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3 11:56:01 阅读:

本篇文章2853字,读完约7分钟

如果说每个作家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奋斗和蜕变,那么李秀文近20年的写作生涯正面临并呈现出一种断裂。“是的,人们,我在写的时候在寻找和赞美这个久违的词。就是这个词让我重新做人,长出新的骨头和关节。”在生活中,在“人民”中,李秀文反复修炼自己。他忏悔反思,为每一个平凡的灵魂歌唱,最后诞生。这种写法在当下文坛看似过时,实则是一种警示,一种预言,唤起我们对“真、善、美”的夙愿,重新洗礼道德,赋予精神力量。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再次成为作家

早期的李秀文首次以小说家的身份出道。他的小说《泪滴痣》和《注定上天》为他在文坛上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对爱与死的讨论和对情感的密集书写,奠定并模糊地揭示了李秀文的个人审美背景——一个对人与情感世界的关系充满好奇的作家。但这些作品,写于作家成立前后,多少带有横冲直撞的痕迹。正如李秀文自己所说,“我不会写小说,也不会写一个字。”此后,李秀文的创作经历了近10年的沉寂。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直到散文集袈裟的出现。

一般来说,真实的主角或人物大多存在于小说中。散文中的人物通常是叙述者本人或抒情自我。然而,李秀文的散文恰恰打破了常规。他的每一篇散文似乎都充满了作者动人的叙述和强烈的自我抒情性,但他试图描绘并最终留给读者的永远是作品中的“他/她”。每次醒来都不在老路,鞑靼沙漠里的连生,看苹果午后里的牛贩子,郎杜桦里的“她”,杜桦姐姐,玉林的瞎子等。,所有这些都使李秀文的散文完成了一部优秀小说的必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秀文的写作重新定义了散文。更重要的是,小说家李秀文通过他的散文创作超越了自己,或者说他已经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作家。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当然,体裁和技巧的改变只是李秀文再次成为作家的起点。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在散文集《山河袈裟》和后来的《玉林三关》、《春天在哪里》中呈现的精神高度,比他之前的小说创作时期有了实质性的上升。如果说早期的李秀文只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小说家,那么,从山川袈裟中,作家李秀文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精神高度,在文坛上获得了重生。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羞耻和同情

在《山河》的第一篇《当我羞于启齿》中,一对老夫妻在飞机上面对天上的雪景,忍不住泪流满面。老妇人的话让作者多年来一直牢记在心——“这风景真害羞,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不好意思说出来。”在古典美学中,“羞涩”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正是因为“羞涩”和它的距离感和朦胧美,才会有那么多暧昧动人的瞬间。

“耻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精神和审美。羞耻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但其根源在于外在的评价。李秀文倡导的“羞怯”还有另一层含义,即面对天地之大美、人间之大爱、命运之无常,一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必须保持沉默,全心全意地欢迎生命的启示。“不管你是谁,亲爱的,让我们保持沉默,不要说话,看,听,见证一只手握着光。看完听完,还要把此刻看到的告诉别人,只是因为此刻看到的不仅仅是套路和微小,而是一切的总和。它们是这样的三样东西:天上的灾难,地下的屈辱,但是一半/“害羞”指的是谦逊,是对自然和他人的一种充分的尊重和完全的接纳。只有这样,一个作家才能与天地万物平等和谐相处,一个人才能有恻隐之心和怜悯之心。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李秀文的写作简单、冷静、内敛,但却有着一种强大的压抑和挫败感——这种“沉沦”和“挫败感”正是作家李秀文不断的行走、不断的倾听和感悟所积累起来的,来自于作家对特定生活的关注和理解。李秀文毫不掩饰他对杜甫的爱。“我喜欢他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叙事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简单,专注,琐碎,充满深情。它既是写作本身,也是写作的结果。我觉得杜甫写诗的形象很动人。这个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化魅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杜甫的背后,有许多依靠自己的苏丽珂东坡。李秀文爱的是杜甫,他是中国古典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代表。他在苦难中修行,在挫折中成长,以至于把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放在心里。这样的作家只有用笔,才能写出真正的皮包骨和深情。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我厌倦了这种生活

读李秀文,我经常想起捷克作家赫拉巴尔。出身优越却命运坎坷的“悲哀之王”,当过仓库保管员、火车调度员、推销员,最后成为钢铁厂工人,直到因工伤成为包装工人。赫拉巴尔称之为钢铁工人、废纸回收工人、剧院布景工人、保险公司雇员、教堂门卫等。在他的作品中,作为“底层的珍珠”,它们平淡而持久的光彩打动了他这个作家。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一个作家应该如何处理与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关系?像赫拉巴尔一样,李秀文选择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与在他的作品中迷失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与他们一起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尴尬、灾难和微弱的希望:与盲人一起走夜路,与身患绝症的病人一起守夜,与打零工的兄弟们一起度过悲惨的除夕...在真实而强大的现实生活中,李秀文永远不会扮演任何一个居高临下的作家,他会独善其身。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李秀文说:“我想下半生拜两个神:人和美”。在李秀文的散文中,人与美的地位至高无上。原因是李秀文感受到了他们两人身上的真正力量,并找到了新的方向。比如雨夜旅行,车坏了,大家都要下车走路。在这个绝望的时刻,开始了与“人”的美好相遇——与一个努力“守约”的盲人艺术家携手同行,让作者重新感受到信仰和精神的力量。面对无数黑暗的夜晚和人生的波折,盲人艺术家总是告诉自己,“就假装他们都走了,风没了,雨没了。”(《三通玉林》)这种简化,举重若轻,让他走过了无数的命运。有什么理由不赞美这样的普通人?在这样的一个人身上,难道不是孕育着最强大的美吗?一个盲人艺术家的生活,他的主人的生活,和“无限的距离,无数的人”使李秀文充满了感情和悲伤。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在李秀文的散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关怀,还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理想和热情。李秀文的散文以情感打动人,这种真挚的抒情性在当下的散文创作中很有价值。更多的时候,一些作家以零度的姿态描述自己的生活,或者被抒情的泛滥淹没,显得矫情虚伪。李秀文的散文之所以感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的作品中,似乎很大的“人”和“美”这两个字,并没有出现空空洞而淡淡地浮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对于写作,对于被人捧着的真诚和真挚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秀文的笔是沉重而踏实的。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人民”的后面,最终赋予他的散文一种重量感。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飞来飞去,飞来飞去,我是什么样的人,只是广阔世界里的一只沙鹬!。作为一个作家,我羡慕李秀文的经历,那些偶然的相遇逐渐成为他写作的素材和基础,使他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李秀文的勇气、真诚和纯洁深深打动了我。今天谈写作的道德感是不是太老套迂腐了?在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还有相对确切的“真”和“美”吗?当大多数作家纷纷陷入求新和技巧创新的漩涡时,李秀文却退出了。他用自己的文字和坚决的转变来回答。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走回了最简单最动人的生活,回到了他反复称赞的“人”。李秀文坚定的创作观和冷静的笔墨让我们再次相信,一流的写作最终不仅仅是技巧。如果像福楼拜说的那样,“天赋就是持久的耐心”,那么,在这个“天赋”之上,我认为灵魂的深度,心灵的豁达,或者人格本身,显示了一个作家最后的精神高度。

(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标题:(文化)李修文:重新发现“真”与“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