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8:52:02 阅读:

本篇文章6526字,读完约16分钟

走进常颖旧址博物馆,一组雕塑站在门前。这座雕塑被称为拓荒者。五个“开拓者”是、、袁、、。在这里,我们讲述吴印咸的故事,他曾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常颖的前身)的导演。

第一,刘海粟的门生

吴印咸,原名殷诚,字芝罘,1900年出生于江苏沭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少举,字铁丘,安徽屯溪人,清末学者。他教如何维持家庭的衣食。5岁时,吴印咸去父亲的图书馆学习,几年后,他被县高级小学录取。这时,吴印咸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并很快显示了他在绘画、书法和篆刻方面的天赋。1916年,吴印咸高中毕业。因为父亲负担不起和三哥一起上中学的费用,吴印咸自愿放弃学业,考上了淮阴的江苏省第四工厂,在那里他可以工作和学习。这家企业生产棉布和线毯。在这里,吴印咸做了半天的地毯式工作,其他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勤奋好学,不仅掌握了地毯编织技术,还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几款得到工厂技术人员认可、投放市场后受到用户欢迎的地毯图案。1918年,吴印咸结束了他的兼职工作,留在工厂里教画画和设计产品模式。后来,当吴印咸回忆起他在这家工厂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时,他说:“这是我未来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1919年,吴印咸考入刘海粟主办的上海图形艺术学院西画系(后更名为上海美术学院),开始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学业,还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结识了后来担任左翼美术协会主席的徐兴之等人,这对革命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改变了吴印咸的生活。一天,当他经过旧货市场时,他看到街边的摊位上有一台美国制造的老款布朗尼相机。自从进入美术学院,吴印咸就渴望拥有一台照相机。他觉得如果能通过相机把三维转化为平面,把素描转化为临摹,对他绘画技巧的快速提升大有裨益。但是相机在当时是奢侈品,只有那些有钱的孩子在学校才能买得起。他鼓足勇气问价格,答案是3元。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但是如果你买回来,这个月你就必须吃或喝它。他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回去谈吃的。他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有了相机后,吴印咸经常出现在卖旧东西的摊位旁边。那些过期的胶卷、相纸和照相机配件都被淘光了。为了冲洗胶片,他把床堵住,形成一个“暗室”。床太矮了,他就躺在床底下,自称“蛙工”。

吴印咸的照相机确实对提高他的绘画技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他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在学习期间,吴印咸对学院剧团的演出更感兴趣,并加入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第二,爱国电影人

1922年,吴印咸从美术学院毕业,回到家乡。他在一所县高中、一所中学、一所县师范学校当美术老师,开始创作摄影作品。在此期间,吴印咸创作了大量摄影作品,其中《蜗牛》获得了瑞士摄影沙龙的荣誉奖。

吴印咸生活在一个动荡和变化的时代,他去上海学习前后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吴印咸站在人民一边。在他的《饥寒交迫》、《赌博》等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巨大的现实冲击。1927年初,吴印咸家乡发生了一件土豪劣绅与军阀勾结镇压革命力量的事件。吴印咸因在现场拍照被通缉,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上海。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1930年,吴印咸艺术学院的几名学生在上海联合开办了一家照相馆,吴印咸被聘为摄影师。两年后,日本人入侵上海,照相馆被日本浪人破坏,因为橱窗里陈列着支持中国军民抗战的照片。这时,上海左翼美术家联盟执委会主席徐兴之介绍吴印咸加入邵氏兄弟经营的上海天一电影公司,担任布景设计师,并撰写预告片艺术人物。

这是吴印咸第一次接触电影,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在我第一次接触电影后,我被它独特的艺术表现震惊了。我惊叹它千变万化的魅力,欣赏它奇异的光线,灵动的镜头,美丽的场景。我决心进入这个现代新艺术领域...为了尽快掌握电影造型的特殊艺术规律,我通宵学习。”

1935年,吴印咸和徐兴之联合举办了一次绘画和摄影展。当时,由夏衍、钱杏邨和惠民司徒组成的地下电影集团已经成立两年了。吴印咸和徐兴之的绘画和摄影展引起了夏衍的注意。他找到徐兴之,希望他们能加入由党的电影集团直接领导的电通电影公司,拍摄田汉、夏衍、孙士毅三人的抗日电影《风云儿女》。虽然吴印咸当时对共产党了解不多,但他认为拍抗日片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欣然接受。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风暴的孩子们》由徐兴之执导,袁、王主演,聂耳作曲,摄影。这是他第一次控制一部电影的画面,但因为他在技术、心理和精力上有足够的储备,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影片上映后,在上海引起轰动,影响全国。影片主题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后来,又接拍了袁导演的电影《都市风光》,与合作了电影《生死在一起》,与袁合作了电影《街头天使》,长期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成为上海著名的电影摄影师。

第三,白求恩的朋友

1937年夏,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为了支援抗战,上海电影界也动员起来,紧急排演《保卫卢沟桥》等剧,在剧场、街头甚至上前线演出。此时此刻,吴印咸再次与徐兴之合作,拍摄并剪辑了一部揭露日本侵略暴行、展示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万岁》,但因其政治倾向褒扬共产党而被当局焚毁。

正当十分沮丧的时候,他突然接到袁的电报,邀请他到武汉去,说他有要事要和他商量。没想到,这次武汉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八路军周恩来先生邀请我到延安拍一部大型纪录片。我是编导方面的专家,但是我对摄影不太了解,所以我邀请你来这里,因为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去。我们会再次合作,拍出有价值的片子。应袁、之邀,星夜闯延安。

拍电影是需要设备的,但当时他们只有16 mm的摄像头和少量胶片。就在这时,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说荷兰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得知吴印咸要去延安后,决定给他们一架“Em”35毫米照相机和部分影片。

吴印咸知道陕北缺少照相设备。他在武汉收到这批设备的时候,还自费买了三台相机。后来,他用这些相机拍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1938年秋,和袁来到延安。延安当时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处处充满着炽热的激情。吴印咸拿起相机,开始记录身边的一切,很快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比如《反大午餐》。

、袁到达延安后不久,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电影集团。电影团直属八路军总部。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也是剧团团长。政治指导员袁,艺术指导,负责技术和摄影,许是专业摄影师。1938年10月1日,由袁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陕西中部的黄帝陵上映,拉开了新中国电影的第一幕。影片将黄帝陵确定为第一组镜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意义深远。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拍摄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经常在空.上空盘旋和轰炸有一次,和许正在他们的院子里拆卸相机进行维修,突然一架日本飞机飞来,其中一枚炸弹落在附近,导致他们的房子倒塌在一个角落里。吴印咸突然跳上被拆开的机器,用身体挡住掉落的瓦砾。飞机一离开,他们就迅速爬出土石堆,清点零件。幸运的是,没有丢失一颗螺钉。事后,周恩来和谭政专门来参观,还专门去了吴印咸,告诉他们,他们宁愿因为光照影响照片处理进度,也要搬进山洞。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延安的拍片计划完成后,剧团很快就要出发去抗日前线了。临行前,邀请袁、、、徐、等到家里送行。

第二天,电影团乘小船渡过黄河,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艰苦野外拍摄。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电影团首先来到晋祠抗日根据地拍摄,然后越过敌人的封锁,进入晋察冀根据地。在这里,司令员介绍八路军的英雄事迹时,特别提到了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当时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的边疆作战,这也是电影团要去的地方。在那里,吴印咸和白求恩做了两个月的邻居。白求恩有一台“雷德丁格”照相机,热爱摄影。这个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他们聊起了摄影,聊起了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战后,白求恩甚至邀请吴印咸去加拿大访问。他的家乡很美,一眼望去都是草原和森林。白求恩还告诉吴印咸,他可能会很快回加拿大筹集资金、设备和药品,然后他会把更多的电影带回吴印咸。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没想到,就在欢送会开完,白求恩大夫准备离开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冬季扫荡”。吴印咸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白求恩大夫坚决决定留下来战斗。我和医疗队一起冒着风雪,驱车70里山路来到摩天岭前线。按照白求恩大夫“救援工作必须靠近火线”的指示,手术室被安置在孙家庄村外的一个小庙里,离火线七里。这座小庙孤零零地坐落在路边,庙里的佛像早已消失,只剩下雕梁画栋和墙上的残画。

……

手术后的第二天下午,哨兵突然报告说在后山发现了大量敌人,他们正向孙家庄走来。形势非常危急。白求恩大夫立即下令将轻伤者转移,其余十名重伤者就地手术。敌人的炮火越来越近,破败的寺庙被震倒在地。大家再三劝白求恩大夫撤离,但他沉着冷静,所向披靡,连续工作30小时,毫无倦意。

当他弯腰聚精会神地在台上为一名腹部严重受伤的士兵进行缝合手术时,我举起相机,利用夕阳微弱的光线,记录下了白求恩大夫这一感人的形象:他穿着粗布衣服和凉鞋,一座中国古代寺庙的典型环境,以及简单的手术台和他那一丝不苟、严肃冷静的表情,一览无余。

白求恩的手指在这场战斗中被手术刀割伤感染,治疗无效死亡。后来,看到白求恩大夫的摄影作品后,毛泽东对吴印咸说:“谢谢你留下这张照片。”然后他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

第四,毛泽东的摄影师

袁离开延安后,负责该电影剧团的工作。1942年5月1日,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彭家伦的介绍下,吴印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时候开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他带领电影团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驻扎在南泥湾,拍摄大型军民制作电影;记延安文艺座谈会盛况;也为中共七大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吴印咸在延安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浪与浪之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向飞机上来送行的人告别。照片拍摄于1945年8月28日。其政治背景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致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讨论两党合作及和平建国问题。当时,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全党几乎不同意他去重庆。然而,毛泽东本人坚持要去重庆。他认为,即使这次与蒋介石的谈判不能达成和平协议,世界和中国人民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党的思想。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清晨,近千名来自延安的军民前往机场为他们送行。毛主席穿着半新的蓝布制服,戴着灰色头盔,一步步走上飞机舷梯。人们担心领导的安全,现场一片寂静。当天,吴印咸拍下照片,记录了毛主席从出山洞到登机的全过程。但他总觉得气氛有点紧张压抑,对自己的作品不太满意。毛泽东开始登机。以他这几年多次给主席拍照的经验,他觉得毛主席肯定会给来送行的人特写,于是拿着相机静静地等着。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机舱门口,毛主席转身面对为他送行的人们,用力挥动头盔式的帽子,把它举过头顶,停在半个空.前机场突然沸腾,人们挥手为毛主席欢呼。这时,吴印咸适时按下了快门,给人们留下了一部经典之作——《海浪之间》。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V .长影先锋

抗战胜利后,吴印咸所在的延安电影公司的大部分成员被编入干部支队,奔赴东北。途中根据战局变化留在绥德等地。同时,吴印咸被调到北平(今北京)军事调解处,在叶剑英的领导下负责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摄影工作。他经常深入国共摩擦地带,获取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证据。

1946年4月,苏联红军撤出长春,我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伪满时期迅速占领首都。同时接手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成立东北电影公司,由、分别担任导演和副经理,袁担任顾问。一个月后,由于形势恶化,东北民主联军不得不放弃长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东营必须在部队撤出之前,将所有装备、器材和主要技术人员全部带出长春,并选择地点建厂。几经波折,东营在中苏边境不远的兴山(今鹤岗)定居。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一个真正属于新中国的电影制片厂诞生了!消息传来,电影团成员异常兴奋,随后开始了艰难的旅程。吴印咸于1946年8月27日加入烟台电影剧团,来到兴山。这时,袁、、、、、钱等人早到了。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终于在这里走到了一起。

1946年10月1日,经东北局批准,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由任导演,袁任顾问,、任副导演。两个月后,调走,当了厂长。1949年2月,调任北京筹建国家电影管理机构,任导演。

在东营的八年时间里,与袁、以及后来的几位副导演密切合作,带领东营人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第一”。为了完成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东营先后派出30余个摄影队跟随解放军从北到南,拍摄了近10万米的电影素材。这些摄影师继承了抗日前线吴印咸的光荣传统,带着相机和摄像机加入冲锋的士兵。其中,张韶可、王静安、杨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拍摄过程中,《民主东北》被送到各个战场和解放区放映,大大鼓舞了各地的军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看到这部片子,特别是看到几千名国民党士兵向解放军投降,看到我军缴获的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不断称赞:“队伍打得好!片子拍得好!”

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吴印咸等人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演员,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各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技术骨干和表演明星。此外,东营举办的四次培训班还培训了650多名专业人员,分配到各野战军,用电影记录了三大战役、百万雄师渡过大江、解放海南岛的全过程。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东营迁离兴山的问题被提上日程。当时长春已经是一片废墟。东映人首先恢复了印刷、录音等技术作坊,接通了水电工程,集中力量修复了两个工作室,改建了音乐排练室、仓库、机械厂、化工厂,并修复了一些宿舍楼。

1949年4月1日,第一批人员和物资从兴山出发,两天后到达长春。4月8日,吴印咸带领工厂全体员工前往长春。那些年,工厂需要维护和建设,设备需要配套,人员的政治面貌需要筛选和整理,日本员工的前途和去留需要考察和安置。更紧迫的是,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许多部队和地方政府通过中央各部门向东部派遣了重要人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吴印咸带领东方电影人拍摄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如赵一曼,还翻译了大量的苏联电影。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1954年底,吴印咸离开了常颖。次年2月28日,文化部决定将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VI .北电企业家

1955年4月,文化部作出“力争在四五年内建立电影艺术学院”的决定。次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局局长王鲁喜也担任院长,吴印咸被任命为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在任期之初,吴印咸面临着没有老师、教材和经验的局面。他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建立了一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教师队伍。作为摄影系主任,吴印咸一直承担着摄影构图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为此,他编撰出版了第一本摄影教材《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1973年,一家意大利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这本书,成为许多国家大学本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优秀的师资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让北电摄影系大放异彩。从60年代初开始,这个系的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印记,然后在中国电影摄影方面走在了前列。后来他们培养了张艺谋、顾长卫等著名电影人。

在北电期间,吴印咸还担任了几部彩色故事片的首席摄影师。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红旗谱》,吴印咸应邀加入。1962年,该片获得“最佳摄影奖”。1963年,上海海岩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准备联合拍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导演和创意人员都觉得首席摄影师一定是吴印咸。

VII .世界摄影大师

吴印咸的光影生活是从旧货市场的一台相机开始的,从那以后他一直对摄影情有独钟。在他的一生中,有近万张照片被刊登在报刊杂志上,或者通过电影节和出版相册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和观众,让人享受美,从中汲取力量。

吴印咸不断总结自己的摄影经验,写了大量的专著,数量之多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吴印咸一生中获得了许多奖项。1992年,北京电影学院授予他“金蜡烛奖”;1986年,新加坡电影研究会授予他“荣誉高级研究员”称号;1988年,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授予他“摄影功勋证书”;1988年,世界摄影理事会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1994年,港澳摄影协会授予他“摄影大师”的称号...

1994年9月7日,吴印咸结束了他的光影人生。

(作者许振泽,长春历史研究员)


标题:(文化)长影“开拓者”吴印咸的光影人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