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正是我们需要的节俭主义」
本篇文章1377字,读完约3分钟
实付1分钱的勺子,新人红包的柠檬茶,签到领券后2元的拖鞋...差不多等于没钱的垃圾袋、靠垫、手机壳、笔记本都被四舍五入,很多买家都在豆瓣的各种“省钱群”里贴了“抄作业”。(中国青年报,9月14日)
为了省下一分一毫或者几毛钱的伙食费,老一辈人和小贩叫卖是常事,这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和节俭文化。同样的蔬菜或肉类,如果这个市场比其他市场有价格优势,很多大妈和爷爷宁愿忍受老冷腿带来的不便,也要多走几条街去采购。当超市开门或重要节日打折时,排队的消费者挤满了人。“跳跳族”想办法省钱,“薅羊毛”一直缺少文化基因和传统。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铺张浪费的现象开始出现,在一些领域和场所也非常突出,如红白喜事、红白喜事、餐饮消费中的铺张浪费等,与社会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光盘行动”的情况越严重,勤俭节约的情况就越严重,倡导新节俭主义就越迫切。曾几何时,“不议价采购”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消费观念,“不要价购物”成为许多人追求的新时尚。以“挖”为代表的节俭,被人们嗤之以鼻,也被认为是一种无礼和大胆的表现,无形中造成了很多隐性的消费浪费。比如劈砍方缺乏理性采购,买了很多实际不需要的东西。
节俭并不意味着吝啬或一文不名,而是不浪费“能省就省”。是传统美德,不是人的节操问题。如今,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许多人将“薅羊毛”式的节俭等同于吝啬。他们不欣赏“省小钱”的做法,但内心却看不起。他们不去想省钱的办法,反而对别人冷嘲热讽,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辐射效应很强的“圈子文化”。
节俭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习惯,也是一种优秀的理财能力。开源节流,用最少的钱实现最优质的采购,降低成本,提高采购的性价比,是对个人能力的综合考验。在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化时代,主动寻找“薅羊毛”购买特殊商品,要求个人掌握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在商家设定的大量复杂套路中找到规律和方法,使用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和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商家的营销方式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考验和提升。
网上流传的一个笑话是“我走过的最长的路是XX商家的打折套路”。曾经有人计算过一次网店推广的折扣,这是一个复杂且烧脑的计算问题。商家把手段用到了极致,相应的消费者也会变得更聪明。他们可以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省钱策略,从而变得更加理性和聪明。这其实是对更年轻的未来消费者的一种能力塑造。提倡、鼓励、参与“省钱”,已经超出了节俭本身的范围。
老一辈和老消费群体很难在新网购中发挥他们的“储蓄能力”,但新一代人是未来的主要消费者,继承和发扬节俭应该从他们做起。幸运的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消费受众,因为没有固定收入,追求更多的自我和高价值的商品,而成为掌握了高技能和策略的“挑挑拣拣的家庭”。以特殊价格经济为代表的新节俭,可以使“存钱养德”的理念和作风成为日常,是实用主义延续的基础,是节俭传承的源动力。
调查显示,64.61%的大学生有过“薅羊毛”的经历,大学生“薅羊毛”省下的钱有54.02%已经存下或有计划地存下,45.98%会继续购买其他东西消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参与比例,但另一方面,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把存钱当成一种幸福,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当务之急是建立在“从娃娃做起”的基础上,建立尊重节俭、厉行节约的社会共识,让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成为理性理财的高手,成为明智的存钱高手。(唐奇伟)
标题:「“薅羊毛”正是我们需要的节俭主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有“特色”的扶贫能长久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