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鲁奖得主李修文:做一个“美学上的项羽”
本篇文章2123字,读完约5分钟
70后作家正在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支强大的中坚力量。2018年7月,1975年出生的作家李秀文当选为新一届湖北省作协主席,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作协主席。同年8月,李秀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10月16日晚,李秀文带着他最新的散文集《致江东老人》来到成都,并在文选书店进行了一次分享活动。湖北省作协青年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也与著名导演宁浩进行了交谈。
李秀文的写作风格尤为突出,在文学界广受赞誉。比如他在《山河袈裟》序言中说:“这本书收录的文字,大部分都是写在近十年的繁华路上,比如山镇、寺院画室、小旅馆、长途火车,都是为了我的山河。在这些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写下来。越写越爱写下来。把它们写下来,既是本能,也是即时的自我拯救。十年后,通过把它们写下来,我终于定下了自己的命运:唯有写作,不仅是苦难中的真信,也是旅行时的尴尬。”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李秀文的话不能掉以轻心...他的话苍凉而温暖,转过身来,逼着人的心。但是,原来人的心中有山川,有时间。”
新书《致江东父老》约30万字,其中包括《玉林三关》、《我也是逢场作戏》、《不告而别传》、《车站秘史》、《白杨树下》、《如何在人间》、《春哭》、《猿鹤》等十几篇散文。从孤独的民间艺人到和孩子分开的中年男人;从过时的女演员到流水线上的工人...
在李秀文眼里,“世界上所有的穷人都是可爱的人”。李秀文写了他们,力量,勇气和善良。就像他在序言中写的那样,“当我回望春天的黄河,看到渡船上生长的鲜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不禁又下定了决心:那些被吞噬被磨损的人,依然值得我的泥牛下海,重新打捞;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只要我下定决心,他们就值得一座丰碑。”
《江东致长者》作为一部散文集,有着独特的写作手法。李秀文打破了散文通常的面貌,运用各种手段将戏剧、音乐、电影、小说等元素运用到散文中,从而打开了散文的文体边界。
在谈到虚构与真实的关系时,李秀文认为他的创作只有一个真实,即审美意义上的真实,而不是散文意义和新闻意义上的真实。“作为楚人后裔,我期待荆楚风格的复活。希望从美学上还原“田文”和“山鬼”的传统。也希望从气质上,写下像项羽、屈原那样坚毅,能在现代生活中陪伴我们走下去的人。”
对话记录
“让中国古代情感在现代故事中复活”
记者:《江东致长者》是一部散文集,但故事性很强。为什么不直接写小说,选择散文?
李秀文:在我看来,小说跟不上时代。小说需要建立一个世界,但是建立一个世界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那么快。我不是诗人,所以选择散文来表达。当我进入散文时,我发现这种风格的空很大。
记者:在你的写作中,散文的概念和内涵发生了变化。你对散文的看法是什么?
李秀文:实际上,我一直怀疑“散文”这个概念。它在中国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它的内涵其实不是那么固定的。散文不应该是“形散而神散”的旧机械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文章”一词更宽泛、更自由。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散文完全有可能得到极大的拓展和丰富。至于怎么拓展,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散文”这个概念做一些变异。在我的散文作家中,我会运用各种技巧。比如散文集《致江东父老》,我就采用了口头禅、说书人、书信的方式。
记者:很多人看你的散文时,都会忍不住问一个问题——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
李秀文: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只有一个真理:通过审美和艺术达到的真理。在这本书里,我有一篇关于吃鱼的文章。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经历。后来回忆了无数遍,想象力也发展了不少。以至于最后我都不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正是这种体验让我嗅到了聊斋的真谛:表达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奇迹。我读了很久蒲松龄的作品,从他身上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从写小说开始。我想探索一种有效的写作方式。这种效力可能是通过散文。
记者:在你的书中,你写了很多关于普通人的苦难,评论家也认为你的作品朴实、以人为本。
李秀文:我一直质疑痛苦的廉价表达方式。我描述一个人物,其实是关心他的精神状态,关心他对苦难的超越,从而生出一种悲悯的心态。总的来说,我最想做的是让中国古代的情感,在一个现代的故事中,复活和重述。记录值得记录的人。对我来说,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
记者:你的文学启蒙是什么?
李秀文:我的家乡在湖北荆门。在常年洪水泛滥的汉江旁边,十种洪水没有汇集。逃荒乞讨的现象很多。讨饭滋养很多技能。有一些很有艺术性的戏文,语气很伤感。看了很多乞讨团的场景,就像看电影一样。剧团走了,我很失落,就去找文学书,和看一场戏一样的效果。
记者:你在艺术上的理想追求是什么?
李秀文:我来自湖北。我深受楚文化的滋养。作为楚人后裔,我赞同项羽、屈原“发展一种不以功利评价的人生”的主张。我确实有追随楚人楚风的艺术野心,做一个“审美项羽”是我的目标。
记者:这次与宁浩分享。电影方面会有合作吗?比如《江东致长者》的故事被拍成了影视。
李秀文: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其实合作不一定要以本书的故事为基础。也许我更愿意和他一起工作,一部他心目中的电影。《致江东父老》中有两三篇已经购买了电影改编权。但说实话,我不在乎它是什么样子。
标题:(文化)鲁奖得主李修文:做一个“美学上的项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