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初学山水的程十发,何以成为杰出的人物画家?
本篇文章4942字,读完约12分钟
程世发艺术收藏中的程世发《世界音乐》
程世发在上海国画院演唱《祖国的春天》
程世发艺术收藏中的程世发边陲
程世发艺术作品集程世发的《春风》
中国美术馆程世发《两条路》(局部)
“程世发”是今年上海艺术活动的关键词。今年春天,松江程世发美术馆将举办“海上升起的白云和红云专题展——程世发书画作品”庆祝开馆十周年。首次将重点放在程世发从50年代到晚年的近百幅重要书画作品上;年底,位于虹桥路与伊犁路交叉口的程世发美术馆作为“十三五”期间上海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将正式对外开放,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海派美术的重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重温程世发的艺术是有意义的。他的艺术之路与时代的脉搏在同一个频率上产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代海派绘画旗手堪称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典型样本。编辑
在新人物画的帮助下,程世发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推向了一个充满生动、偶然、神秘趣味的幻想世界,从而使自己成为中国人物画史上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但是,程世发年轻的时候其实是画山水的,那他为什么以后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画家呢?
从他从一个超然物外的山水画家转变为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家,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伟大时代的脉搏。
中国现代绘画史是一部从古典精英艺术向现代平民艺术转变的历史,也是一部传统文人画趣味转变的历史。程世发生活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时代,进一步强化了他绘画的突变性。
20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的审美潮流高涨,新人物画成为时代的宠儿。任伯年是近代最著名的人物画家,在北京受到徐悲鸿的高度赞扬。19世纪末,他的绘画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上海的画坛,此后,他再次风靡全国...正是在这个时代,程世发放弃了青年时代的山水梦想,转向人物画创作。
任的绘画对程世发的影响可能更多的体现在观念上而不是形式上,因为从程世发的作品分析来看,任伯年对其绘画的具体影响并不直接。其实程世发和任伯年人物画的现实是遥不可及的。凭着自己的努力,再一次成为百年来海洋画坛的重要画种。
中国现代绘画史是一部从古典精英艺术向现代平民艺术转变的历史,也是一部传统文人画趣味转变的历史。任伯年以民间传说神话的故事面向大众,显示了这一点的内涵;文人画大师吴昌硕,以同光共尘的姿态,融合了市民的口味,也表现出这样的内涵;即使包括张大千、谢在内的是唐宋时期的传统绘画,也不过是复兴了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中国画传统,不可能脱离这个大时代的流行趋势……建国后程世发的创作环境进一步强化了他绘画的突变。
就像任伯年用吉祥题材、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来表达余波胸中的精神一样,程世发也用了一些民间题材来改变自己的能力。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少数民族题材都是顺应现实的手段。在这个前提下,画家重新追求自己的审美梦想。
程世发的梦想源于他对山水花卉的学习,源于他对神秘写意的根深蒂固的追求。这反过来又使他的人物画脱颖而出,超越同行,使他的连环画脱离了作为通俗读物的水平和局限,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三任回归以来,上海画坛先后掀起了以吴昌硕为首的写意花鸟画高潮和以、张大千为首的宋元绘画复兴高潮。自任伯年回归以来,人物画已经沉寂了60多年。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冯超然、朱梅邨等名媛,但整体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后,人物画(尤其是写实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坛最强大的品种,呼唤新一代人走上风口浪尖。此刻接手任伯年留下的人物画的无疑是程世发。这当然是程世发才华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的馈赠。
程世发的人物画虽然突出、独立,但明显给人一种与国内素描、水墨画主流人物画相分离的感觉。事实上,程世发的绘画吸收了大量的西方绘画。他们不仅读浑无凿痕,甚至很难想象他们的笔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绘画的滋养。这就是变老的智慧。程世发对西画的吸收从来不受西画的束缚。在充分理解他所接触的西方绘画原理的基础上,他挑出自己的长处,和谐地聚焦于我,从而为自己继续和发展文人画的笔墨传统开辟了一条新路。程世发的画往往以少胜多,追求笔墨的深刻内涵。他与八大山人、金东新、罗良峰、吴昌硕一脉相承,与素描造型巧妙兼容,举重若轻。在此基础上,他展示了笔墨的价值。
工农兵中常见的棉衣等粗布衣纹的表现,一度成为当时的人物画家的难题,也恰恰让山水画家擅长的钩刮法发挥了作用。这是美术史上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在将绘画从山水转向绘画的画家中,程世发无疑是最成功的
不同于传统的人物画家,他们熟悉山水画是笔墨的代名词,他们不擅长单线中心素描,而是更好地利用中心和侧前方的笔。在笔墨的复杂丰富上,比花鸟、人物画家更有优势。比如在描绘大袖飘飘的古代人物时,传统的素描很容易,但在用窄衣短袖表现现代人物时,素描有时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但对于山水画家来说,这只是一个展示自己文笔能力的机会。例如,工人和农民中常见的棉衣等粗糙的服装图案,一度成为困扰当时人物画画家的难题
(注:学院第一系的水墨人物画家对这个问题有另一种解决方法。根据方增先先生的汇报,他学习了吴昌硕的重石写意,并结合素描原理表达了农民棉衣的沉重感。),正好让山水画家善于勾绘的方法发挥作用。程世发、鲁、,包括应冶坪,他们所画的人物有共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画家。这种情况可能只出现在这个时代,也成为美术史上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程世发的人物刻画明显不同于传统人物画家的写生,笔画多用在中间和侧面。人物服装的绘制往往是通过双笔画,甚至在某些地方经过两三次的油墨堆积来完成,从而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变、有质感的形象。这也是程世发认为和他同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的笔墨“太淡”的原因。
程世发将绘画书法的方法融入到他的写意中,使他的写意人物“贴近大众”,同时也更加“含蓄”。其实不难发现,程世发画中的人物和山水画中的一群岩石或树木差别不大。即使他画老人的脸或画人物的手和脚,如果他们在形状上稍微相似,他们经常像钩树和石头...
山水画家把画换成现代人物,在丰富性和表现力上,比走素描路线的传统人物画家更胜一筹。但在人物画中,无论笔墨表现多么丰富,离开了造型就会成为无根之木。这也是为什么鲁、等笔墨能力超群的山水画家,虽然人物形象生动非凡,但最终却没有成为杰出的人物画家的原因。
程世发无疑是最成功的不画山水而画人物的画家。这是因为他一直以人物画为己任。为此,他不仅研究了自己的造型方法,还研究了色彩,还受到了当时素描水墨人物画新理念的影响,包括画风。比如他在1957年画《民歌》的时候,就明确使用了明暗素描的对比方法...总之只要有利于画人物,他什么都不要求,广泛学习。为此,他甚至用毛笔临摹了丢勒和伦勃朗的铜版画...
除了素描造型,程世发还深受版画的影响。他特别喜欢两个欧洲著名的版画制作人kollwitz和Maisuilailer的作品,并把他们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写意融合在一起。柯乐威茨和麦穗来乐两位版画家,都受到鲁迅的高度尊重。建国后,它们在国内画坛越来越受欢迎。两者都很好地利用了粗糙简洁的黑白对比,表现力强。这深深地感动和影响了程世发,他将大写意与大变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这种超乎寻常的画面效果充分转化为工笔表现,不仅为自己的工笔技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他独特而强烈的画风注入了一剂纯粹来自传统绘画的强心剂。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程世发在画第一本漫画书《野猪林》时,别无选择,只能多画一些人物上半身,被戏称为“野猪林的一半”。随着程世发造型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他吸收了版画的表现手法,从构图到人物服装线条的绘制,不仅造型十分传神,还借用了大量的版画技巧,用刷道粗细的变化,用勾、劈、点等多种笔画来书写人物,不仅使造型趋于成熟,也将笔墨表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不仅把画面中的人物,而且把人物和背景之间的线条和墨水处理成一个整体,节奏感强,表现力强,形式优美,所以和普通的连环画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在海上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的“程家洋”,在看似普通的漫画《阿q正传》中已经初具规模。
正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主题推动了程世发的原创性和最终的独立性。通过大量的素描,他擅长的色彩和线条很快就与物体相匹配,并日益完善。程世发以此为主题,重新展示了传统绘画的色彩和笔墨,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真正做到“爱看”为民
1957年,程世发成为上海国画院第一位画家,标志着他正式开始中国画创作生涯。他的画家的梦想必须更新。同年,程世发赴云南写生,奠定了他专攻少数民族作为其人物画创作最重要基石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程世发激情澎湃,创作了《歌唱祖国的春天》(1957年)、《民歌》(1958年)、《街头一景》(1958年)、《为生活穿衣的人》(1958年)、《毛主席身边》等一大批优秀的主题人物画。
程世发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对西方绘画和传统素描的深厚功底。人物用双钩重色画,如《山河唱祖国的春天》、《花绕毛主席》。所有的画都复杂而不寻常,成为程世发著名主题创作的杰作。作文指的是拉斐尔前派。这类作文往往出现在1950年至1960年这一时期,致力于主题创作,如《云南瑞丽河畔的欢乐场景》(1960年)、《毛主席好消息》(1960年)、《我们的朋友和全世界的同志》(1963年)等。这些作品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体现了程世发多才多艺、多变的绘画能力。特别是《歌唱祖国的春天》完美结合了拉斐尔前派油画的构图,细致的双钩技法,年画明亮喜庆的色彩,以及背景油墨细腻的山水和木材。程世发最早出现,并以绘画出名。凭借这幅画,他在才华横溢的上海画坛赢得了青年艺术展的金牌。
歌唱是程世发艺术生涯中的一部杰作,但正是云南少数民族题材推动了他的独创性和独立性。
可想而知,一生热爱《小河淌水》悠扬的音乐,一生画了太多《小河淌水》的画的程世发,第一次进入云南看到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服饰,是欣喜若狂的。程世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表演的题材和领域,以及相关的表现手法...
根据陈佩秋先生的报告,新国画往往以墨和黑为特征,新人物画以素描和水墨为特征,李可染的山水也是如此,“为祖国的河流和山脉树立了一座丰碑”...如果要用石青、石青等传统审美色彩,一定要当地化,贴近民间艺术或年画等传统手工艺。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程世发的《歌唱祖国的春天》、《围绕毛主席》等主题创作为什么在色彩运用上依赖年画了。运用少数民族题材,既能重新展现传统绘画的色彩和水墨,又能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可能就是程世发能真正被人民爱戴的原因吧。通过大量的速写,程世发很快将自己的好的色彩和线条与实物进行了搭配,日臻完善。同时,借助少数民族题材,他在追求明清文人画的清新典雅中,悄然回归了色彩和笔墨观念。
从程世发的作品中,可以总结出运用色彩的原则。他注重浅色,尤其是颜色的一次性完成。其目的是追求生动、清晰、明亮的色彩。这是明清以来江南文人画的传统,早已融化在程世发的血液里。
此外,程世发更广泛地吸收更具表现力的西方绘画色彩。当时他能看到的只有苏联的巡回油画。列宾、莱维坦、苏里科夫这三个著名的名字给了程世发苏联油画丰富而含蓄的灰色调,被当时的人称为“高级”。这与程世发在文人画中固有的追求轻盈的色彩观是一致的。熟悉程世发画的人都知道,他不喜欢在画里洗色盘,经常把各种颜色调和成多种颜色,就是灰色。在确定主色的基础上,这种源于油画的“高级灰色”被广泛使用。国画最注重原色,复杂色彩不超过两种。
当然,程世发用色的由来是受吴昌硕偏爱用多种颜色甚至加墨来表现其古色古香的启发,也受年画强调鲜艳原色的影响,但也不能说这充分体现了程世发过人的智慧和超凡的艺术感受。在西方绘画的滋养下,程世发彻底突破了传统绘画中使用原色的旧方法。突破传统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丰富传统绘画的表现。
60年代初,程世发少数民族的创作风格迅速成熟,创作出大量轰动业界的优秀作品。从他1961年为所作的《七姬像》来看,他的人物画风格已经基本确立,这是他进入画院,到云南写生后短短几年的事。与此同时,程世发迫不及待地将人物画中形成的上述表现手法引入到自己的花鸟画和山水画创作中,逐渐打开了一张清新浓烈的个人脸。被后人称道的程家洋,在60年代已经完成探索并初具规模。
(作者唐哲明,中国美术史专家、博士)
标题:(文化)初学山水的程十发,何以成为杰出的人物画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