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了好多年,“聪明药”为何还能轻易买到?」
本篇文章947字,读完约2分钟
6月28日,一名19岁男子通过网上聊天兜售“智能毒品”。深圳警方迅速破案,通过这条线索抓获一伙四人。我不够聪明,但是我卖什么“聪明药”?专家提醒:高考将至,学生和家长不要善于购买来历不明的“聪明药”。那些非法买卖“聪明药”的人是愚蠢的。
所谓“聪明药”,其实就是一种神经兴奋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一些大学生和企业经理服用类似兴奋剂的药物来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加灵活。正如专家所说,没有真正的“聪明药”,它是一种精神作用药物,不仅不能使人“聪明”,而且对正常人和健康人也非常危险。健康人服用后短时间兴奋,但会引起头痛、呕吐、过度兴奋、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而且,这种药会上瘾,可能会产生幻觉。
不难看出,“聪明药”对人的伤害是很深的。“聪明药”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哌醋甲酯已被列为世界各国的管制药物。早在1996年,我国就将其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理。只有专业医生才有资格开这种药,主要是治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说买聪明药的父母“不聪明”甚至“愚蠢”是恰当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把吃“聪明药”的罪全推到父母头上,推到孩子头上,所以都是“傻”。我们需要问的是:既然所谓的“聪明药”都是严格管理,不允许随便出售的,为什么市场上就能轻易买到?自199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将所谓的“智慧医学”纳入严格管理的范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聪明药”在高考前夕变成了一门生意?
简单来说,是谁生产了“聪明药”?是从哪个环节流入市场的?每年高考前夕,网上都会有“智能药”出售,甚至在实体药店也有。当然,也有不叫“聪明药”的,只是改了名字。但是,不管怎么变,这些药物都打着“让你的记忆力超级强”的旗号,比如“帮助高考”,比如“一战成名”等等。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他们“考出好成绩”的心情是急迫的,他们很容易“聪明而不是被认错”。问题是,如果所谓“聪明药”的管理没有漏洞,父母哪里可以买到?
“智能药”的销售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存在管理漏洞,这是因为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管理造成的。对于“智能药”,没有“生产”怎么会有“销售”,没有“销售”怎么会有“购买”?考生吃“聪明药”,不要只怪父母“不聪明”。禁了很多年,为什么那些卖“聪明药”的还不关门大吉?这值得管理层反思。(郭)
标题:「禁了好多年,“聪明药”为何还能轻易买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