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装花纹上的审美、情感与政治
本篇文章3837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国传统服饰中使用的图案不计其数:太阳、月亮、星星、珍禽异兽、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形文字...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思维相反,古代常用的图案往往是用整块布填充的,尤其是清代。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古代,图案越密,成本越高,佩戴者的身份越好;第二,古人向往更好的生活,眼睛里充满了装饰图案,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计划必须是有意的,意义必须是吉祥的。祖先在服装图案上的匠心,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享受,更是为了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早期的曲纹多为彩绘、染色、刺绣,汉代织成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图案中,最常用的是方形、圆形或长弧形条,而三角形很少使用。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圆地方的想法,这种想法来源于古代哲学,也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如城市规划、建筑造型,甚至硬币的形状。同样,布料上的图案、圆圈、方块也是主流。
自古以来,长线作为图案独立存在,如云纹、雷纹、回文、纹身、万字纹等。长曲带的图案是古代蛇的抽象表达,也有长久持久的美好含义。
在古代,编织、绘画、染色和刺绣都是制作图案的方法,不同的方式形成不同的风格。大约6000年前,中国纺织品开始超越保暖遮羞的简单需要,发展出艺术表现功能,各种图案开始出现在服装面料上。因为绘画、染色、刺绣等方法比较自由,早期的弧形图案大多是通过这三种方式实现的。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铜像高260.8厘米,高180厘米。铸造于夏商时期。铜像上的龙纹礼服用曲线绘制出生动的图案(图2)。根据现代专家的说法,如果这些图案描绘的是实际情况,那么真正的衣服应该是刺绣的。
1982年1月,战国中后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发现马山一号楚墓,出土衣服30余件。这些文物上展示的图案变得相对复杂。最神奇的是其中一个龙凤刺绣图案。一只凤凰鸟头上戴着一个巨大的皇冠,用翅膀或脚压着两条龙和一只老虎。构图很精致。
当然图案表达的是文化,比如龙凤虎。现代专家认为它们与楚国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虽然有凤、龙、虎、鹿等说法。在古代楚国的图腾中,人们普遍认为凤凰的图腾。《山海经》说:“在野外,有一座山叫北极天桂山,海水倒灌北方。有天神九人面鸟,名曰九凤。”在古代传说中,凤凰是楚国始祖朱荣的化身,所以楚国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凤鸟崇拜现象。马山出土的刺绣中,凤多龙少,似乎印证了这种崇拜。
通过编织来呈现弯曲的图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久没有图案了,直到它能织出直线,再能织出曲线图案。好事多磨。汉代,纺织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不仅仅是曲线和图案,就连文字也开始出现在面料上。
目前已经出土了许多用文字编织的汉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10月在新疆尼雅遗址发现的一件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的蜀锦护臂,后来成为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这种织锦虽然体积小,但内涵极其丰富。它的图案由红、黄、绿、蓝、白五种颜色组成,包括太阳和月亮、祥云、珍禽、老虎、独角兽和山茱萸的图像。最神奇的是上面的八个汉字——五星从东方出来,造福中国。“五星”是指一岁星(金星)、闪烁星(火星)、充盈星(土星)、太白星(金星)和恒星(水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五星分天,积于东,利于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五星云集东方,中国出兵有利。
说来也巧,五月,刘邦入侵咸阳的第二年,秦都,确实出现了五大行星交汇的天象。这一现象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将汉朝的繁荣与五星聚的天象联系起来。于是,“汉朝盛世,东京五星聚”成了汉代社会一种神秘的思想信仰,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先人强烈而美好的愿望。
纺织奇迹“玄寂图”,创新品牌“凌洋大众样品”
通过编织实现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只是汉代的开始,然后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南北朝时,有一个才女叫苏慧,名叫兰若,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她“聪明伶俐,容貌秀丽,谦虚自律,不愿引人注目”(武则天的《锦文慧记》),16岁嫁给了陶都。陶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宰相。他英俊潇洒,精通文学和武术,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取得了成就。但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经分享过一件事,被傅坚贬到敦煌。这期间,和苏分居两地,再无音讯。久而久之,苏再也无法忍受孤独的生活,于是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抛出了一根橄榄枝——古代纺织的奇迹。
苏的方法是编织一个8英寸见方的锦缎,由841个字符组成,29行29列。东晋时8寸相当于现在的20厘米,摊开29个汉字,留下侧缝和字缝,每个字的长宽只有0.5厘米左右。当时的汉字都是繁体字,笔画又多又密,每一笔都要编清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更神奇的是,苏编织的841字全是文章。才华横溢,被称为“玄寂图”(武则天的《织锦文慧记》)。苏自称织了200多首诗。经过后来的研究,她声称发现了7958首诗,包括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非专业研究人员很难验证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陶都手里拿着这个独特的产品,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所以,他们两个重逢,更加相爱。
虽然汉代及以前的图案已经很发达了,但大部分构图相当于逐行临摹,同一行的单位区别也不明显,只有仔细研究才能得到线索。汉代以后,布上的图案逐渐演变成球形,其间经历了一个引进和创新的过程。
从三国开始,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混乱之中,五乱使中国富强,实力为王。中原多民族竞争,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从汉朝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在出口到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的宗教、生活方式和各种商品引入了中国。
从波斯传入中国的纹样中,构图上最具特色的是连珠团的纹样,简称连珠文。这种图案是由多个珠子围成的圆形边界,圆圈内排列着动物或花朵。珠纹包含复杂的宗教意义,与波斯古代的占星意识有关。虽然中国人对波斯国教缺乏热情,但他们不介意用异国风情来丰富丝绸的视觉美。并且经过数百年的介绍和借鉴,有了一个绝妙的创新——凌洋公样。
凌洋,男,名窦时轮,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唐朝官吏。他是益州的台长,也是蜀国的军政领袖。但他在历史上出名,不是因为他在政治或军事上的杰出表现,而是因为他在绘画上的艺术专长。窦时轮在担任大旅行平台期间,曾为蜀锦设计图案。据唐代画家张彦远说,“汉高祖唐太宗时,内库瑞金、堆雉、斗阳、相峰、林友的出现,源于时轮,流传至今”(张彦远《历代名画》)。
因为窦时轮的名字叫凌阳公,所以他设计的图案就叫凌阳公。根据对出土文物的研究,现代学者认为凌阳最典型的公共样本是花环,花环上排列着珍禽异兽和花卉,一些珍禽异兽会成对出现。
四川历史上丝绸业非常发达,尤其是从三国到宋初,一直是全国的织锦中心。凌洋公样是异域风情的交融,五彩斑斓,美轮美奂,深受消费者喜爱,流行数百年。可以说,凌阳宫品作为唐代著名的花纹品牌,能够在唐代蜀锦中独领风骚,归功于凌阳宫品。
图案上的政治:武则天赐绣袍,明清时作为“补衣”丢弃
苏和窦当然不是服装纸样发展的终点。武则天继承了苏的回文,并在凌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天寿二年二月,也就是公元691年春,武则天登基第二年对大臣们进行了一轮奖励。经过前一年的残酷斗争,各方势力基本稳定,局势开始稳定。这时,我们看到了谁更忠诚,谁有功劳,所以有奖励的必要。
武则天是个有女人心的女人,这次她得到了绣袍的奖励。在武则天之前,有皇帝赏给下属布衣或锦袍,但武则天的不同之处在于刺绣袍更灵活,可以在袍上自由表达思想。它是一个8个字的回文,表达了它的政治观点和对部长们的鼓励。
到第二年,武则天决定再次奖励。奖励的是新任命的总督和刺史,他们显然是武则天新提拔的,对他们期望更高。这个刺绣体系的内容也增加了:先绣一座山,然后在山的周围绣一个16字回文。“美德是唯一光明的,工作秩序是公平的,沈清·钟琴、金荣和动手”。这16个字虽然在很多方面没有达到可以读成诗的程度,但是对于下属表示鼓励、赞美、警告或期望,对于笼络人心,密切君臣关系,教育臣民忠于君王,巩固封建统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元694年,武则天再次决定奖励所有三等以上的文武官员。首先,绣袍上的文字,字数,文字的内容,每个人都不一样,相当于进入了个性化定制模式。比如著名侦探狄徐人杰,也是一位深得武则天赏识的大臣。据《能改斋漫录》记载,武则天还送给他一件绣袍,上面绣着“施政治之术,保持清官,升官发财,感召群臣”。
其次,这次给的绣袍不仅文字不同,图案也不同。比如君王为盘龙、鹿,丞相为凤池,史为鹅,左右将为麒麟,左右武艺为虎,左右侍卫与古建筑的大门设计相通,用狮子,其他职位也用对珍禽异兽。
这意味着武则天在服装等级制度上有所创新。以前的等级主要是通过条纹的数量、缠绕的数量或衣服的颜色来区分的。严格来说,十二章只是少数人在少数场合佩戴的。所以唐代或以前的官员衣服虽然颜色不同,但上面没有图案。所以武则天的设计是一种创新。
但这种创新在唐代只是一个插曲,因为它只获得了这样的绣袍奖励,并没有纳入日常活动和着装规范。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创意的优点被发现,于是流行起来,成了对官员的褒奖。
首先,武则天的创意简单区分了《尚书》和左右将领。尚书用凤池,左右将用麒麟。沿着这个思路,明清时期的文官穿禽和武官穿畜是有整体区别的。其次,个性化定制毕竟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所以武则天的做法在明清时期就被抛弃了。具体方法是将根据等级设计的动物图案绣在同尺寸的面料上,制成补丁。印章给的时候只发标准化的补丁,然后官员就可以自己缝在衣服的胸前和背后,节省了做官服的时间。
(作者徐敏君是百家讲坛“中国服装”系列讲座的主讲人)
标题:(文化)服装花纹上的审美、情感与政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林则徐临《甘露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