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10:52:01 阅读:

本篇文章5443字,读完约14分钟

李玮,生于1964年。他是一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10多万本古籍,包括《寻宗》、《寻诗》等。回答者提供的图片

四月是阅读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图书相关行业带来了创伤。在这个特殊的四月,我们应该如何定义“读书”的意义?

藏书家李玮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因为我在书中得到了安慰,所以我可以选择相信,人们今天遇到的困难一定会过去。”

李玮的微信头像是一头猛犸。据说,重达12吨的猛犸象曾经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大约一万年前,猛犸象相继灭绝,这被认为是冰河时代结束的标志。用它作为头像的李玮说:“是的,就生命概念而言,我是一种灭绝的动物。”

这意味着他总是活在过去而不是现在。他寻找一个红尘中已不存在的世界——他在天津和北京的住所里收藏了多年的10多万本古籍。

北京大多数书商、书店老板、收藏家、拍卖行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个书卷气十足的人,多年来寻找各种古籍的下落和古人与古籍有关的痕迹。他对图书馆和图书馆主人的理解,远胜于当下时髦的东西。几年前,为了寻找一座古老的纪念碑,他甚至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左脚。

他不在外面搜的时候,每天像钟表一样在画室里阅读和整理古籍,写关于找书和读书的文章,家人则帮他完成,上架,除尘。他不看电视,全家人都不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被占领和阅读的那堆旧文件成了他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然而,今年避难所也受到了突发疫情的冲击。

目前如何定义阅读的含义

解放周末:疫情让城市生活暂停了一段时间。你熟悉的一些书店、书商、书友会怎么样?

李玮:不久前,我看到布依族书店的老板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寻求图书爱好者的帮助。一开始我以为书店经营遇到了困难。后来打开,书店实体店租约到期了。老板要想在4月底前找到新店,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选址和搬迁。众所周知,实体书店的存在压力很大,这次疫情更增加了他们的困难。

像这次,因为疫情的原因,布店很多工作人员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全面值班。听说老板一个人在处理订单,打包邮寄等。疫情期间进出不方便,也不容易马上找到新的合适店铺。虽然政府对实体书店有一定的补贴,但仍然担心很多书店会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

解放周末: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太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此刻,谈书店生存,静静读书,有什么重要?如果我们现在在读书,应该如何定义“读书”的含义?

李玮: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与生活所需的其他东西相比,阅读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书店和书从来都不是必需品,也永远不能“雪中送炭”。但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除了生存,还需要生存。人需要有质量的活着,这种对质量的需求就是精神需求。

的确,一个人的身体一旦湮灭,他的思想就没有载体了。但人只要有气息,总是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滋养。

面对疫情,大家都感到恐慌。但是人不能一直活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不能让自己一直恐慌。而且大部分普通人既不能上前线救死扶伤,也不能在后方参与药品研发,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你改变不了现实,你只能改变对现实的态度,这就需要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力量,需要读一些书。因为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总是需要自信,相信正在经历的一切终将过去。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从某种角度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可以有一些乐趣,因为这个人有选择的权利。外界环境看似按了暂停键,其实是个人学习的好时机。哪怕这会儿看一点闲书,静下心来也是好的。或者看一些可以增加能力的书,这样爆发后才能提高能力。

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所以我可以选择相信,今天人们遇到的所有困难,包括书店遇到的所有困难,一定会过去。

这本书到底装了什么

解放周末:疫情刚发生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威利:这当然是谎言。我做事有计划。我通常会安排接下来几个月的事情。明年是孔子逝世2500周年,所以几年前我就和出版社讨论过以搜索的形式写三本关于孔子的书。本来打算二三月份去山东,四五月份去河南。我提前订了机票和酒店,但是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一下子去不了任何地方,机票都退了。

一开始我觉得很苦恼。在家里,即使拿着书,我也看不懂。但是稍微冷静了一下,我还是决定去工作室拿几本书来整理。我家住在北京朝阳区,书在丰台区的画室里。刚想去的时候听说我工作室所在的小区有确诊病例,所以连工作室都去不了。所以最后我就呆在家里慢慢完成了其他一些过期的稿子。我渴望完美。我过去没有完成很多手稿。这一次,有时间的时候,我只是慢慢弥补他们。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解放周末:17年前,你也是靠在家看书度过非典的非常时期吗?

李玮:是的,当时我在北京经历了整个非典时期。当时北京的情况相当严重,导致北京人去外地的时间很长。但疫情已经扩散到更大范围,民众恐慌更强烈。我能感受到身为武汉人和湖北人的心理压力。既然是同胞,就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一把盐。

从历史的长轴上看,社会总是在进步,即使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最终也会成为过去。正是这个想法支撑了我的信心。我也想坚持做手头能做的事,这也是一个学者在疫情期间最好的选择。

解放周末: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藏书家和图书馆见证了包括战争、饥荒和瘟疫在内的重要历史时刻。无论他们多么热爱书籍,多么重视书籍,当外界发生变化时,藏书家也很难对其免疫。他们如何保护这些书?

李玮:过去,藏书家说书有四害:水、火、兵、虫。因为古书都是纸,纸最怕洪水、火、战争、虫。水火可以防,虫可以控,但战争不可预测。所以古人下大力气保护书籍。例如,在海宁的图书馆建筑燕芬草堂,主人姜为了保护书籍,把书藏在祖坟里。再比如常熟的秦铁青铜剑楼,主人瞿石把书装在船上,去了很多地方,希望这些书不会因为外界时局的影响而丢失。很多藏书家淡泊名利,节约金钱,几代人守护着这些书。为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藏书家的遗骸和图书馆建筑。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一方面,人们经常说我们的文化在历史上有多伟大。但是有多伟大呢?怎么证明呢?大多靠经典。但是我们经常忘记那些保护这些书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藏书家都会把书保存好,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保存好经典,才能让后人和其他人知道。

这些藏书家失去了所有的财富,有的甚至为了保护书籍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仅保护书籍,还保护我们所有人的文化记忆。

记忆是所有创新的基石

解放周末:我们经常谈论记忆的重要性。遇到一个应该被历史铭记的人,或者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大家都很肯定的说“历史会铭记”。但其实历史往往是健忘的。历史的真相有时会随着当事人的死亡而消失,许多应该记住的教训被遗忘。你在寻找古人遗骸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吗?

李玮:经常会有失望。事实上,在寻找古人遗骸的时候,我有七成失望。一方面,古代很多记载都是靠文字传承下来的,去实地考察后可以澄清一些谬误;另一方面,随着多年来城市的建设,许多古民居和文物因为没有经济效果而被拆除。

当我意识到我是在和记忆被抛弃的过程作斗争的时候,我缩小了搜索的范围。我找不到所有古代名人的遗骸,所以我去了书商、藏书家和图书馆建筑的较小分支。

印象比较深的是班固墓(32-92)。当我们谈到中国的光荣历史时,我们经常会谈到二十四史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历史上仅次于司马迁的历史学家是《韩曙》的作者班固。前几年在陕西宝鸡扶风县发现班固墓时,只有半米高,是一个三面有玉米地的小土堆。看完之后我极度失落。我心想:为什么会这样?班固不是比很多人伟大一千倍吗?因为这种心理落差太大,那我就愤愤不平了:为什么我们就这样把他丢下了?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还有一次,朋友带我去浙江嘉兴唐慧乡百花庄村,找清代藏书家朱彝尊(注:1629-1709年间,“浙西词派”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辰”,与王世贞并称“南北诗派”。他是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之一。声称拥有8万册图书。藏品上印有“这本书不好买,祝儿孙们,不要轻言放弃”的墓园,藏书楼命名为“曝光阁”、“谷腾书屋”、“藏书楼”。我看到的时候,连纪念碑都没有,但是墓前还是有一些石兽。我说:我能出钱让他立碑吗?其实也不行。有时候,寻寻觅觅,看着一些遗物消失在我们的时代,我很难过。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又如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注:1763-1825年,古今珍本、秘籍、珍本极其丰富。因只喜宋书,收藏宋代书籍百余种,名“宋主”。有图书馆、十里居、百艺歌厅、陶陶厅等。)是我心中特别重要的人。他是一个划时代的藏书家。前几年,我专门找苏州本地的朋友找黄皮烈故居,在一家丝绸厂。过了几年发现丝厂被拆了,当场就生气了。后来就成了酒店俱乐部。至于黄丕烈墓,我也去看了。根本没有坟墓的痕迹,只有废墟在那里。我确认是他的墓,因为记载他墓旁边是金圣叹墓。现在,黄丕烈墓已经是一个池塘,看不到其他痕迹。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这些年来,我走访了2000多个古代文人的故居、遗迹和墓地,不是为了考证——我不是专业学者。当然不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我在找他们,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前辈,他们保护着我们所有人的记忆。能有机会走到他们的坟前跪拜,让我成为一个敬畏的人,是我的福气。

解放周末:大众呢?整理这些记忆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玮:社会变化很快,也许太快了。现在很多地方似乎都很重视历史和文脉,开始挖掘城市的记忆,为了名人故里的称号产生矛盾。但本质上很多人不是在争论历史的文化价值,而是在争夺名人的经济利益。他们争取的不是真正的文化名人,而是有社会关注度的人。例如,在一些地方,争夺潘金莲的故乡或孙吴空的故居或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经济利益的竞争,与文化无关。

(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我深深地感受到,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红尘中,去做一些不功利的事情,也许我的行为只有在动物灭绝的时候才会做。

在我自己的寻找过程中,一路上有很多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很感激,但是我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和我一样的人,也没有遇到任何一个真正的同事系统的去做,所以我还是觉得很孤独。

我可以拍照,可以参观,可以写书,可以出书,希望大众关注并记住。就算某个著名藏书家的墓地变成了池塘,就算某个保护书籍的藏书楼变成了酒店会所,至少也要有回忆可以保留,古人的精神追求永垂不朽。

解放周末:为什么被人记住这么重要?

李玮: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死亡。活着,如果是死,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活着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所创造的价值。如果他死后留下的财富和资源大于他生前消耗的,那么积累的剩余价值最终将成为人类进步的基石。

我们古人说“李三”。人的一生,都要追求有所成就,要有德,要有言,要有立功。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拥有一个分子的价值。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人类记忆的基础上的。任何创新都只能在以往记录的基础上完成。

书的意义是帮助大家记忆。即使暂时看不到,只要保存下来,需要的时候可以看到,那么这个记忆就有价值了。

活着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解放周末:七年前,你在河南安阳灵泉寺寻找古迹时受伤。事故影响了你目前的搜索吗?

李玮: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现在左脚装了假肢,走路也很好。当我参观古迹时,当我必须爬山时,我仍然会受到影响。

七年前在灵泉寺,石碑突然倒下的时候,身边没有人,也没有人可以求助。我看见我的左脚流血了。我在地上找了一块塑料布包扎伤口止血,被路过的司机送到了山脚下的医院。后来就是因为塑料布太脏,伤口才被感染化脓。被送到北京去积水潭医院治疗的时候,没日没夜的睡觉真的很痛苦。前后做了五次手术,每次都看着左脚剪短。

后来好了,去了康复医院,不识字,就让家里带藏书家潘(注:1907-2003年,我是藏书家,版本鉴定师。保山大厦的业主之一,图书馆大楼。潘私人藏书六代相传,藏书达三十万册。在做康复的时候,他点了学校。

解放周末:从那以后你去过河南吗?

威利:我再也没去过事故现场。截肢后两年左右,去开封讲学,那是出事后第一次去河南。说实话,再站在河南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感慨的。人生可悲的是改变不了现实。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通过心理折磨度过一生?有时候,人最大的问题不是遇到困难,而是恐慌。既然恐慌的最大来源,死亡,已经想好了,还有什么能扰乱心情呢?

我经历过的意外,不禁让我想起生命是多么脆弱。古人云,死有生。但既然死亡如此容易,我决定不去管它。现在,我比事故前更频繁地到处访问和搜索。我想在活着的时候做我想做的事。包括疫情,加深了我的判断。

解放周末:你现在的知蓝斋收藏规模有多大?如果可以邀请,你会邀请哪位藏书家来参观你的书房?

李玮:我现在收藏了10多万本古籍。此外,还有一些新出版的书籍,我保存在住处的书房里作为参考书。

我国的收藏史经历了从私人收藏到公共收藏的转变。古代没有公共图书馆的概念。书籍的保存有赖于私人藏书家的保护。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过去图书馆的大量图书进入了公共图书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古代那么大的私人收藏,也没有可以和古代藏家相比的藏家。

我的书质量和数量在古代算不了什么。邀请古代藏书家来我家做客,我会深感惭愧。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参观楼(1650年被大火烧毁),这是钱鼎盛时期的一座藏书建筑。也希望邀请黄碧莉来我家做客。我想听听他对藏书的看法。

我会继续寻找书籍和古代遗物。不用找什么,写个小故事给后人。活着是一个经历的过程,一个诉说的过程,即使有些人的成就和贡献会被遗忘。而我们活着,靠的就是找书,看书,写书,就是为了记住它们。


标题:(文化)藏书家韦力:“因为我在书中获得了慰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