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说说古老的竞渡图
本篇文章1701字,读完约4分钟
赛龙舟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喜庆的场景。白居易在诗中提到,这场比赛与唐代屈原有关:“这场比赛据说是汨罗,没有办法阻止。自从我来到流放地,我就能知道死了多少灵魂。”这可能只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个故事,但不能算是种族起源的真正原因。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南朝宗彝《荆楚纪年》中有三种说法。一是说“五月五日,屈原参赛时,按惯例是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穴,故命周济救之”。据曹娥碑记载,它与伍子胥有关,或引自《越地传》,它与勾践的武功有关。这说明最迟在南朝时期,屈原的背景就已经在长江中游地区标出来了。除了白居易之外,刘禹锡和李群玉在唐代的《越江诗》中都提到了屈原。
考古发现的一些装饰有“种族穿越图案”的文物揭示,种族穿越可能起源更早,甚至在屈原生活之前。宁波博物馆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铜钹,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是1976年在宁波市云龙镇贾村的一座土墩墓中出土的。钬的背面无纹路,正面饰有纹路。边界线内,顶端有两条相对的卷尾龙,前肢弯曲,尾巴向内卷,头朝上。框架的底部显示了一个狭窄的独木舟,四名船员戴着皇冠,双手拿着桨划船。整幅画描绘了比赛的生动场面。
越人以擅长水上航行而闻名,划船的越人戴着皇冠,反映了越人的习俗和特点。根据装饰图案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带有种族交叉图案的青铜钹,年代确定为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有研究认为这种铜钹更接近广东的风格,值得进一步探讨。最近,这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馆的“越浙历史文化展”上展出。亲眼看到原著,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竞争氛围。想起《越地传》中提到越王勾践率领水军练武,可能还有一场比试,那是早在春秋末期。
2002年,考古学家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了一艘有8000年历史的独木舟。虽然它只是一艘沉船,但却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7000多年前,河姆渡附近有一个湖泊和沼泽,比今天离海更近。这里还出土了一只新石器时代的雕花木桨,可见这一地区的船和船的普及。到了西周,“舟”成了越人的文化象征,越绝书上说越人“以舟为车,以舟为马,风一吹就难跟”,所以越人有赛龙舟的习俗是合理的。
在一些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有显示水军进攻的纹饰,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像赛艇一样的小战舰。成都百花滩出土战国水陆攻纹铜壶。有一个战斗场景,两条船对峙。船上的水手和战士各司其职,战斗如火如荼。可以认为,当时水军的训练,种族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很有可能这种训练被民间模仿,逐渐演变成一种水赛跑的游戏。
考古还在其他地方发现了一些带有这种人种图像的汉代文物。可以肯定的是,南方人的种族在汉代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一定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更古老的习俗。2018年9月,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几家博物馆曾在三星堆博物馆举办过“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览,其中包括云南省博物馆的一面广南铜鼓。铜鼓高46厘米,表面直径68厘米,脚直径84厘米。鼓面饰有太阳纹、羽毛族纹、牛纹、鸟纹、舞纹等。装修简单,流畅,动感十足。从赛艇上观察到,赛艇上出现了一些铜鼓,用来敲打呼号,统一赛艇动作。
在广西贵县罗博湾1号墓也出土了一只西汉时期带有羽人划船图案的铜鼓。图案的下部一般以弯曲的边缘线为船,几个人排成一排坐在上面,都戴着高高的羽冠,双手握桨像船一样划着,羽冠的羽毛仿佛在风中飞舞。在广州南越王墓,也有西汉羽人用划船图案装饰的提梁桶,提醒我们古代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种族穿越的习俗。
初夏,比赛成为南方水乡水上活动正式开幕的前奏。当它与屈原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时,也有一种忧郁的语气。然而,体现斗志和合作精神的赛艇运动却成为古今中外人们享受自然乐趣的水上嘉年华。
唐宋诗词中也出现了种族。比如唐代陆兆佑的《赛龙舟诗》,写的是“端午赛龙舟”,“冲浪突出人,跳浪在鸟飞回来之前。龙刚不相信,所以他赢得了冠军。”。是正式比赛,应该是龙舟赛。还有刘禹锡的《赛龙舟》,描写楚国老地方沅江的一场彩船比赛。”杨易打了个结,怒喝一声,乱流迸出声音。龙之雨奔腾?你们一起喝河水”。比赛由书记处揭幕,男女胜负评判,官员和人民其乐融融。
赛船已经成为中国节日的文化象征。我们从古代器物留下的装饰记忆和古诗词留下的文字记忆中知道这个符号的悠久历史。
标题:(文化)说说古老的竞渡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身佩荷囊 衣袂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