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抱团养老”离不开规则边界黏合
本篇文章975字,读完约2分钟
“现在有办法养老了。我们也想认识老同事老朋友,找个地方试试。”重庆市民文人告诉我,他第一次听到“抱团养老”这个词,是在一次家庭会议上,从他爷爷嘴里说出来的。“为老年人举办一个团体”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丹麦,然后传播到瑞士和荷兰,最后在欧美流行起来。(11月10日,《工人日报》)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那些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空窝和空心”;有些老人即使孩子在身边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进入养老院已经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社会化养老逐渐从特殊需求向普遍需求转变;供需失衡,养老院“难找”。很多时候,选择养老院的不是老人,而是养老院“筛选”老人——去养老院咨询,发现前面已经排了几百人;许多老年人害怕高昂的费用...高不可攀的养老院似乎成了精英消费而不是大众消费。养老院不堪重负,剩下的老人如何“老有所养”?
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整个社会还没有准备好,与之对应的“银发经济”还不成熟。“抱团养老”作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手段,是基于熟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以共同的利益诉求、精神诉求和情感需求为纽带,将这些老年人建设成一个养老社区。“抱团养老”既能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又能在精神上互相温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石头过河时感受到“抱团养老”不可避免的会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比如生活费用怎么分担,公共事务怎么分担,食物的味道很难调节。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养老”分离。再者,“抱团养老”要想长久,既要不要单纯依靠朋友、同学、同事的旧情作为润滑剂、粘合剂,也要以规则感、边界精神作为相处之道。
有困难并不可怕,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以群养老”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如果我们展望未来,步履蹒跚,我们就很难在可能到来的梦想中“养老”。“抱团养老”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老人,而是需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法律援助、医疗、文体活动等方面提供“机构血液补充”。
面对滚滚银潮和前所未有的老龄化困境,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服务。解决“养老”问题,除了市场更强大外,还要求养老模式多样化。无论在哪里,以什么形式,都是让老人感到更有安全感,更快乐,更有收获的关键。
标题:{健康新闻}“抱团养老”离不开规则边界黏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