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朱安传》:寂寞的世界,寂寞的人
本篇文章2702字,读完约7分钟
朱九州出版社
这个世界嘈杂而孤独。喧嚣的世界里,有一些优秀的人,换了地方,努力了。他们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历史的画册上镌刻着英雄豪放的人物。孤独的世界里,有很多小如蚂蚁的人。他们各自为政,来去无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很快就像灰尘一样消失在世界上。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是孤独世界里的孤独者,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
朱安是土生土长的恶业。我不懂佛教,但我知道佛教说的是“浊世之恶”:“生之痛,老之痛,病之极痛,死之极痛。”在她六十九年的职业生涯中,朱安吃了很多苦。虽然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但命运却很好。她在28岁嫁给周家之前就成了老处女,与鲁迅形同陌路。鲁迅妈妈希望她生个儿子,这样才能维持夫妻关系。朱安回答得很实在:“老太太怀疑我没有儿子,大先生常年不和我说话。我怎么会有儿子?”她的精神生活很差,晚年的物质生活也很差。抗战结束后,《北平世界日报》记者采访朱安,看到她正在吃饭:半小米面,一碗白菜汤,还有几碟辣椒、酸菜、发霉的豆腐。
比生老病死更可怕的是生病。目前我已经80岁了,知道老人不怕死,只想死得少点痛苦,少点尊严。但是,这种欲望对于胡安来说是非常奢侈的。我不知道朱安到底是死于什么病,但从她委托写的信来看,应该是肾病、肺病,还有多年的重症胃病。此外,血液循环不畅,她的腿长时间处于寒冷和麻木状态。真的是无法生存。“死路一条,历尽艰辛”这句老话在朱安身上也应验了。
我不知道佛教中“不求苦”的确切概念是什么,但用世俗的概念来理解,大概反映了欲望与现实的冲突。如果人的愿望是奢侈的或者要求高的,那是正常的,不值得同情。如果这种欲望属于正常的、基本的人类需求,却无法实现,就会导致人类悲剧。比如朱安希望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她从订婚到结婚已经推迟了七年。据鲁迅老家里的仆人王说,新郎在婚礼后的第二天独自睡在书房里,婚礼后的第四天,新郎又去了日本。作为妻子,朱安当然希望在夫妻异地的情况下,有鱼有鹅来来回回。但是鲁迅读她的信的感觉是“相当荒诞的”,自然他写《两地之书》也无法与许广平碰撞。朱安临终前写信给许广平,希望将她的灵柩运往上海,与鲁迅合葬。作为一对正常夫妻,这个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也应该得到满足。但对朱安来说,这是妄想。不仅徐光平不同意,其他亲戚朋友也不会觉得合适。结果朱安没有葬在鲁迅最早埋葬的上海万国公墓,也没有葬在婆婆埋葬的北京半井村,而是暂时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富宝寺公墓。20世纪60年代,朱安的坟墓被夷为平地,她毕竟不知道自己的灵魂属于哪里...
从上面可以看出,朱安的一生确实是一个悲剧的一生。朱安作为一个生物存在,自然有从新生到老死的生命流动;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她的人生意义在哪里?想想,觉得她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周三兄弟照顾他们的母亲。周氏三兄弟不是普通人。鲁迅和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是不言而喻的。连周都是生物学家、编辑和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副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安嫁给周家以来,37年致力于照顾婆婆,除了早晚招呼日常生活外,还管理家务;即使家里雇了佣人,做绍兴菜也是她的日常工作。鲁迅虽然恪守孝道,甚至读他给母亲买的通俗小说,但毕竟在上海定居了十年,日常生活和饮食只用书信问候,只北上拜谒母亲两次,其他杂事却忙得不可开交。1943年5月,周作人在《母亲的孝道》上写了一篇文章,简述了母亲的一些美德,如“性勇,有一定学问”,自残助人,自遣求学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的标准恐怕还是有差距的。据了解周家情况的人透露,周作人自从和哥哥闹翻后,不仅拒绝见哥哥,还拒绝见老太太。住八道湾的时候,周作人让妈妈一个人创业。母亲生病时,不得不去转塔胡同找鲁迅带她看病。鲁迅定居上海后,他母亲不愿和周作人一起住在八道湾。周是周家的三弟。她从小就生病。她比鲁迅先去上海找工作,经济拮据。恐怕她妈妈很难捐款。老人不仅需要“生活费”,更需要“生活”——这种生活是亲人的个人照顾。在她一生中,朱安花了一半以上的时间照顾周氏三兄弟的生母,减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安存在的社会价值恐怕是不可低估的。既然我们充分肯定了徐光平在上海期间对照顾鲁迅的贡献,称她为伟人背后的“无名英雄”,朱安为鲁迅母亲服务37年难道不是一个壮举吗?
既然朱安的人生是悲剧,那么悲剧的制造者是谁?这不是一个复杂深奥的问题,前人也讨论过。但近年来,对鲁迅的颠覆和解构之声此起彼伏,有人想依据民国法律判鲁迅“重婚罪”,或者认为鲁迅在家庭中对妻子施加了“冷暴力”。事实上,鲁迅的母亲鲁瑞已经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她承认这段不成比例的婚姻给大儿子带来了终身的痛苦,于是放弃了二儿子和三儿子的婚姻。鲁迅有一篇关于“母爱”的未完成的散文。鲁迅认为母爱伟大,但他也认为母爱在旧社会有时是盲目而可怕的。我妈在一些问题上有很深的偏见,很大的努力也只能改变十分之一到二倍,但是很快又会复发。然而,鲁瑞的思想和实践在当时并不是“外来的”或“异端的”,而是普通人的普遍思想和实践。由此可见,朱安悲剧的总根源是旧的家庭制度和伦理道德。根除无爱婚姻造成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是要洗去旧式的伦理和婚姻制度,而不是批判旧式婚姻的受害者,给他们造成双重伤害。鲁迅在文章中喊出了“无爱之悲”、“无爱之悲”,呼吁人们把一切妨碍人类享受正当幸福的旧制度、旧观念、旧习俗都翻过来。许广平还说,她和鲁迅有着共同抵制旧伦理的思想基础,决心“一心一意往爱情的方向跑”,“不知道什么是利益,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善恶”。在鲁迅和许广平这两个“同龄人”面前,朱安就像是她与自己相比的蜗牛。虽然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慢慢爬,却无法靠近鲁迅灵魂的殿堂。
如前所述,朱安在旧社会是一个普通的悲剧人物,也是因为嫁给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鲁迅家族,才得到世人的特别关注。把朱安这个孤独的人带入大众视线有什么意义?根据现代传记理论,传记写作的对象并不限于凯撒、拿破仑、成吉思汗、腓特烈大帝。除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也能反映时代的片段。只有根据各种人不同的生活史和精神史,才能整合出最真实、最生动的人类历史。因此,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倡导者胡适,不仅鼓励陈独秀、蔡元培、梁启超写自传,而且还亲自为1919年11月30日早逝的普通知识女性李写传记。对于朱安的传记,当然不能品尝到心灵的鸡汤,得不到任何励志的教诲。但正是朱安这种性格鲜明、性格不张扬的人物,能够反映出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恶果(鲁迅《四十感录》),是研究中国妇女史和伦理史的标本,对研究鲁迅的一生有着更直接的意义。
标题:(文化)《朱安传》:寂寞的世界,寂寞的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