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百年沧桑小南山
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九台的小南山是九台人非常熟悉的地标。不仅如此,小南山已经成为九台经济文化发展中一个可识别的标志。学校里的一些文学社团和商品品牌会用“小南山”这个称呼。今天,当人们在南山公园漫步,陶醉于这里的美景时,他们对九台小南山的历史知之甚少。王树山,1932年出生,就读于九台国民中学,王玉玲叔叔,吉林省地矿局退休干部,是小南山和九台历史的见证人。他们深爱这片土地,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够记住这段历史。
九台小南山风景秀丽,春夏繁花似锦,秋冬松林静谧高耸。站在山顶,可以领略关东小镇的风情,领略沃土的壮美。庄严而崇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小南山增添了一个缅怀革命烈士、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在山脚下,小南山北麓被小南河切割了几代,东坡被杨家河冲刷冲刷,两岸被一条小江像蛇一样纠缠反射,给小南山增添了别样的精神。小南山的历史与九台镇的历史息息相关。
清末民国
这里的名字是“崂山北”
清代的九台,原本是一个只有35间茅屋的荒凉村落。后来因为这里建于清代的柳条边,所以叫九台。一派研究柳条边的学者提出,满语九站叫“孙儿哈”。
当时的九台,屯子南缘是一条不大不小的小河,河的南岸是一个离地只有几十米的土堆。土堆四面八方匀称,所以人们称之为山。当年山又密又高,早年丈量,面积十几平方公里。茂林有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村民不敢轻易进山。甚至在山边路过都会让人感到害怕,大多数人都会加快脚步,迅速离开这里。
当时人们称之为“老山背”。之所以叫“老山背”,是因为除了深山之外,山南麓就是刑场。当被政府逮捕的人执行死刑时,他们都被带到这里执行死刑。乌鸦和猫头鹰等鸟类不时在森林里鸣叫,这使得这里的空气氛充满了恐怖。必须经过这里的人,会一路小跑走出这个“错误的地方”。
九台小南山是怎么形成的?略懂地质地貌的人从小南山往西南看,然后经过小屯、杨木林、四家子、石人沟、潘道岭,再继续到博尼河北岭,这是一个起伏的土坎,岭的西边是一个马平川。从第四纪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山脊是史前时期古饮马河的一级阶地,山脊下的马平川是古饮马河宽阔的河漫滩。这个结论得到了证明,因为现代人已经在饮马河两岸采集到了统一的河沙。第四纪更新期,饮马河的河道应该是从小南山以西的南岭向东很远的地方。由于地势平缓,多年来,饮马河逐渐向西改道,在东侧留下了一层巨大而厚的河砂冲积层,颗粒均匀细小。另一方面,小南山是古河道东侧漩涡形成的淤泥质土桩,其下无基岩,空隧道开挖过程中大量取土证明了这一点。就是这样一堆形成于地球第四纪的泥丘,成为了今天的小南山,今天的九台地标。
伪满周期
九台和小南山的日本管理层
30年代日本占领东北,支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当时,九台成为日本侵华的驻军基地。日军在九台市西北部设立西营,即今天的九台供电局(原九台农场),驻扎6万关东军;东营设在九台市东北部,也就是今天3万关东军驻扎在向阳村(原龟塘)周围。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在军事上占领东北,而且在文化上奴役东北人民。他们先后在铁道南建立了日新学校,在铁道北建立了文赋学校,在铁道北建立了伪满洲国高等学校(简称国高,九台一中的前身),对中国殖民文化进行洗脑。
伪满洲国中期,日本人在小南山南坡砍树,建“日本神社”,供奉祖先“天神”,安放死去的日本人灵牌。“神龛”是一个像古典寺庙一样的大檐口,在寺庙前面有一个带横梁的门柱。东南角有一块石碑,正面刻着四个大字“八一宇”,意为“天下一家,天下一国”。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提出的警句誓言,是他们侵略目的的障碍。那时,每逢日本节日,日本侨民都会带着大彩球去参观神社。每年12月28日,他们还强迫中国人向日本大神顶礼膜拜。
当时小南山东坡悬崖下的平地段也有一个廊亭,长60米,宽40米。画廊的屋顶覆盖着一个玻璃画廊,底部是一块厚厚的硬木板,由几根柱子和横杆支撑。站在廊上向东看,可以看到当时九台的三家医院:“国立医院”、“舜天医院”、“县医院”,还可以鸟瞰南江风光。这个地方叫东公园。在小南山东北的江北岸,有一个小型的“温泉公园”,里面有几只黑熊、一个温泉和几个别墅式的官邸。据记载,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曾经来过这里。
伪满时期的小南山西南坡仍是刑场。当时九台人还叫它“崂山北”。在这里,不仅有茂密的森林和微弱的乌鸦啼鸣,而且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人们在这里感到更加恐怖。
国共内战期间
“每60年”,南山就秃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之后国民党接管了九个单位。九台,一个像大村子一样的小镇,被国民党接管控制了。原日本神社被拆毁,天神泥塑被砸碎,彻底毁了东园和温泉公园。过去公园里的黑熊也被带走了,留下了“黑仔子胡同”的地名。
当时国民党做好了内战各方面的准备。第一,他们把南山的树都砍了,不分大小,南山就成了真正的秃南山。老百姓把国民党的砍树行动称为“60年一剪”。至此,“崂山北”这个地名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人们称之为“南山”。
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对南山的管理才刚刚开始,就立刻在南山部署兵力,在这里修筑掩体,挖战壕。碉堡都建在南山南坡,射击孔朝南。向南延伸到泉子岩(也就是现在的福临居民区),在路口处修建了一个半地面半地下的大碉堡,通常由士兵驻守。当时国民党士兵穿的是美军制服,戴的是船帽,排长以上的军官戴的是大帽。士兵配有武装腰带,挎着冲锋枪,穿着五眼半腰大鞋,站岗巡逻时戴着美式头盔。这套服装给九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国民党在当时的“国民中学”学生中招收了一批青年学生,成立了“学习团”。据说外号是88师学习团,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王牌。后来88师被解放军打了,最终被打散。在农村,他们把农民中的年轻人带去当兵,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抓住了他们。他们没有在九台编纂,而是被护送到一些未知的地方。那些当时被带走的人会被跟踪搜查,家属也会受到影响。
内战爆发后,南山成为国民党军队镇守九台的主要阵地。国民党没想到的是,他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的地方,一夜之间被解放军攻破,解放了九个单位。当时,内战中死去的人,包括解放军和国民党士兵的尸体都葬在南山,而死在附近无地农民家中的人也葬在南山。从此,南山成了万人坑,杂草丛生,坟墓无数。俗话说,“新鬼在那里哀号,旧鬼在暴风雨之日的黑暗天空中最大声”,南山在当时九个台湾人的心中是一个黑暗而可怕的地方。
标题:(文化产业)百年沧桑小南山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