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阳岔村
本篇文章1828字,读完约5分钟
杨岔村距离中朝边境线只有十几里。抗美援朝战争中,吉安(今吉安)是祖国的前线,志愿军的后方基地。由于杨岔毗邻县城,山高林密,成为部队赴朝回国的临时居所,部队存放和铁路机车的隐蔽场所。因此,在抗美援朝的三年时间里,杨岔人在接济志愿军、接济伤员、隐蔽铁道车辆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夏天,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飞机频繁入侵我国领土,吉安县多次被美国飞机轰炸。民房被炸,村民多次死伤。敌人的罪行激起了吉安人民反对美国入侵朝鲜、支持朝鲜人民抵抗美国的感情。1950年8月31日,吉安县举行了支持朝鲜反美群众的示威会议,与会者随后举行了示威游行。杨岔村的代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这次活动,从此,杨岔人就密切关注朝鲜战争。
同年10月,战局越来越紧张。杨岔村党支部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抓住秋收,号召村民暖场,冲上前去准备上战场。10月8日,毛泽东主席签署抗美援朝令后,位于抗美援朝边境地区的杨岔村进入支援热潮。抗美援朝战争期间,42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吉安参加了朝鲜战争。当年的洋茶村,到处都是去朝鲜的志愿军,留下了很多故事。
刚解放的杨岔村,条件还是很艰苦的,老百姓的生活也很艰难。当时大部分家庭都有两个草房,三个人口多的房子,也有一部分有住宅。10月20日左右,杨岔村开始接收前往朝鲜参战的部队。当时家家户户都是兵,没地方住的部队在野雪里挖了个碉堡似的槽,铺了条毯子,睡在那里。根据村里老人的回忆,当时房子里住着无数的士兵,在厨房的地板上,甚至在火还没有烧起来的仓库地板上。之前来的士兵来住了三两天,然后马上又进来了。村民周红仁说:“当时住在我们家的志愿者要把印着汉字的东西清理干净,说有汉字的东西不准去朝鲜,于是士兵就把毛巾、背心、书、笔记本等印着汉字的东西留在我们家。那些志愿者没有看到他们在朝鲜受了多少苦。他们出国前受了不少罪!”在1950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的20多天里,杨岔就像一个军营。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中,村民们看到了从杨岔参军并离家几年的士兵。这些士兵有的被国民党抓走了,有的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这时,他们都成了志愿者。看到这些来自杨岔的土生土长的战士,村民们非常激动,他们把每一个志愿者都当成了亲人。
出国参战的部队离开国内几天后,洋茶开始接收受伤的志愿军。当时,养差人饱受战争折磨。他们看着精力充沛的士兵去朝鲜,却把伤员带了回来,很心疼。92岁的李生兰说:“我出国的时候,我们家住着一个陈教导员。他对士兵很好,帮助我们工作,所以我们记住了他。部队去朝鲜没多久,前线伤员就住在我们村,我们家安排了10多名伤员。一天早上,我给伤员做芥菜缨豆腐的时候,几个伤员在磨盘上吃。我家老头子进屋跟我打招呼,‘你看那个在磨盘上吃饭的人是不是陈的教导员?’我看了一眼,说没有。他说他长得像,我就走上前看见了。真的是他。他的腿断了,脸被烧伤了。如果我没有问他,我就不会看到它。"
谁也说不清杨岔村接收了多少伤员。村民们只记得当时妇女的任务是照顾伤员,给伤员喂食,听医护人员的安排。村里的男人一个都没闲着,有的去朝鲜抬担架,有的去打工修路修桥,后来扩建了西洋岔火车站。村子里的许多人去刘烨修铁路。1951年,东北局要求10万义务兵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部队扩编期间,杨岔的年轻人积极报名,迅速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征兵任务。在村子里,参军的士兵们穿着红衣服,戴着鲜花,新来的志愿军扛着老乡们的期望,踏上了抗击侵略者的战场。
这位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说,因为杨岔树多,当时村里的三条沟分别命名为一号沟、二号沟、三号沟,这些沟被选作军事储备。铁路也把羊叉当成货场,一些损坏的机车和车厢被拉到羊叉火车站附近。抗美援朝停战后,军事预备队腾出了大量空油桶,铁路上的人把损坏的机车和车厢开到通化。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止。杨岔村开始接收返乡的志愿者,在校学生到杨岔站欢迎志愿者乘车返乡。杨岔村也住着回国的志愿者。从战场下来的志愿军的衣服被子都很脏,很多士兵衣服上都有洞。杨岔村的妇女正忙着给士兵洗衣服、盖被子和缝补军装。当时的女性认为,志愿者是回国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欢迎的最可爱的人,不能让她们看到自己衣衫褴褛的亲人。为此,杨岔的妇女像吉安县的姐妹一样,不厌其烦地为志愿者缝补衣服。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就是让士兵们穿得整整齐齐去见亲人。
战争结束后,洋岔村也收到了噩耗,洋岔志愿军排长宋国发和副排长王,士兵李宗仁和李伯云都死在了朝鲜,永远埋在了异国。
孙艳华
标题:{健康新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阳岔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健康新闻}大豆栽培
下一篇:{健康新闻}水稻栽培