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人的熬冬游戏有点酷
本篇文章1578字,读完约4分钟
古代南京人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暖气充足的商场,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天?
如果这个想法在现代出现,你必须停止!
不熬夜,不近视,不掉头发的古人,在娱乐的道路上把智慧发挥到了极点,甚至比我们玩得还好。如果你不相信我,往下看。
1。“扑克”太流行了:南唐周制定了“打叶”的规则
现代人一有空闲时间就打扑克,而古人则带领我们千百年来早早尝试。至于扑克牌的起源,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纸牌游戏“树叶游戏”,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与树叶大小相同。
同昌公主是第一个被史料记载通宵演“叶紫戏”的狂徒。据《同昌公主传》记载,的女儿同昌公主嫁给魏家人后,用鲜红的玻璃把房间填满,整晚和魏家人一起演“叶戏”。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这种热潮有增无减。
宋史学家郑樵记载,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石舟写了《小叶格卷》,规定了纸牌游戏的规则。此外,《南唐书》还记载,周在唐代“叶戏”的基础上编了《格》,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演奏方式。
游戏《野子溪》已经深入皇宫,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时间的变迁中,“野子溪”产生了分支,一个演变成“多米诺骨牌”,一个发展成“打马牌”。明清时被称为“马牌”,麻将的雏形由此诞生。
到了宋代,“打马”这个游戏非常盛行,后宫嫔妃们都乐此不疲,甚至到了“败家子”上瘾的地步。有些诗人写的诗“总是打马娱乐,不考虑经常损失几万亿美元”。
李清照是“叶紫戏”中的一位资深醉鬼,她创作了《马达图序》、《马达图赋》等作品,称之为“叶紫戏”。
2。明代流行的“女足”:文人的弟弟喜欢妹妹胜过蹴鞠瑛子
在寒冷的冬季,除了炎热的空之外,运动带来的温暖也是唯一的法宝。
三国时期,小姐姐吸引周瑜的方式是“周郎古”。到了明朝,吸引小弟的方式升级了——蹴鞠。
蹴鞠作为足球的前身,在明代,成为“女足”的一员,得到异性的青睐,并不是幻想。
明代女子蹴鞠很时尚。如果你走在当时南京城的街道和房屋上,你会不时听到女人的笑声,从宫廷妃子到普通人。
女子蹴鞠分为有目标和无目标两种形式,其中无目标白蹴鞠最多,有几十种技术,白蹴鞠有单人和多人两种形式。玩白色蹴鞠时,可以用脚、肩、背、头触球,使之“绕来绕去,不掉下来”。
牢牢把握时代话语权的文人喜欢自娱自乐,更喜欢看女子蹴鞠优雅别致的姿态。明代还有很多相关的文学描写。
明星“编剧”李煜在《美言》中赞道:“踢了几脚,我无言以对,恨死长安美少年。“赤裸裸地暴露出”会踢球的女生最美“。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很少参加这样的大型体育运动,蹴鞠是例外之一。社会上不仅有崇尚女子蹴鞠的风气,还有专职的女子蹴鞠艺人,成为富裕家庭追求娱乐的方式之一。但随着后期蹴鞠的打压,这项运动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杂草中。
3。南京冬季补色游戏:画完“1999年消寒图”,春天就要来了
现代人痴迷的“秘密花园”彩书,早已成为古人冬季消遣的神器。
一部早期的着色书,1999年的《消寒图》,记载在金陵岁年。该书记载:”...画一梅(枝),有一花八十,一瓣日用染,九九,则春深。”就是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画出梅花的枝干,在枝干上贴上81片未填的花瓣,一些高级玩家会用公式来画。
口头禅是:“天下绘阴晴,雨雪中留风。当整个画面被染色,冷风消失,春风吹起。”
南京文史学者、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说:“梅花画的消寒图中有81片花瓣,一般在冬至后开始填色。每天画一笔,填81天,就可以迎来春天了。同时,消寒图也有很多种,有画图、写字、画圈。”
只是绘画还是苍白的,南京人也把它融入到社会活动中。
金陵时代也记载了南京消寒会的习俗。冬至节后,九个人聚在一起过节。从初九到初九,每个人轮流当主持人。文人骚客不仅在聚会上增进感情,还边喝酒边“搞暧昧”。
直到81朵梅花全部染色成功,华丽的《消寒图》也为冬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得不说古代南京人太会玩了。(记者静音)
标题:(文化)古人的熬冬游戏有点酷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清客不是省油的灯
下一篇:(文化)春秋史书名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