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兴趣班“鄙视链”不过是另一种焦虑贩卖
本篇文章882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一份“教育培训班鄙视链”名单在网上流传。马术班、竖琴班、象棋班等相对冷门的课程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而钢琴版、书法班等共同兴趣班则被视为“俗气”、“廉价”的低级课程。
同时,有媒体在湖南、吉林等地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并没有优先考虑孩子的意愿,而是选择冷门、昂贵的课程。甚至有人粗鲁地说:“足球、篮球、游泳、跆拳道都习惯了。现在,棒球、橄榄球、击剑、冰球、高尔夫和马术都受到家长的追捧。”。
兴趣本身没有“高不高”的属性,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当一个兴趣培训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文化身份时,它的“光环”就逐渐形成了。“物以稀为贵”,越是稀有的领域,越有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因为不了解,会有一些奇怪的幻想甚至崇拜,反之亦然。试想,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家庭,谁会觉得让孩子学马术高?
此外,这是文化话语权发挥的作用。可见,在这个“鄙视链”中,越是“西化”或“国际化”的爱好,越有可能被父母追捧,比如象棋、马术、高尔夫等领域,被很多人视为“培养绅士淑女”甚至“踏入上流社会”的捷径。随着更多的人这样思考,更多的资本和优质的人脉逐渐依附于相关领域。所以有些父母应该毫不犹豫的花很多钱,让孩子也在其中。
在日益激烈的教育领域竞争中,家长的强烈焦虑虽然可以理解,但可能并不理智。其实在“鄙视链”的背后,不乏攀比意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毕竟真正的“多面手”很少。家长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的兴趣天赋和课程的实用性结合起来。一味追求“长得高”,或者“眉毛胡子抓”的兴趣培训班,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
面对一些兴趣培训班的炒作,面对一些网络营销号为了流量而刻意制造的舆论焦虑,家长们要有“反套路”的意识,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焦虑和流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培训班的意义不是让孩子看起来“高”,而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方式,促进孩子在校园中的学习和发展。引导孩子因材施教,获得各种兴趣和技能,提升综合素养,是选择兴趣培训班的应有之义。(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题:{教育快讯}兴趣班“鄙视链”不过是另一种焦虑贩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