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丁晓平:这是一次真正的身心洗礼
本篇文章2466字,读完约6分钟
记者:在你看来,报告文学创作项目对扶贫的意义是什么?你为这次面试做了哪些准备?
丁小平:我先说一下这个项目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工程,可以为伟大的时代立传,可以为后人留下民族复兴的历史,可以为社会留下扶贫的样本,可以给全世界讲一个关于中国的好故事。这次去的是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作为这个项目的一员,我非常自豪和光荣地用自己的笔为人类的这一伟大奇迹做记录。
采访前,我特意看了四本书:一本是《毛泽东文选》第一卷,我想学习和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脱贫”。想了解一下“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经验;一个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我想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农村历史文化的经验;同时,我也仔细阅读了王宏佳的《唐越路》,看看神山村和唐越村的区别,以免我的写作成为脱贫主题的翻版。
记者:你在当地的采访活动主要是如何进行的?
丁小平:由于我的身份和工作原因,我只能利用假期时间做采访和调查,但是我的假期时间非常有限。除了路上的时间,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星期。这一周我一定要安排好所有的受访者,保证能看到一个立体的神山村,包括它的过去、现在、未来。与此同时,我打算去参观革命遗址,如八角楼、香山寺和黄洋界。所以,高强度、高密度、高效率的面试工作,一定要科学全面的规划,昼夜不停的工作。这个星期,我走进了神山村的每一个贫困家庭,采访了40多人,记录了30多个小时的采访,拍了100多张照片。同时我看了2015年以来所有关于神山村的新闻报道,以及井冈山市脱贫的相关文件资料,100万字左右。
从我住在神山村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了神山村的一员。我背着挎包一个人在神山村走来走去,想去哪就去哪。淳朴可爱的村民根本不把我当外人,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说,什么事都愿意跟我抱怨。金木又热又湿,又苦又甜。
记者:你以前去过井冈山吗?你一定从这次采访的所见所闻中学到了很多。
丁小平: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山,是我向往的地方。我以前没去过那里。作为一名军人,我渴望尽快完成这次朝圣,但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来到井冈山,让我的人生旅途与脱贫这项伟大的工作有了如此密切的联系。对我来说,在参加这个创意项目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没有想过,举世闻名的井冈山,竟然是中国著名的贫困地区。要知道,井冈山的红米南瓜汤曾经滋养了一个人民军队,壮大了一个人民政党,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甚至是经济发展的洼地。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在扶贫战场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井冈山人民是如何打响扶贫第一枪,率先实现致富奔小康梦想的?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井冈山,走进神山村,认识了人,听到了神山的声音,看到了神山的笑脸,找到了答案。可以说,今天的农村已经不是一些作家在作品中喃喃自语的国家,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用虚构的故事来表达的国家。它的丰富性、广阔性、复杂性,绝对不是很多人眼中的破败、灰暗无知、落后。今天的农村已经在扶贫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改造、重塑和升级。当然,在这个巨大的变化中,还是有很多不变的、不变的、稳定的元素,可能就是中国的乡村文化。
记者:这次给你印象最深的受访者有哪些?
丁小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国家扶贫开发奖获得者彭。她的那句“政府支持我们,不是养育我们”感动了很多人。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神山村时,与她并肩坐在她家的八仙桌旁。他父母简单说了一下桑妈,说了一下民生问题。我三次去她家采访,在习近平总书记坐的方桌旁,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幸福。
记者:你在这次采访和创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
丁小平:说实话,面试活动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井冈山扶贫办,茅坪乡的党政领导,神山村的村干部,村民们都很热情,我感觉好像回到了家乡。在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我看到了城市人向往的蓝天白云,看到了城市人向往的青山绿水。虽然我不再有“不认识韩,无论魏晋”的快感,也无法得到“悠然见南山”的快感,但我想起了在神山村的乡愁。最大的困难在于写作阶段。怎样写一部乡村扶贫的书和一本历史书?那就需要做两件事:第一,面对村民,我不仅仅是个记录员;面对读者,我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想做的是写神山村村民的精神。在写作中,我运用逻辑和结构技巧,通过历史回溯、现实分析、纵横协调、客观数据、典型事例、群众感受,讲述井冈山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写出艰苦抗贫的暖色和幸福,做到可亲、亲近。
记者:你在这次采访中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丁小平: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实现奋斗第一百年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区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尤其是老区没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是不完整的。”从贫穷到富裕,到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最后到农村振兴,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也是一条伟大的道路,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奋斗和不断努力。井冈山神山村的采访和考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是农村振兴的第一关,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振兴中国,必须振兴农村,实现城乡同步发展。这是脱贫致富伟大工程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根源。"人民也努力工作,他们可以富裕起来."奔小康的梦想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了,中华民族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太棒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通过这次采访,对作家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身心洗礼,完成了一次文学价值观的重建。从采访调查到社会认知,再到文本创作,我们用文学勇敢地向社会、向人、向国家展示了审美的光芒和认知的力量,更真实地向读者呈现了乡村。这是对那些看似新的非主流消费主义文学写作的回应。为此,今年1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学评论《从《写作到农村》到《文学到农村》,批评了类似的文学现象。
记者:您此行的创意成果将以什么形式推出?
丁小平:采访结束后,我应人民日报邀请写了一篇一万字的短篇小说《可爱的山》,然后完成了一篇五万字的中篇《人民文学》,一篇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山的印象:一个村庄的扶贫史》已提交江西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标题:(文化)丁晓平:这是一次真正的身心洗礼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