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东北亚丝绸之路与清代“赏乌绫”制度
本篇文章4718字,读完约12分钟
中国丝绸最吸引人,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着人类的足迹迅速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丝绸之路从中国向四面八方辐射。无论是张骞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都引起了东西方的震动,并以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而闻名。然而,一条起源于哈九北海失守(说了十遍)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却淹没在历史文献中。
(1)清朝以前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进入东北亚,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当然,在那个阶段,坚实的丝绸之路还没有形成,真正形成的规模应该在盛唐的渤海王国。渤海作为诸侯国,有义务向唐朝进贡。进贡是有奖励的,中国皇帝对从四面八方来到朝鲜的诸侯使臣基本采取的是奖励多于进贡的政策。唐朝不仅给渤海使臣按等级穿衣服打褶的恩惠,还授予他们官职。《渤海王国进贡中国下章》载:“还有金鱼袋,也有两种以上的产品;紫袍金带,三件以上衣服;长袍是银腰带,五品以下的衣服也是。”于是,这些身着丝绸长袍的渤海人,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无意间踏上了一条丝绸之路。
东北亚丝绸之路在15世纪达到顶峰。明成祖朱迪称帝后,决心锐意进取,积极扩张。为此,他改变了禁止祖训的目的,几乎同时开辟了两条堪比“张骞丝绸之路”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条是东北亚丝绸之路,也是“哈尔滨失守,北海九大”。朱迪自幼习练兵士,在北元时期成就斐然,特别重视黑龙江流域的战略地位。他在位称帝后第三年(永乐三年,1405年),在黑龙江下游设奴隶主卫队,招募海西、建州、野人女真首领,初步完成了明代东北的统一。从这一年开始,他先后六次派宦官郑和率领船师出使西方国家,在外国炫耀武力,在南海经营岛屿。与此同时,为了巩固东北疆域,成立了努尔根统帅部,管理黑龙江、景七里河(今俄罗斯的捷牙河)、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今俄罗斯的库页岛)的土著人。为此,他九次派女真太监访问哈萨克斯坦,使沉寂了近百年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再度复兴繁荣。
也输了,也叫也信,海西女真,明朝宫廷太监。为了完成这次探险,他花了一年时间在吉林市南郊松花江上一个叫阿什哈达的地方建造了25艘巨轮。永乐九年(1411年)春,他指挥一千多名官兵,乘着春天的季风驾着一艘载满布、丝、食、器等物资的巨轮顺长江而下。从松花江开车到黑龙江,熬通宵,直奔奴才。
据明朝史料记载,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七年(1432年)二十余年间,哈萨克也曾九次被总督努尔根下令。不用武力,就征服了努尔根和海外人民。他的武器不是刀和枪,而是粮食、丝绸和器皿。由于明朝采取了赏多于贡的政策,贡队更加频繁和扩大。女真进贡使团来到中原,不仅得到了丰厚的金银、丝绸、粮食等物资的奖励,还获得了在中原进行贸易的机会。于是,大量的丝绸、丝绸等物品不断进入黑龙江流域,人们在那里与日本进行贸易,中国丝绸成为“虾锦”,一直延续到清朝中叶。
(2)清代的“贡貂赏黑丝”制度
明朝延续东北亚丝绸之路,清朝开国之初,为了显示皇权恩典,巩固东北边陲,解决朝廷对貂皮的需求,清廷不遗余力地在黑龙江流域推行“贡貂赏黑丝”制度。康熙三年(1664年),依兰镇吴国成村香龙村建立了一座三姓城市。经过历史演变、文化积淀和反复建设,逐渐成为东北亚和东北边疆丝绸之路的政治、军事、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被誉为清代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
当时被认为是东北“苦寒之地”,气候寒冷,温饱难以想象。顺治十二年(1655年),因受贿罪被流放到宁古塔的陈加友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满洲的富人把亚麻布当寒衣扣押,穷人把亚麻布当棉絮砸碎,穷人穿衣服穿鹿皮,却不知道有布帛”。“龙兴之地”的人还是这样,深山里的土人饥寒交迫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黑丝”是长期生活在冰冻环境中的民族的迫切需要,“穿上官家的衣服”也是深山密林中的土人提高御寒能力的最大愿望。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官员曹廷杰在陈呈光绪十六年间对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国之初,收服东海诸部,若赫哲族喀喇,若额喀喇,则围胡同江;木头别扭的话,在乌苏里江边;奈曼河源头周围的若羌卡拉每年都会向宁古塔进贡貂皮,或者每三年进贡一次。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远离海口的飞亚卡和奇尔,一个是远离大海的杭通河,还有一个图书馆页面,无法及时到达宁古塔。取而代之的是,6月,他们聚集在位于宁古塔东北3000英里的普卢镇(现在俄罗斯库页岛西海岸的波卡尔洛夫卡),张静如期出航。雍正七年设立三姓副都统,故名三姓。经常性的例子:进贡者三岁宴一次,进贡者三年宴三次,都是给衣服和器皿,叫做‘黑丝酬’。从部委的话来说,就是‘穿官’。”
明代重开东北亚丝绸之路的正是“赏黑丝”制度,因战乱而停滞多年。
“五菱”,又名“五林”,满语是“钱”的意思。奖励的对象是赫哲族、法雅卡族、库伦族、鄂伦春族、楚克族、库耶族、查卡拉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贡品。据说赫哲族、库伦族、鄂伦春族、楚克族、库叶族、查卡拉族等56个部落的人。,来“穿官”在小船上或马背上带着精美的貂皮。清朝的贡赏原则与中国朝代一脉相承,即赏大于贡。具体方法是“每家公貂户都享受一套黑森林”。贡貂分为三类,不收,但割下一爪,允许交易。奖项分等级,卡拉达赠送一套无扇肩的官服,卡桑达赠送一套官服,儿童赠送一套缎袍,白人(丁白)赠送一套蓝色羊毛和蓝色布衣。
19世纪初,日本学者宫古为考察库页岛和黑龙江省而收集的《东塔塔尔之旅》一书,详细记述了他亲身经历“贡貂赏黑丝”的史实。在“赏黑丝”的城市里,“先是下级官员出了大门,叫朱彝的卡拉达和卡戴珊单独依次进入办公室。三个高官,坐在台上的三个凳子上,接受了贡品,摘下帽子,跪了三次,献上一张貂皮。中级官员介绍完来访者后,就拿着礼物向高级官员赠送。仪式结束后,你将得到奖励。一卷用卡拉达织锦,四卷用卡桑达缎品搜,四卷用普通彝、三尺梳、针、锁、丝巾、红绫的防棉布”。卡拉达是什么?是一个姓氏的长度,也就是族长;卡桑达是什么?是战车的长度,也翻译成乡长。清政府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对黑龙江流域偏远地区未纳入八旗的少数民族实行了喀什制度。就是利用原有的区域组织和宗族组织建立卡拉达和卡桑达。18世纪初,去过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的日本学者说:“去东大(黑龙江下游)的地方,有法耶卡、山丹、赫哲族、吉门、艾诺等彝族。一般各部落都有卡拉达、卡桑达指挥当地彝族。”卡拉达和卡桑达大多是世袭的,受三姓指挥,负责朝贡、供应尊号、执行清政府法令等差事。
一套“黑丝”不仅仅是一件衣服。雍正十二年(1734年),宁古塔将军衙门咨询三姓,说:按规矩,给出萨哈林岛法耶卡武林,姓一蟒缎,白绸四尺五寸,妆缎一尺八寸,红绸二尺五寸,家用机布三尺一寸;棉袄裤子需要一块呢子,四尺白布,二十六条棉花;附散毛青布各四匹,汗巾、韩式布各一帖,三尺绢衬各两块;两顶帽子、腰带、靴子、袜子转换成呢子;梳子和滤网各一个,针各一个,包头各一个,腰带各一个,三双,棉线各一个,棉线各一个,四块钱,纽扣各一个,桐油盒各一个。给乡镇长的材料和附带零散材料略少于前者;给孩子送缎袍所需的材料,附带的散料和白袍散料依次减少。
尽管衰落了,丁白得到的一套“黑丝”还是相当丰富的:两块呢子,三尺五寸韩式布,一尺三寸缎子,两尺五寸红绫,两件相当于两块呢子的长棉袄和长裤,四尺白布和二十六块棉布,还有两块零散的呢子,五尺汗巾韩式布,两块三尺绸里子,帽子,皮带和靴子。
这么大方,朝廷每得一件貂皮,就要十多两银子,相当于一个知县半年的工资。投稿人都很清楚这个账号。当时换一只牛要十几只水貂。丰厚的回报激发了投稿人的热情。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统计,三姓的数量从原来的148个增加到2284个。
为了方便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的民众,清政府设置了专职官员赏黑丝。黑龙江中下游各族人民定期向清政府捐献水貂等土特产,而赏黑丝的官员则定期在黑龙江下游的齐集(今俄罗斯马林斯克)、莫尔奇普鲁乡(今俄罗斯共青市)和德朗(今俄罗斯Cevo利特温)设立临时“丝城”。
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十六日,三姓副都督衙门派笔帖式董三娜到齐集喀山,朝贡亚雅·卡德、都瓦哈、、绰民、书龙·开鲁、陶等148户被评为武陵、收貂户。姓氏6个,长姓氏6个,乡镇18个,孩子2个,白人122个,贡貂皮148张,上年欠貂皮53张。总共收集了201张貂皮。
(三)中国丝绸在东北亚的贸易
据清代文献和出土文物记载,喜爱黑丝和民间贸易的丝绸品种有:蟒袍(龙袍)、大红盘金蟒袍、女及肩袍、无袖露肩衣、朝衣、缎袍、缎衣、蓝毛绿布袍、无袖露肩衣用蟒缎、朝衣用蓬缎、缎用蓬缎、各种织锦片和妆缎布、被子、被套、布、呢子、 长袍用蓝呢子、衬衫呢子、裤子呢子、白布、汗巾用韩式布、家用机布、丝绸、棉线、棉花、帽子、袜子、皮带、腿带、包头等。 数量巨大,规模极大。风格方面,有希迪绣袍、龙袍、狄青绣袍、黄龙绣袍、狄青龙袍、希迪袄、高第袄、希迪龙袍、希迪满洲服、粗绿绣袍、山丹锦巢父、夏衣锦穿衣、山丹服、夏衣锦。
中国丝绸的魅力使其不胫而走,于是山丹贸易出现了。山丹是库页岛和北海道人对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的称谓。为了获得中国丝绸,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夏伊人)通过交换货物进行山丹贸易,中国丝绸从北海道流入日本。日本称Ku为“北方虾地”,所以称中国丝绸为“虾锦”。
日本博物馆里有很多种“夏一锦”。从色彩图案来看,有红牡丹图案、龙图案、桃龙图案、紫龙图案、樱桃龙图案、老鼠龙图案、黄锦图案、菊花图案、黄龙图案、白牡丹图案和飞龙图案。从款式上来说,有明黄色长毛绒,红色毛毡,大毛巾,袖子,七彩袖,古袖,七彩袖,七彩袖,古袖,飞天袖。
(4) 东北亚丝绸之路路线
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理着东北亚的丝绸之路事务。他们千里迢迢从山海关赶来欣赏黑丝。经考证,具体路线如下:
(1)盛京丝绸之路(一段甲):山海关-凉水河站-东莞站-宁远站-高桥站-何小玲站-十三山站-广宁站-小黑山站-二道泾站-白七堡站-巨流河站-老边站-盛京(沈阳市)。
(2)盛京总丝绸之路(第一段B):锦州-福州-盖州-海州-辽阳-盛京。
(3)盛京江军丝绸之路(第二段):盛京-陆毅站-高黎屯-开元-花棉街(以下简称吉林将军)-西厦站(现吉林市龙潭山)。
(4)吉林将军丝绸之路(第一段):花棉街-冶河站-克苏站-阿尔坦埃默里站-伊巴丹站-慈欣站-伊尔门站-苏登站-妮莎站。
(5)吉林将军丝绸之路(第二条甲款):霓莎站-二海木站-二一湖站-推焦站-奥莫绍洛站-Birhan河站-沙兰站-宁古塔站。
(6)吉林将军丝绸之路(第二段乙):西厦站-腾格尔热库站-蒙古克伦站(今吉林省玉树市泰安乡)-拉林多环站-萨古里站-威客图站-赛乐福图站-佛胜站-富春站-蒙古ku站-鄂尔多斯木勋站-庙嘎山站-三姓市
另外,黑龙江将军开通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南北驿道:北路是齐齐哈尔到爱辉市,南路是齐齐哈尔到茂兴站。康熙王朝开通了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的驿道和摩根至阿拉善的驿道。
这条丝绸之路一直持续到俄罗斯入侵。
(作者朱立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组副组长,吉林省松花江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满族学会会长)
参考文献[/s2/]
(一)《明清东北亚水路丝绸之路与虾锦研究》(杨洋)
(2)《赫哲族进贡清朝、收贡、停赏黑丝的发展历程》(刘中伯)
(3)《东北亚丝绸之路初探》(傅朗云)
(4)《中国历史上的东北亚丝绸之路》(颜志杰)
标题:(文化)东北亚丝绸之路与清代“赏乌绫”制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