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8:24:02 阅读:

本篇文章2462字,读完约6分钟

解放前,玉树市区只有三栋小楼,第一栋不是在玉树县所在的玉树镇,而是在玉树的另一个商业中心五棵树镇,也就是刘在五棵树镇的小楼。小楼位于五棵树镇大沟北侧,商业街南侧,原五棵树供销合作社斜对面。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每层60平方米,共120平方米,建于1923年春。根据现有史料记载,玉树镇最早的建筑是玉树县女子小学,建于1924年。事实上,五棵树镇的这座小楼比玉树镇的女子学校早了一年。也是解放前五棵树镇特有的小楼,堪称玉树一楼。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一百年前,刘氏家族在五棵树上定居

榆树一楼的主人是刘凤彩,他曾是当地一个著名的传奇人物。刘凤彩,山东黄县人,1916年来到中国东北。走到武馆,见这里居民集中,生意兴隆,就决定在这里定居。

最先到达乌什树的刘凤彩,在街区西南角一个叫黄土坑的地方搭起了一个窝棚,一家人就此定居下来。刘凤彩在他的家乡山东做了一笔小生意,他的头脑非常灵活。他发现有人去黄土坑借土脱坯,还能卖钱。虽然活着很累,但是不需要钱,只要你肯努力。黄土坑里黄土多,水现成。经过慎重考虑,刘凤彩决定把这块空白脱下来卖掉赚钱。刚满30岁的刘凤彩心软,开始做这件事。他先找了个农民赊买了一车干禾草,借了个铡草机,把干草砸成一个草角,每天早起拌泥巴,然后拿着拌好的泥巴脱坯。全家人一起上阵,有的扛着泥,有的扛着水,直到天黑才回家。坯料干燥后,应堆放并覆盖木柴,以防被雨水损坏。剥衣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春天,风大时,土坯干得很快。春天有很多人用土坯盖房子,能卖多少土坯。秋天到了雨季,家家户户都开始捡炕,更多的空格被使用,所以春秋是生意的旺季。然而,也有不美好的日子。有一年,刘凤彩和他的家人摘下了弹簧毛坯,但卖不了多少。有几千个,都堆在大坑边上,正好赶上七月的大雨。一连下了三四天的雨,大坑里积满了积水,把储存的空白都浸湿了,让全家人都很生气。刘凤彩得了一场大病。多亏他的医术,他起死回生,逃了出来。秋天过后,天气越来越冷,不可能脱坯了。刘凤彩开始了八股绳,玩拨浪鼓,去农村做小贩。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这样,刘凤彩一家就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春秋卖钱,冬天卖针、脑、日用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有了一些积蓄。刘凤彩提议建造一座小楼。经过一次家庭讨论,大部分人反对。他们觉得积攒点钱不容易,很有吸引力。当时土匪横行,抢掠民房,窑内绑架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刘凤彩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如果他想致富,他必须敢于思考,敢于做,敢于创新。最终,由刘凤彩来决定盖楼。经过实地考察,刘凤彩协商后在十字街东侧购买了一处宅基地。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买地建一栋独特的刘小商厦

买了宅基地后,刘凤彩没有急于盖楼。他一方面构思建筑的设计,并根据山东的建筑风格,结合东北民居的特点,取长补短,使建筑新颖、独特、坚固、实用。小楼设计为八角形,南北两侧安装门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一扇门,二楼安装窗户。另一方面,他联系购买建筑用木材,然后根据建筑的设计进行加工。刘凤彩思维敏捷。他在山东做过小生意,挑过八股绳,当过小贩,当过木匠和瓦工,这次都用上了。刘凤彩和他的家人还在黄土坑附近建了一个简单的小砖窑,开始自己烧砖。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烧出了大青砖,是这个小砖窑烧出来的。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1923年春天,刘凤彩选择了一个好日子,邀请亲朋好友到场为这座建筑奠基。刘凤彩出生时是个木匠,建筑结构是他自己设计的。在同事的帮助下,他很快架起了四根横梁和八根立柱。知情人刘凤彩知道,这座建筑是一个百年老工程,所有最好的松树都被选中了。主体结构完成后,帮工的师傅都撤走了,剩下的门窗和室内装修工作都由刘凤彩自己的尺子标注,孩子的老婆帮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楼从地面拔地而起。墙面用青砖白缝,屋顶用白色洋铁瓦。门窗精雕细刻,地板全部镶嵌松木板。虽然没有挑檐、雕梁画栋,但古朴典雅,设计精巧,宽敞明亮,别具一格,体现了山东和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当时当地是一片美丽的建筑景观。刘小楼的建成,在榆树、扶余、德惠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竣工后小楼一楼是商铺,二楼是宿舍。一楼有专柜和摆件,主要经营小百货,比如顶针、锥子、别针、松紧带等等;还有化妆品,比如胭脂、雪花膏、腮红、眉笔等等;头饰,如发夹、头带、丝绸、围巾等。;儿童玩具,如玻璃球、洋娃娃、玩具枪等。,有上百种小商品,但店铺虽小却琳琅满目。

75年风雨中一代人记忆中的刘麻子小楼

刘凤彩选择在同一天完成建筑和开店。小楼落成开放的那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从那以后,商店里购物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刘的生意讲诚信,讲究质量,没有欺骗,所以很快被人们所认可。南有德惠人,西有扶余人,东有玉树人,北有双城人,还有远乡远村的人都来这里买东西。刘的商业建筑很快就出名了。

后来发展成加盟店,取名“三大号”,成了正宗店。当了老板的刘凤彩经常去哈尔滨、长春等地买东西。最开始大部分货物是通过火车送到桃来昭,然后用大马车运回五棵树。1942年底,从青岛到兀术的货运列车开始运行,货物被直接运往兀术。店铺由家庭成员经营,曾经生意兴隆,在活跃的地方为商品交换和人民生活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1956年,国家进行了工商社会主义改造,取消了“三大号”称号。当公私伙伴关系实施时,刘凤彩没有被合并,因为他老了。据刘氏子孙透露,刘氏小楼原规划面积为480平方米,但只建成了四分之一。预留宅基地闲置多年,因资金不足未按预期建成。1998年,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小楼被拆除,经历了75年的风雨,见证了一个家庭通过努力致富的过程。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据刘凤彩长孙的儿媳孔令志说,刘凤彩慷慨大方,多才多艺。他喜欢下棋、书画、弹琴、唱歌,特别爱拉京胡唱京剧。晚年经常请三五好友,大喊《四郎探母》、《玩龙袍》等京剧选段,然后和邻居朋友喝一壶茶,和父母聊天。因为刘凤彩有几个麻子脸,人们也叫小楼刘麻子。前刘麻子小楼是很有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家的后代继承了优良的家风,兢兢业业,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如今,五棵树城的建设日新月异,高楼林立。刘的那些被时间淹没的小商业建筑,至今还铭刻在那一代人的心中。

(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标题:(文化)榆树第一楼背后的家族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