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1 17:44:02 阅读:

本篇文章4957字,读完约12分钟

孙频以热切而不设防的个性待人,但她的作品与她的个性有很大的差距。在小说《三人设宴》《一个身体》《痛苦》中,她写的是女性个体,近乎偏执的情感,让人感到残忍的痛苦,经常写绝望情境中的人物。一场九死一生的遭遇之后,撤退是必然的,也是必然的。在她的写作中,她以“杀死1000个敌人,失去800个自己”的激烈态度面对生活。“我喜欢有力量的写作,力量中有一些暴力的气质。”在一次采访中,她这样说。她二十五六岁开始写作,在文坛崭露头角。她自始至终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但她并不是人们印象中“80后”作家的惯用方式。她的作品就像一根细细的刺,藏在生活的肌理里。如果你在一些寒冷的雨夜或下雪天想起他们,会有一些痛苦,会让人害怕,但你会深入内心。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篇小说《水中心的鲨鱼》向读者展示了孙频的“转型”。小说集包含三个故事,分别是《水中心的鲨鱼》《天体诗》《水手去澳洲》。字静,笔柔,叙事内敛。虽然写作仍然是一个个体,但这个个体是一个生活在广阔生活中的个体。他们在时代的大潮中几乎无声无息地奔跑、挣扎、逃避、妥协,但最终却无法战胜命运和时代,顺从地死去或重生。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这位习惯并擅长写女性的作家,变成了一个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变得更加稳定,人难免会蜕掉一些像牛角一样坚硬的东西。即使他们学不会圆通得体,至少也会和自己的内心有更多的和解。这种调和可能是柔软的来源。”孙频说。一代人在成长。年龄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那些不断探索,努力拓展自己精神世界边缘的人,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生活和情绪,努力去理解与自己不同的别人。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虽然笔法变得柔和,但还是描写了人山人海中的特殊元素:埋在矿井里的罪犯,不愿意按照既定规则离开去寻找素材的独立电影人,不愿意被人议论又愿意承担责任的女性,谎称退休工资隐瞒母亲去世的中年男子。如果生活可以简单概括,这就是外界对这些人的定义。然而,在小说中,文学从现实中表现出丰富性,超越了现实。孙频写的是事件背后的活生生的人,可恨的人的可怜,失去尊严的人努力维护的个人尊严,一切都有因果的原因,这无疑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发展和深化。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你要问候那些生命贫瘠但正在成长的人,那些被困在泥沼中渴望洁净的人,那些拔毛渴望脱去尘土的人。这些人,他们的生活是卑微的,但他们也是一个倔强的存在。”评论家张莉这样评价。

近日,孙频、林森、滕小兰、田二、郑雯等青年作家共同获得中国文学基金会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

1“这种沉默,或者说对沉默的追求,一直在我心里。我从这里获得能量。”

记者:读《水中心的鲨鱼》,第一感觉就是你的文笔软化了。文字和叙事都有一种静谧感,不再是我印象中你曾经写过的那种文字,而是以一种激烈而破碎的姿态去迎接生活。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转型。这种转变与你的生活状态和年龄有关吗?

孙频:我总觉得自己是个笨手笨脚的人。我的一个表现就是处理不好自己和生活的关系。我好像从来没有能够恰当恰当的把自己放在生活中。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圆圆的,合适的。

这种尴尬自然会导致我和我的生活有些不平衡,会有一些纠结和挣扎。而写作,对我来说,本来的意义可能是为了给自己获得一个平衡,因为平衡代表着平静、安宁、确定。我在很多地方真诚而不合时宜的告诉别人,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平静、平和、确定的感觉。但同时我也在想,一个作家的内心是否真的有平静安宁。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为了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必须付出痛苦、焦虑、恐惧、犹豫,甚至灵魂,才能换来活的文字。可想而知,这种质疑让我对一些世俗的幸福产生了怀疑。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但我后来发现,这种怀疑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写出更好的文字。因为你活在生活中,就像水里的鱼,一刻也离不开。而且人越老,生活越稳定,难免会掉角一样硬的东西。即使他们不能一直学会圆熟得体,至少会和自己内心的感情有更多的和解。这种和解可能就是你柔软的来源。当一个人终于有能力减少内心的消耗和挣扎,最终获得一些精力和精力去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柔软,这种柔软不仅仅是所谓的悲悯,更是他突然看到更大的世界时的好奇和喜悦,甚至是其中的一丝不合时宜的纯真。回头看那倔强而脆弱的自己,会生出一点怜悯,就像一个长辈怜惜一个孩子,摸着她的头对她说,不要害怕,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变老,没有人会例外。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记者:看这部作品的第二个感受就是文笔很美,和你之前的风格不一样。《水中心的鲨鱼》的优雅端庄,古典诗词的运用和文化运用,对自然风光和生活情境的生动描写,内敛、轻松、隐忍、丰富,常常让人联想到故事,十分感人。

孙频:其实,并不是我突然从一种风格变成了另一种风格,而是这种宁静或对宁静的追求一直在我心中。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可以从这种沉默中获得能量,而不是消耗它。当然,在现实中,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在消耗能量,经常会感到无力,所以必须回到安静的状态来补充能量。无论是独自走向自然还是读几首古典诗词,都会有这种作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更喜欢犀利有力的语言风格,因为我觉得它对世界有一种穿透力,对人性的彻底剥离,甚至迷恋这种强大的感觉。但渐渐的,就会生出厌倦,就像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以一种姿势站立,总是为了安慰而改变。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小说技巧对我来说没那么有诱惑力。我可能更关注自己的事情。我开始意识到中国古典文化中耀眼的光环,意识到它们滋养和保护着人们的心灵。这种体验与其说是为了写作,不如说是为了生活,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舒展和充实,而不是被困在一维的力量训练中。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愿望。长在心里的一定是单纯柔软的。正视它,喂养它,真正与它相处。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记得16、17岁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宋词一段时间,觉得宋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于是每天早上背一首宋词。背靠着背,脑子里积累了很多美好的画面。寒假的时候,半夜坐在台灯下,屋子里燃着一个很温暖的火炉。我把脑海中的画面一张一张地画出来。那些幼稚的画已经挂在墙上很久了。现在,我早已远离了我的中学时代,但从诗中走出来的画面依然温暖着我,保护着我,有一天走进了我的文字。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2“一个人在寻找一个地方,去发现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自己。”

记者:在《水中心的鲨鱼》的写作中,你并没有沉浸在写“自己”中,而是写了一些父母,一些社会,一些人生。这种书写无疑超越了女性的书写,走向了更广阔、更长久的人生。

孙频:小时候我目睹了社会的变迁,也就是国企下岗潮,很多人的命运一夜之间就改变了。今天,这一代人纷纷退出历史舞台,或者死亡,或者经过伤残,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历史舞台。我觉得人类的残酷就在于此,就是无论你变成什么样,都不能重来,只有一次机会,只能在最后默默消失,连尘埃也不能。

但人的美好也在这里,就是无论这种生活是以什么形式度过的,都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社会是人类创造的,但从社会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与社会发生了冲突。在这场无休止的冲突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明,所以人们有时觉得自己不是活在个人,也不是活在一代人,而是活在历史中。这样想,也许是对必然的现实命运的一种安慰。

万物皆有天命,只是因为人类有历史,有文明,有情感,才加重了这种天命的戏剧性。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只是后来者看不到,感受不到。父亲的故事不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但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也许其中的影响之一就是一个人开始模糊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成年后也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回望过去和父亲的身影,然后开始明白今天的自己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己,过去的一切都已经转化成了它,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记者:也许,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他总会去寻找一个地方。从大的角度想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从小的角度想知道我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同的家庭和生活是怎么被时代潮流所包裹的。

孙频:你说得对。一个人找地方,也是为了想知道,为什么他变成了今天的自己,而不是其他的自己,偏偏是今天的自己。一个人最后的样子其实是各种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单纯的什么样的童年,也不是单纯的什么样的父母。

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现在我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无论什么样的背景都是好的。大城市出生的可以写出真正的城市气质,草原出生的可以写出自由广阔的游牧生活,小城镇出生的可以写出小城镇可爱荒诞的生活。文学的平等性之一,就是与你出生在哪里,生活在哪里无关。

我在北方一个小县城长大,十八岁才离开家乡。最熟悉的人是我小说里的小人物。我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十八岁之前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段时间漫无目的,自由生长,往往会奠定一个作家的背景和小说母题。后来再怎么变脸,精神气质上也很难脱离这个基础。而且我觉得无论小说形式如何变化,还是要写一些能真正打动你的东西,或者说要有情绪和温度在下面。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世界自然是奇奇怪怪的,但作为一个人,能看到的,能用心去做的都是有限的,一个作家一生真正能了解和理解的群体,真正能写好的题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觉得作家应该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看新闻,但仅供参考和启发。因为理解,因为同情,因为遗憾,因为期待,这些人物会在书写的世界里获得新的生命,就好像他们在这个世界里又活了一次。而这就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3“我慢慢觉得喜欢文学也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只属于少数人。”

记者:在这本书里,我很喜欢梁海涛和李晓燕的“浪漫”和“诗意”。如果不把诗意和浪漫放在这些悲剧人物身上,那么诗意和浪漫就应该是纯粹而简单的。在以往的文学创作中,文学总是给人带来积极的力量。但在这些故事中,文学和诗歌显然没能拯救人们的生命,但有时却成了他们痛苦的根源。广义上的“文学”是一种反抗命运和悲剧的方式,现在却成了一种软弱和悲哀的方式。梁海涛后来成了郭世杰,他读古书,穿西装打领带,过着孤独的生活,逃离这个世界,害怕失去亲人。写诗的李晓燕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用幻想和诗歌隔离了外部的现实世界。作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如何看待文学目前的地位?文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孙频:文学本身是一种浪漫的东西,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幻想和希望。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用处不大,以写文学作品换取报酬为生的人只是一个小而隐秘的群体。别人知道你是作家,只会觉得奇怪,看到你一天只吃三顿饭,就会觉得没意思。

但我觉得文学永远不可能是大众的事。它的特点决定了它永远只能是少数人的事。对有些人来说,它是一个风雨的庇护所,是一个与世界相连的秘密通道,是尊严和美丽的唯一源泉。所以对于某些人来说,它有很大的力量。

慢慢觉得喜欢文学也是一种缘分,只属于少数人。无论是西装革履的郭世杰还是沉浸在诗歌中的李晓燕,都在以一种内在化的方式构建自己的小宇宙,以对抗整个世界。说实话,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还挺多的,作家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人们总是为自己寻求庇护,比如宗教和艺术。李晓燕的生活看似悲惨,但里面也有一种牺牲的美。这种牺牲,无论多么弱小,永远是一种光明,面对苦难,永远是人类向着光明成长的本能。也正是这种以光为本的态度,让人突然表现出一种神性,去反抗生命和命运的引力。但如果我写一个人因为热爱诗歌而改变了什么,那就不是真的,也不符合生活的逻辑。作为一名谋生的作家,我与郭世杰和李晓燕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人生不可逆转,我后来觉得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一切都有自己的魅力。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记者:这也是你第一次用第一人称写作。这个视角对你的写作有挑战吗?

孙频:事实上,我曾经用第三人称写作,直到有一天我决定尝试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感觉有些奇妙。好像离小说更近,去了核心区。在写作的道路上,往往感觉险峻,仿佛你为别人多活了几辈子。写作视角的变化会影响小说内部的褶皱和质感,就像江南园林里的那些门窗,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风景。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情感丰富,自然的东西不容易改变,所以写小说的时候很容易把很多情感倾注进去,有时候甚至毫无节制。后来随着写作时间的推移,慢慢觉得这种风格的小说不仅需要情感,更需要真挚的情感。没有情感的小说是inevitably/きだ124240/MoMo的,但也带来一点张扬的自满。然而,我发现小说中的适度和理性之美也很迷人,这种适度将为小说打开一个更深更微妙的空空间。

(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没有人会停留在原地,所有人都在前进或后退,作家也是。


标题:(文化)孙频:内心里生长出的情感,一定是朴素而柔软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