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让我们仰望星空
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公布的物理学诺贝尔奖有一半颁给了“最先发现类日恒星的行星”。这一点也不出乎同行的意料。媒体“科学内幕”在颁奖前做了准确的预测。复旦大学物理学教授时宇预测,这一成就将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
“获得第一名”通过高精度设备
1995年,日内瓦大学的迪迪埃·奎洛兹和米歇尔·马约尔发现了第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在现代,许多人声称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但事实证明他们都是错的。”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家和教授周立勇告诉《科技日报》,“一颗围绕脉冲星运行的行星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
人们真正关心的是像太阳一样的星星。“这些星星离我们太远了,它们的光太亮了。望远镜只能看到这些星星。不可能看到它们周围是否有行星。”科普名人、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郑永春说。
Mayol和Queloz在1995年使用了“表观速度法”。周立勇解释说,利用恒星光谱的“红移”和“蓝移”,我们可以确定行星对其运动的干扰。就像妈妈和孩子握手,相对旋转。那个大得多的妈妈,看似静止,其实也在绕着两个人的质心转。恒星的微小运动使观测者看到光谱频率的变化(像运动的火车一样,汽笛会尖或低)。周立勇说,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和轨道。
"使用这种方法的不仅仅是Mayol和Queloz . "周立勇说,“他们率先突破,因为他们使用了良好的光谱设备,测量非常准确。”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还有其他几种方法,如“专家”开普勒空望远镜,它使用的是凌星方法。郑永春解释说:“就像日食一样,只需注意恒星发出的光有时是否被阻挡,就可以判断它们周围是否有行星。”
周立勇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力微透镜法”,是由中国天文学家毛淑德提出的。
“这颗行星最早发现于1995年,质量相当于木星的0.47倍,但它的轨道比水星小。大家都没想到会这么奇怪。”周立勇说,发现地外行星甚至“第二个地球”都得益于1995年的“刺激”。
周立勇说,马约尔和奎洛兹仍然活跃在学术前沿。
宇宙学大师
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詹姆斯·皮布尔斯是宇宙学中的泰山北斗七星。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皮布尔斯最著名的发现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后出现了微波背景辐射。事实上,加莫夫和他的学生们首先提出了这个想法,但皮布尔斯继续深化,并在如何计算辐射和如何获得准确预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说:“皮布尔斯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宇宙的大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扰动如何放大到今天在宇宙演化中看到的不均匀?他不是唯一的研究者,但他对物理过程的思考是清晰的,而不是数学上的。”
“宇宙学上很多人都在往皮布尔斯方向走,所以大家都认为他迟早会得奖。”陈说:“他的许多研究都是开创性的。就像张三丰在武侠小说里创立了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一样,他可以提出一套方法。”
陈说,皮布尔斯在学术会议上很常见。“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单纯的古典意义上的学者,致力于学术。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超过其他人。”
高波
标题:{教育快讯}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让我们仰望星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