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0 14:00:02 阅读:

本篇文章6428字,读完约16分钟

罗中立神父写道

现代艺术是启蒙运动开始以来,赋予现代社会人们平等的审美权益,体现艺术个性化意识的艺术舞台。由于每个国家进入现代社会的时间顺序不同,每个国家解决的现代性问题也不同,所以现代艺术的解决方案也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所提出的一个艺术命题。它不仅是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转化,而且中国思想文化的启蒙本身也是五四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晶,这决定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必然存在中国特有的现代性命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全球与地方的矛盾,是如何表达现代社会主体——人的精神变化。事实上,面对现实,表现人性,歌颂光明,揭露丑恶,塑造人民,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现代性转型最具象征意义的思想内涵。新中国的成立更广泛地推动了大众艺术运动,更深刻地实现了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更积极地推动了外国艺术的本土化,更清晰地凸显了中国现代艺术在全球艺术发展格局中的经验。这是新中国艺术70年书写的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篇章。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大众艺术的转向:社会主义社会人性的审美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白费了。不仅有对高等艺术院校的接管,旧教学体系的创新,还有艺术创作思想的引导和转变。但是对于新政权建立的现代社会来说,人性审美解放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作为这个新国家主人的劳动人民获得平等的、普遍的审美权益。1949年11月26日,中央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年画工作的指示》。这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第一个艺术作品法令。指示强调,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旧年画的改造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普及文艺的一项重要成果。以传播人民民主思想为内容的年画已被证明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形式,富有教育意义。该指令颁布后,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机构、艺术团体和专业艺术家积极响应。在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一个全国性的新年图片展在of/きだよ.举行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年画”之所以冠以“信”字,在于这种大众艺术必须摆脱封建迷信、才子佳人等旧年画内容,更新为新社会所崇尚的思想文化。1951年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严格处理旧漫画》,严厉批评各地反派书摊上出现的封建、色情、迷信的旧漫画,要求改进和加强漫画的绘制和出版。因此,在北京成立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在上海成立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都设立了漫画编辑室,成立了漫画创作团队,成立了漫画出版社。据1954年统计,年画、连环画、大字报四年总销量达1.8亿多册,仅报刊杂志就出版了6800多种年画、连环画、大字报;从1949年到1962年,出版了12700多本漫画书,发行量超过5.6亿册,几乎达到了当时6亿人口的中国的1册。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中国大众艺术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当时社会的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娱乐活动相对较差。年、连、玄、满等绘画作品在丰富人民业余生活、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月卡和绘本的转型也促进了年画、漫画、海报和漫画的现代转型。新中国月度画家金梅生、李慕白的《蔬菜瓜果蔬菜产量更高》、《女排夺冠》等名作,本月仍采用毛笔水彩画的经典形式,但其人物和题材却充满鲜明的时代特色。连环画的创作既有许、、、、、、程世发等传统素描的画风,也有、何猷、、丁斌曾、徐勇等传统线描与写实造型相结合的方法,还有、陈延宁、唐晓明等用西方绘画语言如素描、版画、水粉画等创造的新造型。通俗艺术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普及和画面内容的通俗易懂,还指创作从业者的门槛低、参与面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黄金时代不仅造就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代漫画家,也从漫画家中造就了杰出的中国画家和油画家。漫画《枫树》《人到中年》开启了新时期“伤痕艺术”的画风,海报《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生产力》激发了一代人的高考梦。流行艺术如念、连、玄、满等。20世纪80年代再度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它通过艺术的普及起到了启蒙思想、解放人性的作用。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现实主义人文关怀: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赋予人民以平等的审美权益,这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基本含义,也必须体现在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上,即以人民为艺术审美对象。中国画,无论石窟壁画,庭院画,文人画,都不是基于宗教信仰,皇权,贵族享乐。所以中国画的现代性首先表现在现代社会主要劳动人民的审美照片上。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提倡写实的创作方法,引入写实的造型语言,借鉴现代主义的一些概念来表达现实的人文关怀。在新中国70年的中国画改革历史中,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题材得到了创新性的改造。他们的“创新性”不仅表现在生活方式、人物形象、气象意境等方面对现实社会的生动表达,而且表现在笔墨语言、形式形象、媒介技巧等方面对传统笔墨节目的突破和创造。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徐悲鸿、蒋、的水墨写实人物画始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70年的整个过程。一方面,体现在这种以徐绛系统为主要教学模块的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中;另一方面,70年来中国人物画所造就的经典名作和名师,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体系的个性化探索。天蚕土豆、李奇、杨之光、姚有多、王生烈、陈箓、周思聪、杨力舟和赵琪都是这一制度的代表。新浙派人物画与它不同,但并不弱化素描,而是更接受素描风格。其笔墨语言借鉴并不完全是以传统山水画语言为徐绛体系,而是以花鸟画“钩花叶”为其笔墨借用重点。代表画家有李、周长谷、、顾胜岳、刘文熙、、、冯远等。从素描进入人物画的叶、黄舟,一方面以新疆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为创作主题,另一方面探索西方绘画中素描线条融入水墨人物的程度。从《人生第一次》、《八女投河》、《祖辈四代》、《辛苦》、《野雪》、《人与总理》、《太行铁壁》、《一片土地》、《人生》,这些作品塑造的人物和领袖形象也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汉字随着民族的崛起而发生的巨大精神变化。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也深刻影响了70年来山水画从孤独寂寞的文人画到歌颂祖国千变万化的大好河山的转变。1954年,李可染、张定开始画山水,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的兴起和岭南画派的复兴。傅抱石《山河图要细》,石鲁《迁陕北》,李可染《漓江无物》,钱松喦《常熟场》,关山月《煤都》等。,不仅解决了传统笔墨在写生过程中获得的新创造,也解决了他们的山水在审美意境中的精神品格,这在传统文人画中从未表现出来。傅抱石“思想变,笔墨当变”的思想和石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实践,成为70年来山水画现代性转型的基本思维方式。始于1985年新一轮艺术浪潮的关于中国画命运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画发展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横向比较的视界,中国画改革在表达现实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探索实验水墨与形式净化。城市景观和抽象水墨成为中国山水画再次展示现代性的另一种方式,这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水墨媒介如何应对信息社会的图像审美体验的边界突破。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将花鸟画从写生转变为写生,不仅展现了鲜活的诗意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笔墨探索。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华南热带雨林花鸟画的表达,花鸟画的文化审美内涵从个性符号转向对自然和生命意蕴的表达。由此引发的工笔画复兴,不仅将花鸟画拓展到了材料混合和形式净化的方向,也迎来了90年代末和21世纪的工笔画黄金时代。从潘絜兹、徐启雄、陈白一、江采萍到朱理存,民俗装饰的绘画风格已经深入到描绘现实中人们的生活,表达消费时代的城市精神生存。从贺佳莹《秋鬼》中都市女性的表现到李传真《工作间》中都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从徐磊《分昼夜》中的超现实主义隐喻到张健《桃系列》中体现的女性主义艺术,工笔画成为当代中国画中最具先锋探索意识的语言。显然,工笔画的繁荣不仅仅是素描和渲染绘画语言在写实造型和意象借用方面的广泛开放性,更重要的是它回应了消费时代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一些精神需求。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人们当代精致的生活,而且切入了对人类心理的描绘,是中国画更深刻的现代精神呈现。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整合与重构:外国艺术的本土化

从更深层次来说,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西学东渐”形成的文化飞跃现象。其中,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求真的再现艺术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性思想基础。“科学精神”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灵魂,也成为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核心命题。所以中国艺术引入欧美艺术不是局部的、短暂的,而是整体的、持久的,甚至深入骨髓的。几乎所有的欧洲艺术类型和传统都被中国视为学习和移植的对象。从油画、水彩到版画、雕塑,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外来艺术在中国的生存和重新崛起。1949-1977年,苏俄艺术的引进是唯一的参照对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正开启了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艺术创作;自1978年以来,欧美艺术得到了全面的观察,从文艺复兴初期到现当代艺术,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多元化的艺术格局。这种多元化的艺术景观也明显不同于欧美以当代艺术为中心的情况,它揭示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性特征,即外来艺术不受“他者”艺术演变时序的限制而被本土化,被“我”所选择和使用。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油画受到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启发,产生了罗的《地道战》、的《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的《山河三千里》、的《刘胡兰》、的《开国大典》、詹建军的《创业》、孙子熙的《天安门广场》、王文斌的《夯歌》、文保的《四姑娘》等。这些作品从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角度再现历史,描绘现实,塑造英国模式。他们的真实不是场景或原型的复制,而是画家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对英雄和领袖的敬仰,对当时劳动人民的赞美。艺术家们用对新中国时代的激情诗意化的是历史和现实。因此,这个时代的真诚与质朴,无疑成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中国化的最深层背景。真正的艺术是思想真理的反映。拉开新时期艺术思想解放序幕的也是对现实的重新定位。当程的《1968年月亮上的雪》、的《父亲》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轰动画坛,传遍中国时,人们才意识到油画艺术的真正魅力不仅仅是表现手法的再现,而是唤起了整个社会一种潜在的思想和情感。油画像地下涌动的炽热岩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把这个民族的精神引力从一个时代带到了另一个时代。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新中国版画既有延安窑洞传统,又有上海亭子间风格。北大荒油皮、江苏水印、四川版画三大流派,通过生产建设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发酵,让新中国的版画看起来更加生动饱满。赵梅的《北方的九月》、黄碧墨的《在黄海垂钓》、黄忠铁的《不归河》、李焕民的《黄金大道上的第一步》等作品,用朴实的农垦生产表达了那个激情时代的诗歌,他们娴熟的艺术语言也通过借鉴厚重的油画、典雅的中国画或从中国传统版画中吸取养分,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版画的现代意识更多地体现在对少数民族原始状态和城市精神的探索上。王华祥的《贵州人》、张敏杰的《城墙上的舞蹈》和陈奇的《荷花作品》都试图创造一种陌生的视觉形象来呈现一种深刻的文化意蕴,现代性也从劳动诗转向了对逐渐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的心理表征。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由留法雕塑家刘开渠、华天佑、王林翼、曾竹韶等引进的写实雕塑,率先在新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腰座周围创作出浮雕。他们写实而优雅的汉白玉雕像因为凝聚了中国革命的艰辛,成为新中国雕塑最经典的民族形象。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的影响下,由鲁美雕塑系师生创作的《潘和的艰难岁月》、《钱绍武的道路之歌》、《叶毓山的毛泽东像》、《农业展览馆的雕塑》等。,已经成为当时可以触摸的精神地图。无论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引入,还是苏联的造型,这些雕塑因为固化了一个时代民族崛起的精神面貌,所以体积宏大。虽然欧美现当代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受到广泛影响,雕塑的个性、概念和多媒体越来越自觉和拓展,但其现代精神并不限于对抽象形式的探索。曾程刚的《鉴湖三杰》、《黎明明的崛起》、《文楼的竹子》和田金铎的《走向世界》,使人们看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语素的探索和中华民族复兴精神的塑造。就像洛阳龙门石窟卢森纳佛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一样,雕塑、油画、版画、水彩等外来艺术门类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中早已转化为中国文化的血肉,而“本土化”的引擎始终来自于中国现代精神的内在驱动张力。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与世界艺术的发展趋势:在平行互动中凸显中国经验

1989年黄永平在《洗衣机两分钟》中展出其装置作品《中国绘画史与西方现代艺术简史》时,不仅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悄然兴起的当代艺术类型,还通过《中国绘画史》与《西方现代艺术简史》的“混洗”表达了中国艺术与全球艺术融合的理念, 这也预示着中国艺术与全球艺术互动发展时代的到来。事实上,“85艺术新潮”热切地与世界艺术融合的愿景,在21世纪中国经济繁荣和综合国力增强后,终于获得了新的转折点。 21世纪以来,不仅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学展、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等国际艺术展览和艺术博览会对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国创作的上海双年展、广州双年展、北京双年展和台北双年展也使中国艺术家和国际当代一线艺术家能够共同演绎艺术全球化景观。徐炳、蔡国强、陈震、黄永平、顾文达、严培明和邱志杰成为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理念、创意和媒介标记,用装置、图像、概念等新媒体艺术创作出作品,这就是艺术全球化所标志的艺术类型。但有意义的是,他们被称为全球艺术类型的作品,都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和文化密码。他们的当代艺术在创造个性的同时,揭示了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事实上,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繁荣将真正把中国文化和艺术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这体现在中国艺术发展与世界艺术的对立趋势上,其时差和文化差异正在缩小或归零;这也表明中国艺术并没有完全被动地遵循现有的全球化风格或标准。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和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理念越来越显示出中国人对全球和本土构成的体验。就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而言,这个民族非常善于兼顾内部修正和外部延伸的文化策略。“内修”就是不遗余力地学习和创造性地改造中外艺术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抛弃、颠覆或另辟蹊径。以靳尚谊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油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的兴起几乎与85艺术的新潮流并行,体现了中国油画在本土化过程中回归欧洲油画传统所产生的审美理想;21世纪的全球化使许多中国艺术家关注外部世界新艺术的发展,但此时此刻,以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冷峻为代表的中国写实油画派却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他们对可再现写实油画的探索,不仅是对新兴都市文化精致、高贵、丰富审美情趣的回应,也是对图像时代写实油画独特造型特征的审美意蕴的探索。然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工程的实施是建立在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的广泛基础上的,或者说,这种现实主义美学只是这个民族崛起所需要的一种史诗般的艺术感受。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外展”是指当代视觉文化对传统艺术媒体的创新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油画、水彩、版画、雕塑等的创作上。,也体现在中国艺术家善于将概念、图像、复合媒体等当代艺术元素转移到传统艺术门类。水墨画和水墨艺术是中国绘画范畴向当代艺术转型的案例。水墨画消解了中国画的笔墨规则,拓展到泛书法写意的领地。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思想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使水墨画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中国精神的现代绘画。水墨是当代水墨艺术。徐炳、顾文达等多位外国艺术家对水墨画理念的创造,使水墨画成为一门风靡国际的艺术,中外架上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弥补了欧美当代艺术的独特性,无疑是中国现代艺术为世界艺术发展提供的最宝贵的中国经验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回顾新中国美术的70年,虽然中国美术的现代演变充分引入了西方再现现实主义艺术,并有意借鉴欧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但中国美术的现代价值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精神更密切相关,通过在现实主义审美关怀中呈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人的形象,展示了中国社会现代人文精神的变化。新中国艺术70年来的巨大成就,塑造了中国艺术现代性作为“剧作家”在塑造人的形象过程中的自我形象。

(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标题:(文化)新中国美术70年:形塑民族崛起的艺术精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