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3 08:36:02 阅读:

本篇文章3349字,读完约8分钟

2014年的一个下午,许在北京当代商城旁边的咖啡馆里,与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和另一位朋友聊天。当时他的小说《耶路撒冷》刚写完,销量还不错。在大家的聊天中,一个新的写作计划脱颖而出,他打算写一本关于运河的书。

2018年,这部名为《北行》的小说终于完成了。他的名著《跑遍中关村》出版已经12年了。这部新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都与以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京杭大运河有我们民族的秘史”[S2/]

文学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作家在少年时代都有一个精神“后花园”。在这个“花园”里,他们自由地玩耍,对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后来的作品中,这种神秘而原始的意义空就像一个幽灵,永远不为人知

许也不例外。在过去的21年里,贯穿徐创作生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运河。在水边生活的体验,对水的深情,让这种若隐若现的隐藏背景慢慢浮现。水,从幕后到台前,这一次,京杭大运河成了他作品的主角。

“小时候,农村没有娱乐。水是我们的天堂。可以去游泳,钓鱼,捉虾,挖藕,摘荷花,就是玩泥巴。你必须在水边。后来11岁的时候,我去镇上读了一年级。江苏最大的运河,石安运河,就在学校门口。苏北冬天很冷,水管冻住了,没水刷牙洗脸。渠急,温度高,水冒着热气。我们一群人会拿着脸盆跑到学校门口。你会看到一溜人蹲在那里刷牙洗脸。真的很壮观。因此,早期的许多作品都以河流为写作对象,如他的《花街》系列小说。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江苏淮安有一条短街——花街,古色古香的建筑,茂密的法国梧桐。他写的是花街和石码头...慢慢地,他发现写一个地方总是重复的,于是他沿着运河写得越来越远。他开始收集有关运河的知识,并沿着运河走了许多地方,这在许的文学想象中变得越来越长。水对他的意义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背景变成了审美对象。“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你不写,这个作用就会被忽略。一旦你把它当成审美对象,你会发现一条河可以带起你的一生。生活似乎以一条河为中心。如果你抓住了这条河,你就会抓住其他细节,或者你会看到轮廓。”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写多了之后发现运河越来越立体,对运河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京杭大运河对我们民族意味着什么?有了这种问题意识,许觉得“眼前这条河突然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轮廓。我觉得和长江黄河一样,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秘史。希望在小说中表达运河的历史和现在,表达日常生活和历史、审美、文化意义上的运河,作为主角来推动。”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开始就卡了。

以运河为中心和书写对象,体现了作家的野心和非凡的野心,但它不是一条简单的河流,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让全长1797公里、历史2500多年的大运河在纸上流淌。可以用什么来架构作品?毕竟运河本身不会说话。

人,只有人!

“如果你想写运河,你必须写人。2014年开始写《北进》。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探索作品的结构,把作品的大纲写在纸上,一项一项的罗列,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后来,我再也写不下去了。我从《北方》中走出来,写了《像海一样的城市》。最后形成了谢、邵、周、孙、马五家,加上小波罗、马福特两个洋人。”

无论小说结构如何,作家对小说结构的自觉追求是显而易见的。批评家徐刚认为《北进》的形式探索引人注目,有一种“整体性”。

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s2/]

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但受限于作家自身有限的经验,必然导致同质化和模式化,就像写同一本书写多本书一样。相对于老一辈作家丰富的经验,年轻作家在书写现实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一些年轻作家不断努力将目光从自己的哮天领域中抽离出来,将目光投向更深更广的历史,已经成为一个方向。

“我觉得一个作家要有艺术能力,把生活和历史呈现在离自己经历和阅历相对远的地方,要有把一些二手三手货变成一手货的能力,这是作家十八般武艺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还原当下生活场景的同时,能不能有还原历史场景的能力?”

许正在尝试这种努力。

“包括我在内的年轻作家,觉得写身边的东西很容易,换个题材很难。他们不只是磨牙跺脚。要一点一点的转移思路和想法,直到成熟成熟。我觉得这需要三个能力。首先,我们必须有能力把目光从我们的眼睛上移开,转向历史和一些重大的现实命题。其次,我们必须观察和思考我们搬到那里的历史或现实。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需要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有效地呈现观察、提问和回答。”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为此,许花了四五年的时间,不断地读书和散步,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京杭大运河南北长1797公里。他不止一次去过重要的地方,读过大约60到70本关于运河的专业书籍。

“我把书面材料和我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先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写出来。希望读者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不要觉得背后有六七十本书。”

他参观了苏州的金砖博物馆,了解了故宫太和殿地上“金砖”的烧制过程,于是小说中充满运河情结的周海国就应运而生了。在汝瓷的诞生地汝州,他从一位老工匠那里了解了火和泥的艺术,以及天蓝色瓷器是如何烧制的。在开窑时瓷器开出的悦耳声响中,许决定把放进小说里,于是他有了打捞运河中瓷器碎片的情节。

这些实地考察丰富了小说的历史感,细节的真实性是他的“实证主义”小说所必需的。“小说开头,我写了一个星期。小波进无锡市的时候,我旁敲侧击,找了一位老先生了解无锡的“吊桥”到底怎么了。后来我写光绪皇帝浪费水运的时候,特意请了一位研究清史的专家,想知道是哪一天发出的。”许对说道。这些读者看似无足轻重的东西,却是他费了好大劲才弄明白的。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但是除了具体的历史细节之外,碎片化的细节似乎更难整合。许陈泽的做法是“瞎子摸象”。

他说:“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现实。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就像盲人摸象。你碰两把扇子,他碰一面墙,另一个人碰四根柱子,另一个人碰一根绳子。你让这些人说话,大象的形象就出来了。于是我请各种与运河有关的人围绕中心讲故事。我不想最后对运河只有一个声音。不同的人眼睛里有不同的运河。不同的运河可以是接近真理的运河,也可以是真正的运河。”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小说描写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间教案、曹刚活动等历史事件。事件跨度100多年,人物多种多样。完整的情节单元通过拼贴形成一个碎片化的整体。在时间碎片的组合中,小说《运河》的主角逐渐变得清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历史”,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也体现在作家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上。他希望在充满战争和反抗的历史书写之外,用他的作品来展示那个时代中西方之间可能的文化交流和对话。

当时相机的传说广为流传,很多中国人不敢拍照。许陈泽设计了一个小波罗给中国人拍照的情节。首先,他命令一名囚犯拍照。大家试了试,发现他毫发无伤,于是有了运河边一堆人的合影。接触和沟通孕育了和解和理解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当代作家,如果我总是写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对立,那么我的历史意识是有问题的。”许对说道。

这种接触与交流的背后,从《午夜门》、《夜车》、《耶路撒冷到北进》等作品中,有着一致的比较视角。在被迫卷入全球化进程的晚清中国,许陈泽试图反思中国的历史现实。

“我想在异质的视野中看到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引入了两个角色,小波罗和马尔福,来看看1900年和1901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比如他们认为中国的餐具和筷子比西方的刀叉文明,这和我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希望能给读者一个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文化的视野。”许对说道。

与许同龄的年轻作家说:“我们很少真正触及中国的历史问题。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似乎总是愿意从他们身边拿起写作资源,比如写生活变化,比如城市生活,县城生活,城镇生活。令许陈泽钦佩的是,他走在了我们同时代作家的前面,对历史题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然而,在历史之外,照顾当下的现实才是徐写作的目的。邵与邵、与孙、谢望河等人物形象反映了农村经济、艺术生产、考古发掘等诸多方面的现实生活。百年前先人同舟共济,沿河北上的经历,在后世有着家族历史的宿命遗存,运河周围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正如评论家蒋菲所说:“一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不分中外民族,同舟共济,共迎历史的风暴,形成了一个有情感、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还是在同一条船上共同迎接历史挑战的‘命运共同体’吗?”(张)

(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标题:(文化)徐则臣:让运河从幕后走向台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