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0 08:08:01 阅读:

本篇文章2620字,读完约7分钟

海派文化,被称为上海的城市精神,沉淀了上海百年发展的精髓。今年是谢之光、林风眠和关良诞辰120周年。在同一时代,以不同的艺术路径,绽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光彩,但同时又将传统中国画带到了现代,带来了令人惊叹的新境界,共同树立了海派艺术的新标准。

近日,上海国画院与《文汇报》联合主办了“海风迹象——谢之光、林风眠、关良诞辰120周年展览”,该展览在上海国画院美术馆展出至7月12日。本次展览以近百幅作品回顾和梳理了三位海派大师的艺术人生,其中以谢之光船厂为主题的大型绘画、林风眠的大型仕女画、关良的众多戏剧是罕见的,或者可以揭示出他们忽略的一些方面。上海国画院院长肖恩告诉记者:“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三位海派大师的作品时,我们不仅要看他们的笔墨和图式,还要看他们探索中国画现代化的方向和思路。这些做法的可能性可以给今天的艺术创作带来很多启示。”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三条不同的艺术道路最终导致了中国画的现代化

肖恩指出,展览最有趣的一点是,观众可以从许多直观的作品中看到谢之光、林风眠和关良是如何最终以三种不同的艺术路径将中国画推向现代化的。

谢之光的艺术探索之路是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发扬光大,推向极致。令人惊讶的是,谢之光实际上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一生的艺术风格跨越了很大的距离,无论是主题还是风格,都表现出了一贯的、自成一体的创新精神。在艺术生涯的早期,谢之光以年画最为著名,他的素描基础和色彩基础都很深厚。他作品中的月卡女性,有着桃花般的容颜和迷人的魅力,引领着海上的审美时尚。新中国成立后,他绘制了新的社会风格和新的时代形象,通过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主题转变,引起了一系列技术和思想上的变化,也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晚年的谢之光,简单地把写意水墨画玩到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状态,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展出的作品如《书桌上的闲暇》、《自然》、《孤帆》、《菊花》等,用笔得心应手,表现出漫不经心和兴奋之情,让人一瞥谢之光的探索。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打通东西方绘画,简单去掉画前定语,是林风眠在艺术实践中的尝试。林风眠“绘画的本质是绘画”的思想比他毕生探索东西方艺术的理解和融合更能体现他的艺术境界。他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努力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留学期间,林风眠如饥似渴地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的营养,创作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然而,也正是在那里,他的老师杨师鼓励他在中国艺术丰富而优秀的传统中挖掘宝藏。林风眠逐渐完成了东西方绘画与画面抒情性的调和。他的画多采用方形构图,颠覆了传统中国画的非即时构图公式,获得了一定的现代感。这次展览中有林风眠最典型的作品《一束花》《春天》《农家乐》《淑女》,都让观众看到了诗人艾青在《彩诗》中评论林风眠的画作时所感叹的:“还有嫩绿的杨柳,秋天的橙红,荒凉的野渡口,渔人拉网。”林风眠的非方形构图作品也很少出现,给人惊喜。一个“舞”,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有代表性,也很少见,高1.22米,宽0.725米。它描绘了两位女士,一位站着跳舞,另一位在地板上弹钢琴。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关良的艺术之路在谢之光和林风眠之间。他将“笔墨”从文人画的标准中解放出来,走向点、线、面更为广阔的“有意味的形式”。关良早年留学日本,沉浸在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回国后,他迷上了水墨画。他的艺术由西画、东画、国画转型而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他开始了一代又一代沾沾自喜、健忘的戏曲人物。这样的画通常规模较小,只有一两个人物。他们笔法粗心。乍一看,它们像是孩子们的涂鸦,但学术界认为它们生动、易于举重。刘海粟曾直言:“何()画人在行动,有思想有感情,互相呼应。少则一个人物,多则一个人气,根本不是空,而是充满活力,或者说空气流动的戏剧。甚至有一个武侠(打手)跑龙套的进了剧,和主角交流。不坚持,不做,怎么画都很醒目,有回味。”此次展览不仅汇集了的标志性戏剧和绘画作品,如陆的《倒柳》、《十五贯》、、的《步丘》等。,但也展示了他的一些极其罕见的戏剧和绘画作品,这些作品要么很大,要么有很多人物。比如70年代创作的只画一角的《歌剧人物》,高达1.35米;1977年创作的《孙吴空闹天宫》有多达九个角色,外加一只小狗。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表情散落在画框上,颇具动感。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从他们的艺术探索中,我们可以读出为人民创造的真谛

展览值得关注,其实也包括了一批与谢之光、林风眠、关良并肩发展的艺术前辈。肖恩指出,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化转型的不仅仅是以谢之光、林风眠和关良为代表的三个方向。“这种探索与当时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同步,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责任”。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庞飞告诉记者,谢之光、林风眠和关良是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时首批被任命的画家。虽然他们的艺术创作和风格不同,但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热情地拿起画笔,真诚地描绘现实生活,为那个火热的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这些作品大多不为观众所熟知,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为人民创作的真谛,也可以看到被自然流淌的情感所感动的前辈画家在技法上的探索和创新。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谢之光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高峰,在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个展览中,人们可以看到几十部这样的作品,如《浦江春潮》、《祖国的眼睛》、《白里透红的心》、《拆旧轨》、《铺新路》。其中,“万吨水压机”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1961年江南造船厂成功建造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时,用传统的笔墨描述庞大而复杂的金属结构、机械设备、厂房结构和工人操作,令人大开眼界。《造船厂新面貌》是与程世发、颜等画家的合作作品,体现了画院集体创作写实题材的传统。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林风眠开始创作以人物为主体的写实绘画。这次展出的《渔女》《农妇》《菜农》《读书声》都是例子。有趣的是,这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仍然可以在他的绘画中清晰地看到,比如他对强烈的颜色、圆形的形状、粗粗的墨线和抒情的东方情调的偏好,尽管劳动的主题与林风眠以前擅长的女士和其他主题有很大不同。就连特立独行的关良也描绘了现实主义的主题。这个展览里有一张他在20世纪60年代画的阿尔巴尼亚舞蹈的画,是在当时阿尔巴尼亚歌舞团访华的影响下创作的,和他开放的创作心态不无关系。作品的构图、布局和表现手法与关良标志性的戏剧和绘画十分相似,但人物的服饰生动地表现出他们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五位舞者,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高度。

(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标题:(文化)火红年代留下美术珍档,我们读懂了什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