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清明上河图》里的中药铺
本篇文章1439字,读完约4分钟
北宋后期画家张泽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风土人情,真实地反映了汴京和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华市井景象。市场里店铺零散,花样繁多,商家云集,人流如织,哭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在一排排房屋和肩并肩流动的人群中,几个中药铺清晰可见。北宋末,药店既卖药又看病,又称“安济房”或“医院”。
在市场的最西边,有一个面朝南的大立面,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赵泰成家”几个字。太成是太医,宋朝是太医局下主管医学的官员。可以看出,这家药店是由一位姓赵的医官经营的,他既有皇家姓氏,又有官方背景,因此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大门左右两侧都有高大的招牌,西面写着“治酒伤方”,东面写着“大理中国治胃和胃丸”。吉祥丸和大理中丸都是中药方剂名称,可以在御医医院和太平惠民和局方找到。吉祥丸具有消除秋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伤和感冒硬物。大理中药丸可用于脾虚、胸膈痞满、心口疼痛、食欲不振。招牌旁边写着“五劳七伤”“治小儿贫无利”等字样。中医五劳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指大饱腹感致脾伤、大怒致肝伤、强举重伤、久坐湿地致肾伤、寒饮伤肺伤、悲悲悲伤、风雨伤、寒暑伤、恐惧伤。从这些口号可以看出,赵泰成擅长内科和儿科,春暖花开,医德高尚。房间里有一个柜台和一个药箱,前面有一个座位,一个中年妇女坐在上面,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旁边站着一个人。女人面前站着一个长辈,弯腰看孩子,给孩子治病。这个人好像是主治医生赵泰成。
在赵泰成家东边不远的路口,还有一家大型药店。门前高高立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刘家画神坛(东)象”,店字被一辆独轮车挡住了。大门上方的横匾上也有一条线,但不清楚。“神坛、万三、香蒲”这几个字。从门前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来看,这家店应该是一家大型的香药店,以批发零售为主,生意非常红火。宋代医生推崇“香药”。比如《方菊》中“治百气”的药方,往往侧重于芳香药物,如丁香、檀香、麝香、乳香、沉香等。各种《香志》记载的香药近百种。《东京梦华录》卷二《宣德楼前的省会龚宇》载:“余浪西为陆家馍,其余为汤肆、茶肆、酒店、香药铺及居民。”第三卷《索科吉万兴名买卖》说:“寺后紫生门前,书皆戏图,路皆散为官,如土香药。”
在刘嘉湘药店北面的东西大街上有一个门面,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招牌,上面写着“杨家要看病”。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家杨姓医生开的诊所。站在门前,一个人似乎在问候那些来看病的人。服务的热情可见一斑。大门外有两个人“热聊”,也像医生在送一个刚来这里就医的病人,反复讲解服药的剂量和方法,病人舍不得走。在右边,一位老人正带着一个孩子去药店看病。前面一辆马车拉着一个康复的人匆匆回家。画面生动活泼。
北宋时期,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药品生产和经营的官方机构,即熟药所,又称“卖药所”,由专人负责从药材的收购、检验和管理到中成药生产的监督。政和四年(1114年),根据尚书省的建议,将熟食所改名为医药回民局,主要生产和销售中成药和丸剂、散剂、膏剂、丸剂等药酒。这些药物服用方便,携带方便,易于保存,在医生和病人中很受欢迎。北宋北京的民间诊所也遍布大街小巷。《清明上河图》中还有很多关于中医经营的图片,比如在一些酒店卖香药,在街上摆摊卖膏药。《东京梦华录》卷三,北医店中写道:“马北行,是小货行时造,大骨铺药,达老封丘门,两线金紫医官药店,如杜金钩家,曹家独得元,山水李口咽喉药,十月班防御,银婴阆中家医子。
标题:(文化)《清明上河图》里的中药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版画里的民间风情
下一篇:(文化)古代仕女画中的衣袂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