觉,也没有“过年味”。我暗暗想,这是因为过年的时候我们缺乏仪式感。不用说,古人过年讲究繁文缛节,有礼貌有趣的,有无知荒唐的,有早已取消的,还有至今未能免俗的。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民间称之为小年儿。人们认为厨王是掌管饮食和家务的神。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就要上天向玉帝报告各家的功过是非。因为有“男不拜拜月,女不拜灶”的民俗,在这一天,家家都要由当家的来拜。饭后,男子在灶上点了香,提供了一些水果和煮糖,送上了天,并在画像的左右两边贴了对联,“神言善道,下界保平安”。等到大年三十去接厨王。
腊月二十四是个尘日。根据民间传说,众神从这一天开始就去天堂报道他们的工作,而忽略了人类的事情。厨房祭祀后,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北方叫“扫地”,南方叫“掸灰”。大江南北,处处洋溢着欢庆、大扫除、迎春的气氛。
农历三十是除夕。据《鲁春秋》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鼓驱逐“瘟神”,这就是“除夕夜”节日的由来。而“除夕”这个名字,最早是西晋周代所写的地方风俗中提到的。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出门联(或门神)、贴窗花、福字、年画、鞭炮、团圆饭。父母应该给家人寄压岁钱。团圆饭后有很多招数,捡炉子,拜床,献年夜饭,画米囤,辞旧迎新,守岁,很烦。所谓守岁,是宋朝的习俗。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边的一个小组里,在盆里烧着一大团木炭,美其名曰快乐小组;或者唱歌,或者说笑,直到天亮,这就是所谓的守岁。午夜,燃放鞭炮来迎接新年和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是春节,古代叫元旦。早起开门,先放三次鞭炮,叫开门爆炸。据说放鞭炮可以吓跑鼠疫鬼。但是这一天有各种禁忌,扫地、打水、讨火、缝纫、刀切、倒屎、汤淘米、说晦气的话。然后,点蜡烛烧香,拜天地,拜祖宗。全家人都应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和新袜子,换上新面貌。男女轮流给父母磕头,然后去亲戚朋友家祝贺,这叫新年快乐。长辈应该给晚辈发压岁钱。这一天,我们吃面条、饺子、糖茶和云饼,象征着长寿、团圆、团圆和崛起。金东勋《问礼俗》“正月初一是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马,初七是人。郑丹在门口画了只鸡,并在7日把它贴在了账户上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之为“五德鸟”。据韩诗传,头上有冠,是德;脚后有一段距离打,这就是武术;在敌人勇敢之前敢于战斗;有饭迎接同类是仁;守夜没结束就告诉黎明是一种信仰。因为“鸡”和“吉祥”,人们把鸡当成吉祥物。新年的第一天,乡亲们用红纸切鸡肉作为窗花,并把这一天定为“鸡日”。这一天,人们有一句口头禅:“元旦开门。”
正月初二是狗日。根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女娲造狗的日子。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汉族人都有结婚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过年的民俗。女儿回娘家,一定要处理一大包饼干和糖果,由母亲分发给邻居。虽然礼物很薄,但它反映了女儿对父母的渴望。可以说是礼轻情意重。
正月初三是猪年。这一天也是小年王朝,又称天庆节。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于天书的传播,宋真宗写了一道圣旨,指定正月初三为天清节,官员们休息五天。后来叫小年朝,和隋朝一样,不扫地,不讨火,不打水。
正月初四是羊日。这一天是中国人见上帝的日子。“三羊(阳)开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迎接灶神回归民间的日子。这一天,全家人一起吃了一个折叠篮子。所谓折叠篮,就是把剩下的几天的饭菜组合在一起,把年货打扫干净的大杂烩;在一个地方打扫房子,收集垃圾,在民俗上也叫“抛穷”。
正月初五是牛日。根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财神是五道神。所谓“五条路”,指的是东、西、北、南的中间,也就是出门五条路就能拿到钱。旧历年上海有抢马路头的习俗。这一天,人们都在为利益而战,所以他们在第四天之前就把它拿走了,这就是所谓的“抢路头”,也就是所谓的“接管财神”。这一天也叫破五节。古人认为,从第一天到第四天的禁忌都可以在这一天打破。根据燕京的年谱,农历正月初五叫“破五”,生米不能用来做饭,女人不能出门。农历六月初六,公主、贵主和太监们交换意见,互相祝贺。新婚妇女也在同一天省亲,商人逐渐开始贸易。《清璧钞》上也写着:正月初五是初五,女人不许出门。
正月初六是马日。这一天在古代被称为育肥日,人们在这一天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从进入第一个月开始,一直到第五天才能打扫干净,厕所里的粪便堆积,所以我们在这一天做一次彻底的打扫,然后礼拜厕所神,平日打扫污秽的厕所,所以叫“肥料”。俗话说,“下到田里春耕,把穷人送出去。”这种说法表明,农民从这一天起开始下地准备春耕。
正月初七是男人节。在古代,人们有“别人赢”的习俗,别人赢是头饰。自晋朝以来,人们就为花和人剪彩,或者用金箔贴屏风,戴在头发上。另外还有登高写诗的习俗。唐朝以后,对这个节日更加重视。每个男人的日子,皇帝都给他的大臣们一个巨大的胜利,并爬上一个大宴会。
正月初八是谷日。谷日的习俗是祭拜上面写有粮食名称的牌位,而不是吃煮熟的粮食,隐含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正月初九是天宫,俗称玉皇会。神是玉帝,代表至高无上的天堂。
正月初十是石头节。这一天是神石的生日。这一天不允许使用研磨、研磨、砂浆等石头和石头工具,否则会伤害庄稼。这一天也禁止开山用石头建房,还有中午给石头烧香,献煎饼的习俗。其他地方流行抬石神的习俗:第九天晚上,把一个陶罐冻在光滑的石头上,第十天早上,十个姑娘或小伙子轮流扛着陶罐跑来跑去。如果石头从未落地,则表示新年丰收;如果石头掉在地上,就表示这是糟糕的一年。
正月十一,请庆祝紫姨节。最早记载“子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所写的《艺苑》,其中大致说子姑是别人的妾,本来是嫉妒,正月十五在茅厕里被杀。天帝可怜她,给她取名厕神。然而,中国民间崇拜紫姑并不是因为她是厕神,而是因为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女性,她被女性崇拜,被视为弱势女性祭祀的守护神。这一天也是女婿日。第九天庆祝天寿的食物还剩下很多,除了第十天吃一天,新娘家就不用再花钱招待女婿和女儿了。
老鼠节是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二天庆祝的。相传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有人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节目”——敲墙角、藏剪刀、收旧鞋、烧鼠洞、捏鼠嘴、吵鼠耳、嚼鼠眼,既表达了普通人对老鼠的仇恨,又赶走了父母一年的辛苦。从现在开始,人们准备庆祝元宵节,买灯笼,建灯棚。有一句童谣说:“十一喊声,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亮,十五行半月,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从正月十三开始,正月十八关灯。民间有“灯开灯灭”的说法,也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的说法。在很多地方,娶一个女人,要一个母亲是一种习俗。
正月十四是邻水皇后的生日。据民间传说,临水娘娘腔姓陈,又名顺天圣母院,生活在唐朝,后成为神仙解救难产妇女。因此,民间寺庙被供奉。其实这是女性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创造的守护神,也是她们在难产恐惧中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一天除了在水边祭拜女神,还有喝亮眼汤、吃烂汤、试灯笼等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最有趣的节日。元宵节也叫元宵节,因为它有装饰、观看和猜测的习俗。元宵节点亮,唐朝三夜,北宋五夜,南宋六夜。明朝时,朱元璋命富商点灯十夜。灯笼有很多种,可以是奇人异花鸟兽虫鱼禽兽形。竹木做架子,红绫布纸做灯笼。富贵人家的厅门挂着宫灯、纱灯,镶嵌着金玉,装饰着五颜六色的耳朵,镌刻着诗和谜语。因为纱灯是鼓球,用三根沂南或竹签钉成三脚架,挂起来。当这三只脚分开时,它可以悬挂在离地面三英尺的半个空的地方,而这三只脚可以合拢并用手举起。薄纱灯笼比宫灯使用得更广泛,龙灯、狮子灯、灯笼和其他杂耍用薄纱灯笼来跳舞。元宵节也有灯笼。所谓的河灯,其实就是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点着蜡烛的花形灯笼。在东北,特别是黑龙江,蜡后、春前制作的冰灯有特殊的风味。据《黑龙江外集》记载:“上元时,城里五夜灯火通明,村妇来看剧,车声彻夜不停。寿星灯有五六尺冰,中间燃烧的双火炬看起来像个水晶人。”
元宵节过后,一年结束了。(作者:旅游文化学者)
标题:(文化)过年的仪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